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尖胸沫蝉的危害及防治

时间:2022-06-07 02:06:17

柳树,属杨柳科、柳属,柳树主要以旱柳为主,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树体虽苍老而突兀嶙峋,长势良好。柳树适应性强, 喜光, 喜水湿, 较耐寒,繁殖容易, 生长快,是隆德县的乡土树种之一。 但柳树尖胸沫蝉的危害也日趋严重。 现将其危害情况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危害症状

柳树近年来普遍出现了人们所说的“吐水病”和“枯萎病”。吐水病即柳树经风吹树冠摆动,树枝上就有水滴往下掉。人若是从柳树下走过,身上像下了雨似的。而枯萎病则是每年6~7月份,长得好好的柳树猛然间像得了大病似的,整个嫩梢枝头约6~10cm一段变枯、 变黄。 经仔细观察辨认, 柳尖胸沫蝉危害所致。

2 形态特征

柳尖胸沫蝉属不全变态,其一生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成虫体长9~11cm,褐色、头前缘扁,呈一弧形黑纹,中脊明显,头顶密布淡色绒毛和细点坑,颜色略突,两侧黑褐色、中线明显、喙管长达后足基部。前中胫节有灰褐色斑,后足腿节外侧有2个枝刺。卵长1.7mm,呈长卵圆形,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1龄若虫胸部黑色,头顶圆突、腹部淡红色。末龄若虫褐色或黄褐色,腹部9节、末端较尖。

3 生活史及习性

根据实地监测,柳尖胸沫蝉在1年1代,卵在当年枯梢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4月中旬~6月中旬为若虫期,6月中旬~9月为成虫期。7月中旬开始产卵,8月为盛期,卵期较长。若虫孵化后留卵壳于干梢内,初孵若虫腹部末端附有白色结晶体,孵化后缓慢爬行,选择寄生位置。若虫喜群居,其腹部7~8节有发达的泡沫腺,能分泌粘液,产生大量泡沫,用来匿藏身体,看上去成团成块,粘于树干上。经风吹或摇动,泡沫掉落或泡沫过多而流水就形成人们说的“吐水病”。成虫可分为羽化期,补充营养期和扩散交尾期,8月份成虫逐渐由树干向嫩梢部转移开始产卵,产卵时用尾节较尖部位先刺破嫩梢,深至髓部,随即每次排卵1粒,一般卵均产在嫩梢顶端7~15cm部位,由于该段嫩梢受成虫产卵,髓部被刺破严重失水风干而枯死。为害较严重的,整个树所有嫩梢顶端部位均出现这种现象,就是人们看到的柳树“枯萎病”。这就限制了柳树的生长,一般越冬前观察该段枯树不太明显,而到翌年2~3月份观察,发现枯枝上布满长3~6mm裂缝,整个枯枝像爆出来的玉米花一样非常蓬松,而每个裂缝里夹着一粒黄褐色卵。近年来,隆德县各个地方不同树龄的柳树,如树龄较久的古柳“左宗柳”,还有生长在山坡、沟河道孤辟独立的柳树等,均有受害现象。而栽植越密集的柳树,受害就越严重,如隆德县2003年、2004年沿312国道及其它公路两侧栽植的柳树,受害就特别严重。5、6月份正是若虫群居大量活动的时期,4m之外就一眼能看出柳树枝梢和叶柄上有蠕动着的白沫团块。摇动树干,整块的白沫夹杂着柳尖胸沫蝉往下掉, 8月下旬成虫产卵,道路两侧生长旺盛的柳树嫩梢尖端出现枯黄。苗圃地柳树苗也有这样的现象。严重发生时刺槐、新疆杨受害也较明显,但是就隆德县危害情况看来,主要危害柳树,以吸食柳树枝条汁液,并可传带锈孢子而使杨柳多发锈病。

4 防治方法

根据柳尖胸沫蝉实际危害情况,及时设立固定监测点,确定了熟悉森保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根据近几年的实地调查,柳尖胸沫蝉是一种既普遍又危害严重的虫害,积极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地防治效果。

首先,在若虫群居活动的5、6月份,正是若虫群居大量活动产生泡沫的时期,此时喷药防治,药液易粘附和渗透虫害体内,杀伤力较大,防治效果最明显。可结合苗圃除草工作,及时投入人力、物力组建防治专业队,利用拖拉机携带水源带动机动喷雾机,选择晴好天气,在公路两旁集中整片喷40%氧化乐果于树冠。一般喷洒后4~5天进行防治效果的检查,先是泡沫缩退变干,最后虫体皱缩暴露脱落。

同时,在集中成片的柳树受害区及苗圃地防治,除集中喷药杀虫外,还可以在春季3、4月份清理落叶枯枝并采剪带卵枯枝,集中烧毁以防虫卵孵化,效果很好。

上一篇:光肩星天牛生活习性及防治 下一篇:肇庆市园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