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时间:2022-06-07 10:36:53

质疑 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193-01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执教数载,总喜欢以“还有没有问题?”之类的语言作为常用语,学生总以领悟似的微笑和朗声作为回答。于是,我也欣欣然结束这堂教学,仿佛我的教学目的就只是“解惑”。然而,在教育儿子的偶然间,突然觉得“好问是孩子很可贵的学习品质”,它反映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更多的认识了解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兴趣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再之,儿童的好去领和求知欲特别强,特别喜欢提问题。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甚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的,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有质疑兴趣,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予以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那些提出与对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疑问的同学不能冷眼相待,更不能批评,要在肯定他爱动脑筋的同时,引导他质疑的正确思路,是所有爱动脑筋的同学都感到快乐,那么渐渐地,同学们都会大胆质疑了。

三、给予质疑的时间

总结一下,自己以前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是一个“牵”字,精心设计出一个有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我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老师首先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读、静思,去提出去发现问题;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四、交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资格词语是什么意思,哪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一)课前初读――直接质疑、

课前质疑能改变长期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没学课文时就产生学习的欲望。为了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指向自己的疑难处,每学一篇课文前都要布置预习,并在初读课文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提出两三个问题,记录在预习本上。开始,有的学生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大都数学生只有提出什么词是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就要给与指导。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指点质疑的途径,交给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课前细读――求解质疑

1.题目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此题有什么好处?能否替换?这样质疑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提高写作水平,锻炼思维能力。

2.词句质疑。

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对文中的重点词的意义、表达作用之一了对关键句隐含哪些信息质疑。要特别注意文章的首句、结句、反复句、“矛盾句”、中心句。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是什么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又如《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中的“狡猾”,原来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芦花荡》一课,一个学生提到:“老人单枪匹马去杀死几个敌人固然令人佩服,但何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报仇呢?”其他学生听后哑然失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又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深切具体的和感受人物形象。

4.追问质疑

即在读书时,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下去,从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求得结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但“我”问“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时,先生却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先生不愿意说)先生为什么不愿意说?(因为学生只管读书不应该问这类事)为什么学生只管读书不应该问这类事?(这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这种教育思想对不对?为什么?在追问中思考随之逐步深入,从而挖掘出深层次、有价值的问题。

5.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因为课文时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初读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为什么文中能把我们认为深奥难懂的知识写的一目了然?通过读、思、议,学生明白了作者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古代人们的生活与现代生活作比较,由此对“呼风唤雨” 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

(三)、课后创新读――探究质疑,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这一步往往学生容易忽视。因为他们认为课上完了就没什么好问了。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以及教材等方面,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

1.逆向质疑。即对现有的结论从相反方向质疑。

2.假设质疑。即通过假设材料中没有或与材料情节发展相反的情况而质疑。如:读了《卡罗纳》后质疑:如果卡罗纳的母亲没有去世,他和同学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又如学了《小木偶》后试问:小木偶拥有了人类的各种表情后,又会发生什么事?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使他们在课外进一步有兴趣地进行学习,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将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因此让我们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各抒己见,提高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语文学习更有兴趣吧!③

上一篇:浅谈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 下一篇:不要小看了赵本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