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月季、玫瑰黑斑病

时间:2022-06-08 04:02:55

鉴定月季、玫瑰黑斑病

2016年3月下旬,我和实习生魏明月到北京顺义北郎中基地调查花卉病害。基地主管在从外地引进的一些月季和玫瑰上,发现了一些长有绿色斑点的黄叶 (图1)。好奇的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儿?会不会是一种新的品种?我接过来看了看,认为不大可能。因为这种叶片都分布在植株的下部,上部的叶片多是全绿的。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使我想起了在大学学习时,老师讲到的“绿岛现象”。即在濒于枯死叶上,由于病原菌寄生的结果,吸取了周边的营养,使得这部分组织衰败的较慢,病斑及周围仍保持绿色。即在黄色的叶片上,形成了一些绿色的“孤岛”。

那么这是什么病害所引起的呢?我们将病叶摘了下来,准备带回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一下。

我们继续观察着,在同一地区发现有一些植株上部的正常叶片上也长了黑斑。我认识这种病,人们称它为“月季黑斑病”(图2)。这种病也发生在玫瑰上,叫玫瑰黑斑病(为了方便,本文以下统称其为“月季黑斑病”)。但是,我没有见到过这种病害的病原菌,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也采了些月季黑斑病叶回去。

在实验室,我们先看的是月季黑斑病。发现它的病原和我想象不大一样,有点像炭疽病的样子。不过炭疽病多为单孢,而这里的病菌大都为鱼漂样的双细胞的孢子,里面还都有两个油球似的东西(图5)。

接着我们又看了“绿岛”上面的附生物,结果和刚刚看过的月季黑斑病病菌一样,也是一些鱼漂状的孢子。开始我怀疑是自己操作的失误:刮取孢子用刀片或观察用的玻片不干净,混进了月季黑斑病的孢子。但是擦干净了再次刮取,结果得到的病菌仍然是鱼漂状孢子。我们认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月季黑斑病菌是什么样的?

在我的书柜里有一本韩金声写的《花卉病害防治》[1]上面真有关于月季黑斑病的记载,说月季黑斑的病原为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 rosae)。其中提到“该病往往几个病斑连在一起。病部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病斑变成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

也就是说在月季上形成“绿岛”的这种情况早有记载。遗憾的是在这本书里只有症状图而没有病原图。我们想:难道我这里看到的两种症状的病害实际上是一种病,即都是月季黑斑病。但是没有看到病原图,心里一直不踏实。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查阅文献。在王丽霞等[2]写的一篇题为“月季盘二孢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一文中我看到了月季黑斑病从症状到病原全部的图片。证实了我看到的这“两个”病害都是月季黑斑病。此外,这些文献使我们对月季黑斑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目前月季黑斑病较为常用的学名为Marssonina rosae (Lib.)Fr.,病原属于腔孢纲(Coelomycetes)。上面韩金声所说的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 rosae Wolf.)是它比较少见的有性世代。在有的文献上,还可见到将其称为放线孢[Actinoma rosea (Lib.) lind.]的,目前已将其列为异名[3-4]。

我们在叶片上常见的是它的无性阶段。即在月季的叶片、叶柄和茎的表面生一些黑灰色的霉斑(图3)。在霉斑中散生着一些黑色的孢子盘,孢子盘往往呈轮纹状排列。孢子梗短或不明显,分生孢子即排列在其上;孢子盘的大小为108~198 μm。分生孢子椭圆形、长卵圆形,无色、双胞,两个细胞大小不等,大小为18~25.2μm×5.4~6.1μm。

为了证实我们见到的确实是月季黑斑病,我们也对病原进行了观察。在解剖镜下看到霉斑中散生着许多近圆形黑色的孢子盘(图4)。我们随机取30个孢子测量了它的大小,其范围是10.01~22.19 μm×2.92~6.54μm,平均大小为:17.71 μm×4.77 μm(图5)。认为和文献上记载的两者比较接近。原来这种长有绿斑的黄叶也是月季黑斑病。

在我们鉴定的过程中也注意到病害的防治方法。例如,在韩金声介绍的防治方法中包括以下4种方法:

⑴ 注意通风,控制湿度,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抗病力。

⑵ 小面积(包括新引进的)或家庭栽培的月季,仔细检查病芽病叶,及时剪除并销毁。

⑶ 病区或病株喷布杀菌剂防治。发病前使用波尔多液(1:2:100~200倍液),波美3~4度的石硫合剂。生长期喷布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本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⑷ 月季插条时,仔细挑选无病枝条作为插条,扦插前用药消毒。大量生产时应建立采种栽植区,认真防除白粉病,供应无病插条。

在新近的一些文献中,我们看到对月季黑斑病的防治又增加了一些措施,包括:

⑴ 选择抗病品种。 一般选择叶片深绿蜡质的品种较抗病。例如:日晖、伊斯贝尔、伊莉莎白、黑千层、天粉纳、葵花向阳[6]等。

⑵ 加强管理 避免当头浇水,控制湿度减少叶面积水。

⑶ 采用地膜栽培,阻隔病原菌的传播。

⑷ 防治用药明显增多。对月季黑斑病有效的药剂包括:百菌清、速克灵(腐霉利)、三唑酮、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嘧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2,4-7]。

电话打了过去,我们将鉴定的结果告诉了北郎中基地的技术总管。并告诉了他该病的防治方法。即:仔细检查病芽病叶,及时剪除并销毁。然后使用农药对病株防治2遍。关于使用的农药因为他那里有咪鲜胺,就建议他使用此药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韩金声.花卉病害防治[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6: 85-87.

[2] 王丽霞,孙军德,李宝聚.月季盘二孢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 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12(14):135-137.

[3] 冯慧,卜燕华,戴思兰,等,月季黑斑病研究进展[J].江西农 业学报,2013,(25)4:35-37.

[4] 周英,耿晓东.月季黑斑病防治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13(5):26-27.

[5] 张鑫,冒浩宇,李禹,等,月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 筛选[J].中国园艺文摘,2015(9):46-48.

[6] 杨华,月季黑斑病发生及防治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15, 35(4): 24-27.

[7] 王志华,董立坤,吕海民.武汉地区月季黑斑病的发生及田 间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23-124.

作者简介:李明远(1937-),男,研究员,长期从事蔬菜病虫害、温室园艺病虫害的防治与研究。

上一篇:食庐美味不负江南 下一篇:艾迪联合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