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银翘片也有不良反应

时间:2022-06-07 04:16:0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3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公众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安全性问题,以降低用药风险。由于维C银翘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这样一则通报,立即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热议。

维C银翘片有哪些不良反应

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我们首先关注一下通报本身:6年来有关维C银翘片不良反应的报告数,共计1885例,其中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这些严重病例的表现如下: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等皮肤及附属器损害占75%;以肝功能异常为代表的消化系统损害占12.50%;过敏性休克、昏厥等全身性损害占10.1%;间质性肾炎等泌尿系统损害占4.17%;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损害占4.16%。

维C银翘片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面对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不该忽视的是该“通报”随后指出的问题――该药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这也是维C银翘片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维C银翘片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提示,用药过程中存在明显不合理和不科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过量用药 这是常见的问题,有人认为中药没有毒性,就随意增加剂量。维C银翘片说明书规定:成人用药每次2片,每日3次;但国家中心接收的病例中,约14%的患者,使用维C银翘片每次3~4片,每日3次。明显超过规定的药物剂量。

联合用药 维C银翘片说明书提示:本品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本次严重病例报告中,有部分病例同时合并使用其他成分相似的抗感冒药。因为维C银翘片中,已经含有常用的抗感冒药物,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如果成分相同,必然会导致过量,而引起不良反应。

过敏体质者用药 维C银翘片说明书中提示: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次统计中,有个别对本品所含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使用后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这也可能是由于对该药的认识不足,简单认为中药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对自身的过敏性反应也就忽视了。

维C银翘片是中药吗

本次备受关注的维C银翘片,实际上是一个中药和西药的复方制剂,不仅含有金银花、连翘、荆芥等10种中药成分,而且加入了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对乙酰氨基酚3种化学药物成分。患者用药时倘若不仔细阅读说明书,想当然地认为中药毒性低,多吃点儿也无妨;或者认为中药见效慢,多吃点儿能赶快治好,就大错特错了。

维C银翘片中所含的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常用的扑热息痛,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药热、肝肾功能损害,以及严重过敏反应等;而马来酸氯苯那敏就是扑尔敏,它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困倦、虚弱感、嗜睡、口干、咽喉痛、心悸等。这些化学药物都有明确的使用规定,使用不当就会出现不良反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于高空作业者、驾驶员等从事危险工作的人员,是不能使用的,这也是使用维C银翘片需要注意的。

也有人会认为,在这个复方中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是抗过敏的药物,就可以减少过敏性反应。事实上,多种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非常复杂的,抗过敏药物也会产生不良反应,而且作用机制不同,也不一定能够有效控制所有药物的不良反应。目前已有的维C银翘片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分析也提示,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成分有一定关联性。

如何使用非处方药

为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使用非处方药时,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按说明书用药 用药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除用法、用量外,还要注意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等。如维C银翘片说明书中指出:“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等注意事项。此外,还应注意“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不同品牌但成分相同或类似的药物,不宜同时使用,以免造成用药过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加重。不要随意联合用药,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不同药物时,应向药师、医师咨询。

用药后应密切观察 过敏体质者、儿童、老人、肝肾功能不良者等特殊群体,用药后一旦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或立即就诊。尽早发现、尽早停药、尽早治疗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手段。

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控制吗

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尽管药品上市前经过较完善的临床前与临床研究,出厂前也经过严谨的质量检验,但是有些药品不良反应仍是难以预测的。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样本量有限(500~3000人),多数情况下排除特殊人群(老人、孕妇和儿童),一些罕见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难于发现。事实上,某些药物的不足是在大面积使用后才发现的,而受限于目前的科学水平,这种情况――尽管很少发生――却是无法避免的。因此,用药时应警惕药品的不良反应,尤其应警惕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

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其内容主要来源于,通过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集的病例报告中,发现的药品安全隐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有助于督促制药企业完善药品说明书,指导临床医师用药,是有效的药品安全监管措施。

如何对待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

作为普通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通报。一方面,在使用有不良反应的药品时,小心谨慎,另一方面没有必要过度恐慌。被通报的药品也不是一律都要打进“冷宫”,没有被通报的药品,使用时也不可马虎大意。通报有不良反应的药品,多加留心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是很低的;而大多数轻微的不良反应,都是可逆的,及时发现症状并停止用药后,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严重的伤害。总之,非处方药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说明书说明的用法、用量使用,必要时要咨询医师。用药关系健康,用药非仔细不可!

上一篇:咳喘不宁肺气肿 下一篇:开年新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