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作文的误区

时间:2022-06-07 03:29:29

走出作文的误区

作文当有明确的目的,“文为心声”应是中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法则”。然而,在一切围绕考试转的背景之下,学生习作的“功利”性难免越来越强――“面向考试”、“应对考试”、“瞄准考试”乃至“一切就是为了考试”,导致许多学生的作文偏离甚至脱离了“文为心声”的轨道,步入作文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怪奇的形式掩饰空乏的内容。

文章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体,形式为内容服务,根据内容择取恰当的形式,做到独特的好内容与最能表现其美的形式的完美结合。如果作文只注重怪奇的形式,强求形式的“新”,以出奇制胜,而忽视了内容的充实,难免给人“金玉其外”、“生搬硬套”之感。

例如,滥用题记。题记大多是交待写作的缘由,或是点明文章的主旨,其“功能”类似于文章的“眼睛”。为什么要写题记、写怎样的题记大有讲究。在目前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出现了滥用题记的情形:所用的题记过于牵强、画蛇添足似的题记、为题记而题记……

再如,生搬其他文体。现在作文,对文体的要求较为宽泛,允许自由选用各种文体。这原本是好事,但如果走向极端,选用的文体光怪陆离,有时候太过“出奇”,就未必能“制胜”了。如用“解题形式”、“医院病历”、“听课笔记”、“庭审记录”、“会议记录”、“实验报告”、“产品说明书”等形式为文已是屡见不鲜。最开始选用这种特别形式写出的作文,可以说在内容的表达上几乎都有一种匠心独运,获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可之后大量的效仿之作,尽管也有一些佳作,但大多数落入窠臼,诸多方面并无明显突破,甚至堕落为“表格式作文”,写作时,在相应的位置填上合适的内容即可成文。

作文形式的创新本无可厚非,如只是为了应试,为了取悦阅卷者,以怪奇的形式掩饰空乏的内容,以求出奇制胜,牟取“暴利”,就是一种投机的行为了,甚不足取。

误区之二:以华丽的语言抒写虚假的情感。

文章是靠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就大多数中学生而言,语言运用尚处于“青春期”,正确的引导十分重要。一些应试作文往往走“语言华丽”的捷径,借助堆砌看似精美的词语,牟取高分。词藻的堆叠是一项技术而不是艺术,甚至连技术也谈不上。在鼓励学生用好词语的同时,应力求避免以此来装潢作文,陷入功利性应试作文的泥淖。

以华丽的语言作外壳,抒写的情感往往会流于浮泛,不够真切。“哗众”的目的是为了“取宠”,言不由衷、无病是其病兆。为了抒发空虚的情感,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前呼后应,此起彼伏,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声势虽然有了,人家读了,却会感到这“声势”是“虚张”出来的,并不是作者的心声,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淌。

当然,对作文语言的“华丽”是否要“否定之否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切切不可走进“就是为了考试时炫人耳目”的误区。对于作文来说,抒写真实真切的情感从来就是最重要的,也是赢取高分最可靠最切近的路径。

误区之三:以简单的剪辑编织真实的谎言。

据说有一种软件,只要选择一定的写作范围,就可提供“虎头”、“熊腰”、“豹尾”,一篇有模有样的文章瞬息可剪辑而成。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佳作非一日之功,于是一些平时功力粗浅的同学,把“剪辑”当成了应付应试作文的一剂“良方”。

以简单的剪辑替代心力的创作,其操作性很强。中学生作文内容受阅历的限制,从生活的范围说,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几可涵盖;就表达的情感而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成败得失,难出其外。因此,平时背诵些美言佳句,积累些精巧的开头结尾,再背诵几篇范文,考试时无需费力费神,只管把这些“零部件”和“框架”拿来,精心剪辑,重新组建,一篇“佳作”即可“出笼”。

此类剪辑作文,就其本身的内容、情感而言,都可能是真实的,但究其实质,内容是别人的内容,情感是别人的情感,又全是谎言。这种用局部的真实编织的“真实的谎言”迷惑性极大,真假难辨。但是,剪辑式作文由于耗时短、操作易、效果佳,再加上错误的“指导”,以此法“应试”已不是个别现象,走进这个误区是语文教育的一大悲哀,也是对学生诚信品格的巨大戕害,可以说对个人对社会都贻害无穷。

误区之四:以成人的风格取代纯真的个性。

中学生群体,活泼奔放,富于幻想,纯真是其个性标识,作文表现出这种心理特质应是主流。即使是“早熟”的韩寒,细阅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亦不难读出其年轻的影子。但考试作文,如果突破这一“共性”有“成人味”,容易被误解为“技高一筹”、“出类拔萃”而被“激赏”。

中学生处于通向成人道路的桥梁的一端,他们开始以自己的眼光关注社会、思索人生,但由于阅历尚浅,以成人的风格取代纯真的个性,反映在文章中不免因故作深沉而显得老气横秋。余秋雨式的散文,之所以奏出强音,是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结果。若要他中学时代就写出诸如《文化苦旅》、《借我一生》之类的作品,恐怕也勉为其难。应试作文,如果出发点仅仅是想靠成人的“模仿秀”来博取阅卷者的好感,刻意地模仿成人,装作成人,过早的“催生”反而会造成“早产”的畸形。

总之,应试作文的误区,以上四种可能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涉及的问题很多,一言难尽。究竟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还当从写作的本身规律出发。

(作者地址:江台市南沈灶中学)

上一篇:《毛虫之死》阅读训练 下一篇:《散步》的多重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