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经济发展与环境维护疑问

时间:2022-06-07 05:07:37

小议经济发展与环境维护疑问

作者:陈孝胜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从2008年的相关数据来看,重庆库区总人口达1497.52万人[7],长江沿岸是人口密集区,每平方公里600人以上。万州区、涪陵区及其他10多个县市都分布在沿江的狭长地带上,作为一个山区密度高的地区,其人口早已超过其环境容量的承受能力。为了解决众多人口的生活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只有大面积伐树,盲目开荒,使库区的原始植被受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发生。此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水土流失,进而加快水库淤积,缩短三峡工程的使用寿命。生态基础脆弱三峡库区地处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三个构造单元的交汇处,地势崎岖,河流横贯其中,山高谷深,70%以上的土地都为山地,不利于农垦,也给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增加了难度。三峡库区由于地质、地貌复杂,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由于该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差,已成为全国危岩滑坡的高发地区[8]。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库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峡库区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库区生态环境日渐恶化。重庆库区2007年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5238万吨,2008年为78086万吨;二氧化硫2008年的排放量为78.24万吨,其中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5.52万吨。三峡库区的环境负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库区已成为我国酸雨严重地区之一。3.4森林覆盖率低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三峡库区除鄂西三县外,其他各县森林覆盖率仅有7.5%~13.6%,沿江地带仅5%左右[9]。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对策

过量的总人口会使社会负担加重,持续发展势头削弱,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就业压力增大,生产效率下降,同时还会削弱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增加投资的能力。因此,适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对于环境保护,促进库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库区产业进行重组,发展环保产业,重点培植交通运输、旅游、建筑、天然药物、特色纺织、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此类产业既可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促进库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12]。经济落后的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联动。要实现库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三个层次:一是强化与周边区县的经济合作,在合作中壮大经济的整体实力;二是强化与武汉和重庆主城区的经济合作,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强化与大城市产业的互补性、配套性和协作度;三是强化与对口支援省市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省市提供的资金、人才、技术、物资和信息,增强库区城市经济的实力。将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目标型转向综合目标型。传统的发展战略,是以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为目标的,它只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从而必然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生态条件恶化等环境问题,其结果只能是不但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只有把环境质量纳入经济发展目标之中,才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令经济和环境同步发展。企业方面第一,库区企业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以壮大库区自身的发展能力。三峡库区今年的发展很大程度是依靠国家密集的投资来拉动的。对于西部发展滞后的地区,从长远的市场经济发展上看,区域的发展不能依赖国家的投入,而应该靠库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特别要开拓外资、私人和集体投资的途径。因此,库区的各企业都要下大力气拓展与库区外企业的合作渠道,促进库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第二,库区企业加大对库区环境保护的投资。库区企业是库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库区环境保护投资的主力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要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就应为库区环境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促进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改观,以此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家来库区投资以促进企业甚至三峡库区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第三,自觉加强对企业污水和烟尘排放的控制和处理。库区企业特别是沿江企业要尽量减少污水和烟尘的排放量,自觉使用环保清洁能源进行生产,同时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江河与空气的污染。第四,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企业对资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要保护三峡库区的环境就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第五,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扩大再生产方式来看,应由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转变;从速度和效益来看,应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第六,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千方百计地做到不耗竭资源,不破坏环境,不仅使当代人收益,而且能给子孙后代留生路。第二,自觉接受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从自身出发,不乱扔垃圾;并积极向他人宣传环保知识,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人人都为库区的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第三,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来。每年的植树节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对库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间接的促进作用。第四,使用环保产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第五,转变消费观念[14],打消高消费、超前消费、挥霍消费及畸形消费的观念,形成适度消费观念以促进库区经济的公平协调发展。

上一篇:演出实践在舞蹈教导中的作用诌议 下一篇:体育经济发展中的成效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