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绿道网络系统,构建生态区域绿廊

时间:2022-06-07 11:20:42

构筑绿道网络系统,构建生态区域绿廊

摘要:本文对绿道的性质等属性进行简述,并且以顺德绿道为例,概括了顺德绿道的项目背景,设计原则,并对绿道分类、绿廊、本土植物、景观设施、节点系统等设计内容进行生态解析,以达到建设以顺德区域绿地为背景、绿网及绿道网为骨架的佛山市“3G”绿化休闲体系,打造岭南“绿城”;以绿道建设为切入点,发展顺德休闲经济,倡导“生态、绿色、低碳” 的新生活方式。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道规划;顺德绿廊;生态化设计;本土植物

Abstract:The paper resumes the Greenway properties .Taking reconstruction of Shunde Greenway, it summarized the project background 、design principles of Shunde Greenway, a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greenway category, greenways and trails, indigenous Plants,landscape facilities,node system. Shunde Greenway goal is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greenland background, Greennet and Greenway as the backbone of “3G”green leisure system in Foshan, to create Lingnan“Greencity”; to Greenway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economy and promote “eco, green, low-carbon” new way of Shunde life.

Keywords:city landscape;greenway network planning;Shunde Greenway;ecological design;indigenous Plants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5-0092-02

1广东绿道背景

绿道被证明是近十几年来最具创新性的土地保护理念。由于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方面的多样性,绿道成为满足人类对未来开放性空间需求的聚焦点。“对城市来说,绿道具有革命性意义。”如今,这个被国内外景观设计学者推崇的生态概念,正在进入中国各地官方视野,并被强力推行。广东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1690km的“珠三角绿道网”,要求将绿道摆在和城市轨道同等重要位置,建设“两道工程”。

顺德新一轮发展,将奉行生态环境优先,突出岭南水乡特色,建设绿心绿网绿道。在城建建设步行系统,自行车通勤廊道,打造顺峰山“城市绿心”,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为市民提供漫步、运动、休息的空间。

在佛山市顺德有2条区域绿道,分别是3号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和4号广珠生态休闲绿道,总里程约为116km,占佛山绿道的总比例35.9%;在9个社区绿道示范区中,顺德区涉及均安生态乐园和顺峰山两个示范区。从顺德区涉及的区域绿道的数量以及区域绿道和主干城市绿道所占的比例来看,顺德区的绿道网建设在全市的绿道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绿道物语

2.1绿道“greenway ”概念

“greenway ” 分成两个部分:它们为人类的进入和游憩活动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 它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 绿道” 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绿道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2.2 绿道类型

珠三角绿道的类型根据分类依据有几种类型,这里只涉及到下面两种。

2.2.1根据目标功能不同,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级,各级绿道承担的功能分别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

2.2.2根据所处区位不同,绿道又可分为3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3绿道启示

绿道首先是生态绿化廊道,能够保护动植物重要的廊道栖息地和动植物的多样性。其次,绿道还可以作为紧急缓冲区。它的湿地能够吸收水面、树林和灌木丛中的污染物,并覆盖绿道两旁的植被,从而净化和清新空气。然后才引申出附属功能,如人们骑自行车、跑步等。绿道为那些沿着绿道而建的合伙企业提供了公用设施,如下水道、公共设施、光缆以及铁路。在一些社区,绿道还能够作为紧急交通疏散通道。

4 顺德绿道规划设计原则与要求

4.1设计原则

4.1.1生态化

表现在乡土树种的选用、保护生态景观资源;利用现有的山体、水系和道路;尽量使用自然材料;限制生态敏感区的活动。

4.1.2人性化

表现在安全性:人车分离,特殊部位的设计,完善的标识系统;舒适性;通用设计:可达性、易识别性、可参与性。

4. 1.3特色化

表现在高标准设计各节点、兴趣点和服务站,突出顺德地方特色;根据廊道特点开展顺德传统特色活动;选取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种植和配套设施;根据顺德水乡特色,开展水陆双向绿道网设计。

4.2 设计内容

设计要求内容有缓冲区、绿廊系统设计,慢行道设计,节点系统设计, 标识系统设计,服务区设计。

4.2.1 缓冲区设计

绿道缓冲区内慢行道两侧应留出不少于15m的通透开敞空间,且不得布置建筑,以保证其空间的开敞性。顺德绿道缓冲区内应严格控制新建及改造项目的开发强度,其中生态型绿道缓冲区内的建筑密度应低于2%,容积率低于0.04,建筑层数不得超过2层,且人工构筑物单体或群体的地块面积应控制在300m×300m的范围内;郊野型绿道缓冲区内的建筑密度以低于5%为宜,最高不得超过10%,容积率应低于0.20,建筑层数不得超过3层;都市型绿道缓冲区则可参考城市绿地的要求进行管制,绿地率一般应大于70%。

