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措施的探析

时间:2022-06-08 12:52:15

对某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措施的探析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防水卷材在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其具体的施工工艺及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施工;措施

地下工程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防护工程、隧道及地下铁道等建(构)筑物的工程实体。地下工程长期受地下水影响或处于地下水的包围之中,如果防水措施不好,出现渗漏,不但影响地下工程实体的使用,而且会使混凝土主体结构产生腐蚀、钢筋锈蚀、地基下沉甚至被淹没,危及工程安全。地下室所处环境的特殊性:①地下水的渗透性;②地下室采光的不利性;③地下室防水破坏的不易修复性等决定了地下室防水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地下室的防水要有良好的施工质量。下面结合某高层住宅地下室的防水施工,经实践表明效果良好,就其地下室防水的施工技术及要点进行论述。

1 地下防水材料的选择

地下室防水方式可分为外防外贴及外防内贴两种方法,防水材料分为卷材及涂料两种类型。该工程依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及设计图纸的要求,采用外防外贴热熔法铺贴一层三元乙丙防水卷材、一层聚氨酯涂膜及混泥土板自防水,此法施工简便且易保证施工质量。

2 地下室底板(片筏基础)及外墙的防水措施

2.1 施工工艺

找平层施工基层验收分隔缝处理附加层涂膜防水层涂膜防水层的收头三元乙丙基层胶粘剂铺贴大面卷材涂刷搭接胶粘剂搭接缝的处理(内、外密封处理及压辊压牢)三元乙丙收头做法保护层

2.2 施工方法

2.2.1 基层处理

基层应抹平压光,表面应坚实并充分干燥,不得有凹凸、松动、鼓包、起皮、裂缝、麻面等现象;含水率小于9%。找平层在结构阴阳角、管根、桩头等部位抹成R>20mm的圆角或45°(135°)折角,收头圆滑。基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基层上的尘土、油脂及杂物应清除。基层上不应有局部积水现象。

2.2.2 附加层处理

在20mm宽分隔缝处嵌填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垂直型)。在所有平面与立面的交接转角处,涂刷300mm宽(从斜角中心线起,平面与立面各150mm)、厚度为1.2mm的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附加层。在阴阳角、变形缝等易产生应力集中和造成地下沉降的部位,应先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做附加处理(做法同上)。附加层固化过夜后进行大面积防水层施工。

2.2.3 防水层施工

采用1.5mm单组分聚氨酯涂料和1.5mm三元乙丙卷材结合施工。首先,涂布聚氨酯防水层,然后再铺设三元乙丙卷材防水层。聚氨酯防水层与三元乙丙防水层之间采用满粘法施工。

用滚刷或橡皮刮板在基层上涂布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水平面涂料涂刷应均匀、厚薄一致应分层分遍涂布涂料。为了保证涂膜厚度,一般分3遍完成,每遍涂刷不得露底。每遍涂膜之后应让涂膜有充分时间固化,涂料涂布的方向应与前一遍相互垂直。最终成膜1.5mm厚(干膜)涂膜饱满、密实,无气孔和针孔。连续密封形成整体的防水层,它不但具有优良的水密性,而且气密性好。应涂满整个基层,并覆盖所有的细部节点附加层。成膜充分固化后(涂刷完后最少24h)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铺设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前在基层上弹线定位,定位线垂直排水方向弹放,平面搭接边距保护墙等立面不得小于600mm。将卷材展开并定位,铺贴时不能拉伸卷材。卷材延长边方向顺序粘贴。

基层胶粘剂应搅伴均匀并用滚刷或毛刷均匀涂布在基层和卷材上(搭接区域除外),并保证使两个表面都达到100%涂布,待胶粘剂干燥至仍然发粘但指触不粘时,即可开始铺贴卷材。每铺完一幅卷材后,立即在卷材表面用力滚压。

2.2.4 卷材搭接缝的粘结和密封

卷材与卷材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搭接宽度应为100mm。相邻卷材搭接定位,先清洁搭接区,然后均匀涂刷搭接胶粘剂;待搭接胶粘剂干燥至仍有粘性但指触不粘时,沿底部卷材的内侧13mm以内,挤涂直径为不小于3mm宽的卡莱尔内密封膏,并确保内密封不间断。内密封挤涂完毕后,粘合卷材接缝,用

手一边压合一边排除空气,使搭接部位粘合,不要拉伸卷材或使卷材出现皱折;随后立即用手持钢压辊以正向压力向接缝外边缘辊压,保证粘结牢固,滚压方向应与接缝方向相垂直。清理接缝,以接缝为中心线挤涂外密封膏,并用带有凹槽的专用刮板沿接缝中心线以45°角刮涂压实外密封膏,使之定型。搭接密封膏应在搭接完成2小时后施加,并应当日完成。

2.2.5 卷材的收头

该工程需在侧墙部位防水收头均采用下述做法:在固定前先在压条位置的卷材背后嵌涂止水马蹄脂膏,要确保止水马蹄脂膏连续、不间断,然后采用专用收头压条对卷材收头进行机械固定,最后用外密封膏封严金属压条上外沿。单组分聚氨酯涂料防水层收头部位与三元乙丙卷材收头部位相差50mm。

2.2.6 细部节点做法

(1)三维阴阳角部位

(2)管道、管束根部及接地扁铁的处理

(3)桩头部位防水处理

3 质量要求及成品保护

3.1 防水基层质量要求

3.1.1 防水基层(找平层)表面应压实平整,水泥砂浆找平层抹平收水后应用铁抹子进行二次压光并充分养护,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要求无死弯,无尖锐棱角。

3.1.2 基层上的灰尘、油污、碎屑等杂物应清除干净。空鼓处应先铲除,在空洞处采用水泥砂浆填补找平,并要达到一定强度。

3.1.3 基层用砂浆应尽量减少水灰比,防止基层开裂,砂浆保护层稠度应小于一般砂浆,保护层大于20m2时应设分隔缝。

3.1.4 水平面基层与突出结构的连接处(或转交处),均应做成圆弧或折角,圆弧⑤防水层施工前必须保证基层干净、干燥,施工前用1m2卷材平铺在基层上,静置3小时~4小时后掀开检查,无水印即可。

3.2 防水层施工质量要求

3.2.1 防水层应先施工细部处理做法,在进行大面积施工。

3.2.2 卷材防水施工应先平面后立面,由低处向高处施工,尽量减少在复杂部位的接缝,卷材接缝不得出现在天沟及转角处。

3.2.3 卷材铺贴时不得皱折,不得用力拉伸卷材,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滚压粘贴牢固。

3.2.4 铺贴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扭曲。

3.3 成品保护要求

3.3.1 阴阳角部位涂刷涂料时不要流淌积料。

3.3.2 涂刷涂料时,操作工人必须穿干净软底鞋,露天施工,在涂刷下一遍涂料时,应用干净软型扫帚扫去涂膜上的浮灰。

3.3.3 施工时,如果涂膜遭受损坏,应按原要求的涂刷遍数,与周围涂膜连成整体。

3.3.4 涂膜防水层实干前,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它施工作业,涂膜防水屋面上不得直接堆放物品。

4 结语

在进行地下室防水施工时采用刚柔结合的方式和多种防水措施,对组成地下室的不同结构构件同时进行防水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认真检查,方能求得更好的防水效果。建筑地下室主要采用以上几种措施进行防水处理,工程在竣工验收时没有发现地下室有渗漏现象,收到了较好的防水效果,并得到参建单位的一致认可。

上一篇:刍议公路沥青路面层间粘结材料施工技术 下一篇:关于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人工砂技术应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