身心护理在外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时间:2022-06-08 09:48:58

身心护理在外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154-0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外伤急救患者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II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I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8.33%。I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0.00%。II组患者抢救时间更短。II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抢救时间与I组患者比较,p<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与单纯外伤患者的身体干预相比,其更加完善全面,能够使患者减少恐惧焦虑心理,更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关键词】外伤急救;心理护理;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

外伤是医院急诊急救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生原因多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轻者仅需简单包扎,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急救中的早期处理,不但能够尽快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处理,还能挽救患者生命。而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处理加强对外伤急救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还在此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共收纳120例患者。排除入院时即出现昏迷、意识障碍、谵妄等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急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在19~66岁之间,平均(40.28±5.22)岁。患者伤情包括:腹部损伤15例,四肢及脊柱损伤10例,颅脑损伤7例,胸部损伤14例,软组织损伤14例。II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41.46±5.63)岁。患者伤情包括:腹部损伤14例,四肢及脊柱损伤12例,颅脑损伤8例,胸部损伤13例,软组织损伤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伤情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I组患者给予一般的临床护理方法。II组患者在I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2.1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要立即给予熟练的急救。为患者减少出血,补充血容量,并给予吸氧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护理。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及时送检[1]。危重患者如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应立即给予术前准备工作[2]。

1.2.2 心理护理干预: 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抢救过程时,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各种方式及手段,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在患者急诊入院时,护士要热情地接待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病情,以充分了解患者的受伤情况。同时,给予患者临床抢救,可减少患者入院时的焦虑情绪,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信任。妥善处理患者因治疗需卸下的身上物品,并为其进行清点[3]。在临床抢救过程中,做到沉着冷静不慌张,使患者感到医生及护士紧张有序的抢救,提高其对临床抢救的信心。

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为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配合,消除患者顾虑。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根据患者情况,提供相应的疾病知识。为患者寻找各种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治疗。

此外,对急诊外伤的患者,除安慰关心患者自身外,还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缓解其焦虑恐惧的情绪,避免患者家属干扰护士及医生的抢救工作,主动向其提供患者此时的疾病情况,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安慰,以提高患者治疗的勇气。

1.2.3 试验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是否有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I组患者60例,抢救成功59例,死亡1例,为颅脑损伤患者。I组患者60例,抢救成功54例,死亡6例,6例患者分别为颅脑损伤3例,胸部损伤1例,腹部损伤1例,脊柱损伤1例。II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I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小于I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对急诊外伤的患者,其心理表现多为焦虑、紧张、恐惧、急躁、愤怒、孤独、抑郁甚至绝望[4,5]。这些心理负担,往往会加重患者病情,使患者消极配合医生工作,给治疗带来很大难度。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基础的临床护理时,需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其焦虑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并能够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身心均处在最佳治疗状态。

在心理干预时,切忌盲目刻板,需要采用个性化护理。由于患者伤情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引起受伤原因各异,因此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这样,不但能够使取得患者的配合,还能避免各种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我院的本次试验也发现,通过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身体护理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抢救过程中实施性心理护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瑞荣. 心身护理在外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27) :55-56

[2] 孙波. 急诊中意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J].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 20 (8):封三

[3] 王长珍,张惠明. 三步心理护理在急诊急救病人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08, 6 (25) :2260-2261

[4] 王丽媛,王黎黎. 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 2010, 07 (27):259-259

[5] 谢弘. 意外伤病人的心理危机与护理干预[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5):195-196

作者单位:553000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人民医院

上一篇: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观察与... 下一篇:门急诊婴幼儿静脉输液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