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半年报

时间:2022-06-08 01:07:40

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时有半年,得失之间的远见与近思,我们如何看待?本期特邀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财科所所长史生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从投资、信贷、消费和宏观等层面深刻解析:4万亿半年报。

4万亿投资细节

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成效初显,半年间的投资细节值得审视。

《新理财》:去年为了挤上4万亿的经济列车,各地政府都期望能多申请项目和资金,您如何看待这个机遇?

史生荣:我认为应力求使4万亿资金安全、迅速、通畅地投向最合适的地方,国家可以向社会公众公开资金投向和用途;对资金投向使用情况进行同步审计,并定期全面公开审计结果,披露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化审计机关的财政监督职能,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新理财》: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现成的项目可能越来越少,您说呢?

史生荣:所以应重点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进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对重要问题要严肃查处。比如,检查工程项目规划和立项是否符合中央规定的投资方向,以及是否符合地方发展战略,对地区和部门项目安排不当、投资方向不符合的要收回投资,缴回中央国库,核减该地区、部门安排投资的数额。

《新理财》:中央的每个项目都需要地方配套,但地方配额资金缺口很大,这怎么解决?

史生荣: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新理财》:以前也发生过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不配套,导致设施长期闲置,下一步如何操作?

史生荣:我觉得关口前移、跟踪审计、公开透明是三个关键点。关口前移就是先看投资是否符合中央方向、是否及时开工、对“保增长”作用会怎样。跟踪审计的好处有两点: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做出相应处理,规范资金运作;另外,还可以从完善相关制度的层面上向各级党政机关及时提出建议,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此外,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通过社会监督机制促进投资监管。

天量信贷解密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合计为4.58万亿,同比增加3.25万亿,已完成全年新增贷款计划(5万亿)的91.6%。此天量信贷背后意味着什么?

《新理财》:信贷增长是为了促进投资、活跃生产和消费,这么多钱投下去情况如何?

郭田勇:目前来看,中长期贷款(主要与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和票据融资占据了新增贷款的绝大部分。我们都知道,政府的投资应该要能够拉动社会投资,同时能够帮助出口的企业把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再通过国内消费的增长来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这个效果并不明显。

《新理财》:不容回避的是,天量信贷增长毕竟不可持续,在信贷大潮之后,有哪些问题需要被关注?

郭田勇:我觉得要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密切监测。此次信贷增长,虽然在短期内并不意味着有通胀,但长期来看还是要注意这个问题。

二是银行需要关注高额信贷背后的风险。虽然某些基建项目有政府信用支持,但其本身依然存在诸多风险,比如项目仓促上马容易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商业化程度并不高,直接影响其未来收益,再加上大型项目通常耗资巨大,回收期较长,难以保证到期时的债务偿还能力。

三是未来信贷的投向问题。流动性贷款分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贷款,此次高额信贷中,中小企业贷款不到20%,这比预期所获得的贷款份额要少。

《新理财》:您刚才提到了信贷投向的问题,那么,下半年信贷投向应该是怎样的?

郭田勇:我觉得信贷政策应该更多地给高效率的企业以货币,从而提升企业与消费者的信心。此外,银行现在要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消费信贷和农业信贷等,切实引导信贷资金的流向,让资金流入真正需要钱的地方。

《新理财》:这也是对经济刺激的一种补充与完善?

郭田勇:是的。只是单纯依靠投资来拉动GDP的方式并不具有连续性, 而信贷增长和投资扩张的速度能否持续尚无定论。当优质的基建项目贷款被银行瓜分完毕,对于基建的贷款力度可能会衰竭下来,而出口、投资和消费可能依然萎靡。所以,在信贷数量增长的同时,要保证信贷运用的效率和质量,要真正摆脱信贷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真正促进消费的升级,这才是经济复苏的着力点。

快打“消费补丁”

要使经济获得长效、稳定发展,最终还得让国民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协调运行。我们期待在促进出口恢复正常的同时,也更加期待“消费马车”跑稳跑快。

《新理财》:您认为未来的政策着力点是怎样的?

马晓河:我认为下一步宏观政策要从政府消费转向民间消费。应该把消费力更多地导向城市,尤其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让他们购买指定家电产品也可享受同样的补贴政策,并对城镇低收入者给予购房补贴政策。

《新理财》:但我国目前消费率太低,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动力并非易事,您有何建议?

马晓河:我国消费率低的原因之一是消费政策的限制。目前我们银行的政策多是生产性贷款政策,针对生产才能贷款,老百姓贷款来消费就难了。我们应该消除一些抑制老百姓消费的政策或者是制度安排,把这些障碍扫除掉,使贷款更多地转变成消费。比如金融领域可以加快改革,开辟一些金融新产品,让老百姓能为消费贷款。

《新理财》:我国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国内消费型经济是一个艰难的进程,您看呢?

马晓河:因为这涉及一个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问题。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里面,如何让老百姓相对快地增加收入,调节高收入者,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提高低收入者水平,是我国今后政策的主要目标。

《新理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我们还需如何去做?

马晓河:我觉得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继续大力推动投资,把一些项目尽快落实,多发一些国债,多搞一些民生工程。也许在农村修一条路,就会带来农民大量购买摩托车;也许再给农民增加一些消费补贴,还会带来农村消费的更快增长。

积极财政入手点

经济危机中有着生存之道,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入手点在哪里?

《新理财》: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本身有很强的局限性,具体有哪些?

韩伟森: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约束和制度性约束两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制约着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在当前形势下,采取不可持续的高筑债台的手段将危害长期的宏观经济形势,这种草率的政策并不可取。

财政政策的制度性约束主要是指,制定财政政策应与一国的行政与制度能力相一致,一些应对措施可以超出现行的正常预算周期,尤其是当我们追求消费增长与增加市场对长期财政政策稳定性时,更应如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延误与滞后是预算过程的一个规律性特征,而在对经济危机下弱势群体的帮扶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极为重要。因此,建议中央政策应该与下一级政府的政策理解与执行同步进行,以确保实施的及时与正确。

《新理财》: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政府的实施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您看呢?

韩伟森:政策应能区分出短期还是中期,短期政策致力于预测危机,中期政策目标应在于维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当前危机下,各国根据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没有财政政策空间的国家,这包括需要依赖外援的国家。这些国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促进事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核心消费,并避免影响经济增长的增税政策的出台。同时,选择性地消除无效消费和扩大税基等行为,因为有效的国民收入管理都将缓解危机对公共财政的不利冲击。

二是存在一定政策空间,但没有能力制定实施新计划的国家。这些国家可以重点落实现有的消费计划。此外,发掘易于实施的新的财政措施,同时制定机动政策以便应对可能超出现有财政资源的经济危机。

三是拥有财政政策空间与实施管理能力的国家。这类国家的政策可以包括强化社会安全网的新型措施,或旨在加速长期增长的基础设施支出措施,以便在近期提供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刺激。中国就是这类国家的典范。

《新理财》:您认为中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应注意什么?

韩伟森:我认为,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应注重短期刺激与长期平衡的关系,这是一个双赢的问题。短期与长期的交汇点是财政政策入手的关键,例如,中国可以从能源资源利用与污染整治方面入手,短期内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消费,长期内也将有益于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善。

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逆势中的发展中国家并不能总是起到预期的良好效果。一经实施,当经济情况有所好转时,自主的扩张政策很难逆转,这将威胁长期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财政扩张应该及时,但不能过于贸然行事。一旦时机选择失误,财政干预将起到反作用

上一篇:2009财政人压力自述 下一篇:中非经贸首现民间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