4.2.2 绿廊系统设计

顺德绿廊植被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利用现有的本土、自然和人工植被,维护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顺德是个水乡城市,绿廊内的水体建设应以生态性、亲水性为原则。如杏坛、容桂等绿廊根据河流的天然走向进行绿道的规划设计,不能随意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不宜采用截污取直、渠化、固化的方式破坏河流的生态环境。根据顺德水体不同区段生态敏感性的不同以及各区段绿道的主题,设定相应的活动强度与内容。在杏坛等湿地、滩涂等河流生态敏感区内应避免设置人工构筑物。

在顺德绿廊建设中,进行大量的顺德地区乡土植物作用,这样首先是顺德区域性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手段,也可以实现顺德区域性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其次顺德区绿道绿地中的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对顺德当地气候等环境条件适应,本土化植物景观设计使绿道原有场地中有价值的生态得以保存,不仅保存了当地植物的遗传基因,保存了当地的植被特色,同时对减少生物入侵的风险有积极作用。乡土植物适应性强,容易繁殖,苗木成本低,管理维护容易,加大推广乡土植物的运用是体现节约型绿地和可持续性景观的重要手段,且将会体现出越来越高的价值。在顺德绿道绿地设计中,有目的的保留原有植被和重视乡土植物的运用放到景观建设的首位,这些措施奠定了植物群落在改造后恢复的可能性,为生态多样性的恢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而且乡土植物可体现顺德的文化特征,实现顺德绿道景观文化的本土化

4.2.3 慢行道设计

绿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慢行道,慢行道类型也分步行道、自行车道、无障碍道、综合慢行道,慢行道能够为游客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合理设计与规划,在激发游客各种游憩目标如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游憩,多种选择的交通运输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类慢行道的参考宽度标准根据都市型区域绿道,郊野型区域绿道,生态型区域绿道这三类慢行道类型有不同的数据。

慢行道铺装材料应满足使用强度,同时符合环保、人性化设计的要求,同时铺面的形式和色彩应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铺装分类有软性铺装,硬性铺装,半硬性铺装。生态型、综合慢行道铺面材料大多有裸土、石灰石、煤渣、碎木纤维,滨水慢行道、步行道多用木栈道。郊野型或都市型慢行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综合慢行道大部分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面砖、砌块及板材、透空砌块、多孔性透水砖、细碎石或细鹅卵石等。

4.2.4 节点系统设计

节点系统设计包括道路交叉口、跨河、高架立交桥等。为了更符合区域绿道的功能定位,节点首先应根据顺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只对其进行适当的生态修复,体现顺德当地的自然或人文特色之处,而且节点是顺德绿道中游客逗留和休憩的重要场所,设计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和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依托现有游览设施及城镇设施。

4.2.5 标识系统

顺德绿道的标志设置在统一规格的基础上,具有顺德地方特色,明显区别于道路交通及其它标识。应用部分主要包括绿道入口处标志性设计、导视系统设计、编码系统设计等。制作标志牌所采用的原材料应体现环保和节约的精神。

4.2.6服务区

服务区包括综合型服务区、一般型服务区,服务区合理的服务间距宜应为5-10km。

顺德绿道建设目标是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面多类型、多功能的绿道网系统;建设以区域绿地为背景、绿网及绿道网(Greenway)为骨架的佛山市“3G”绿化休闲体系,打造岭南“绿城”;以绿道建设为切入点,发展休闲经济,倡导“生态、绿色、低碳” 的新生活方式,打造“阳光、水乡、宜居”的顺德新形象。

而最核心的是:“绿道的伟大意义在于它不是一条廊道,它最终应该形成一个绿色网络。

参考文献:

[1] J.G.法伯斯.美国绿道规划:起源与当代案例[J].景观设计学,2009(4) .

[2] 刘滨谊,余畅. 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 中国园林,2001(6):77- 81.

[3] 贾俊,高晶. 英国绿带政策的起源、发展和挑战[J].中国园林,2005(3):69- 72.

[4]韩西丽. 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J]. 城市问题,2004,(02) .

[5] 张毅川,李东升,乔丽芳.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J]. 防护林科技, 2004,(04) .

[6]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 生态学报,2005,(09) .

[7] 李团胜,王萍. 绿道及其生态意义[J]. 生态学杂志, 2001,(06) .

[8] 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 02).

[9]Ahern J.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trateg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131-155.

[10] 庄荣,高阳,陈冬娜. 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思考[J]. 风景园林2010 第二期.

上一篇:村庄整合中住宅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方群体利益博弈的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