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社会的环境设计如何走向“艺术化生存”

时间:2022-06-08 12:33:42

“非物质”社会的环境设计如何走向“艺术化生存”

摘 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的纷繁时代中,人们有时感到慌张无措,也感受到我们所在的环境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非物质”这个新兴的词汇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将从“非物质”社会的角度出发,从“非物质”社会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应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和阐释,试着去探讨关于环境设计领域如何走向"艺术化生存"。

关键词:“非物质”社会;设计特点;艺术化生存;多样化;人文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72-01

一、何为“非物质”社会

人们每天睁开眼睛,就被无数庞杂的新闻包围,没有手机,似乎已经无法生活,没有电脑工作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手工已经满足不了当前所需求的数量和精度。这就是另一个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的、服务型的"非物质"社会,也就是相对于现代工业社会而言的后工业社会。

二、“非物质”社会源于现代社会的痛苦

"非物质"社会的产生,是由于物质已经发展到极为丰富的阶段,技术的发达使得生产突破了客观存在的实体的界限,走向一个虚拟的裹挟着巨大信息量的世界。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应运而生。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不等于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的标志是看其是否成为一种真正的审美文化。当人类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所占有的财富不断增加的时候,他们的幸福并没有相应遗增加:在其物质方面不断得到充实的时候,他们的精神方面却更感空虚。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的丰富,甚至逃避包围在身边的发达科技和丰裕的物质。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便是气候的恶化,以及被城市侵略的残破的乡村。我们会在巨大的信息世界中彷徨,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寻找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三、“非物质”社会的设计特点

(一)多样化和个性化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趋向于多样化和个性化,设计师将会处于综合审美体验的核心,他们似乎更多的考虑设计与基本人工实现之间的关系,这是设计领域中另外一个新的系统,该系统由“新艺术”产生,“新艺术”则是由于操纵感官并且提出新的审美原则而被定义的。(英文)许多高技术的智能产品,其质料的表现形式已经与其功能脱离,(非物质社会)从实体的设计作品逐渐走向虚拟的、互动性的作品。设计的产品为人服务,然而进行服务往往是程序、技术而不再是人。

(二)文脉和人性关怀

恰恰与现代主义建筑宣扬“进步”、“未来”、“新世界”等价值观相反,后现代建筑呈现出“一个怀旧之梦”,或用一个用滥了的词:归根。在物质已经十分充裕的后工业时代,设计一方面更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的情感与个性,受众与使用者的审美感受,以最开放的心态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进行挖掘和探索,而绝非仅仅停留在技术和使用的层面。比如私人定制和文化的保存和发展都是正在被关注和探索的。

四、“非物质”社会的环境设计应该如何走向“艺术化生存”

中国已经进入了非物质社会么?我们的信息和网络已经相当发达,但是从设计领域,我们更像是站在路口,从现代设计通往后工业时代的路上。在我看来,“非物质”社会的设计,是为了治病的,治疗人的心病,治疗人生存环境的病。

(一)艺术化生存

美国思想家梭罗的主张,只有摆脱了物质的羁绊,才能达到最高的自由。而自由就是最高的善,善与真又是高度统一的。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变成一种真正的艺术。真善美融为一体的生活就是艺术的和审美的生活,无数这样的生活加在一起,就能造就一种博大精深的审美文化。设计使人们达到与自然融合,心灵愉悦、感动、极致的艺术化生存的方式。产品的使用者、环境的受众,不仅要感受到信息时代的技术发达,更应该从设计中获得心灵的涤荡,从信息时代的纷繁复杂无所适从中获得安宁,帮助他们释放和缓解工作中的巨大压力和紧张的神经,这便是非物质社会的设计师最迫切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恰恰是走向艺术化生存的追求。

(二)“非物质”社会下乡村景观的营造

立足于环境设计的领域,后现代社会更多的表现为人们对嘈杂城市生活和对过度奢华装饰的内部环境的的厌倦。对乡村景观的保留和传承,是环境设计者使设计走向艺术化生存的最美的方式。对乡村本土文化和符号的尊重,营造淳朴而自然的乡村环境,给人们重新亲近自然的机会,也是留住乡愁,找回心灵归宿和宁静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聂振斌,滕守尧,章建刚.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马克・第亚尼(法).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美学・设计・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朱建春.非物质社会背景下的设计新潮――基于非物质设计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4]Abraham A・Moles,David W・Jacobus.Design and Immateriality:What of It in a Post Industrial Society?[J].Design Issues,Vol.4,No.1/2.

上一篇:试论对宜兴紫砂壶的认识 下一篇:用时代的眼光看待《拜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