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施工中检查井与路面施工的矛盾分析探究

时间:2022-06-07 11:52:56

城市道路施工中检查井与路面施工的矛盾分析探究

【摘要】本文从城市道路施工中,检查井与路面施工的矛盾处理方面谈起,对检查井周边路面塌陷、龟裂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探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治措施

引言

城市道路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它不仅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要满足城市排水等多种附属功能要求,而路面排水检查井周围局部塌陷,路面龟裂情况较为常见,已成为质量通病。这不仅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减少道路的使用年限,而且还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隐患,值得引起重视,有待提高工程质量。

一、质量状况原因分析

1 设计方面

在设计管道检查井时,主要根据设计管径和维修、疏通等方面,确定检查井内径,根据管道埋深、承载力,确定井室材料规格和砌筑砂浆、混凝土强度,并且基本选用国标及省标标准图集。这就造成管道与井室、井室顶面与井盖、井盖与路面连接的过渡方面考虑较少。另外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和资金方面原因,雨水管道采取的暴雨强度、汇水面积等指标相对较低,实际遇到几十年一遇的暴雨或管道堵塞时,检查井内水位上升,甚至胀满外溢。污水管道选用的日排水量未能跟上城市发展,标准偏低,水位常常高位运行,管道易发生堵塞,污水沿井壁外浸。而现行标准图集仅注重对承载力要求,对井室防溢没有全面考虑,如部分图集做法对井室、井筒仅要求勾缝,标准较低。

2 施工方面

管线分包施工队伍重视不够,素质偏低,再者,检查井刚性结构与道路的半刚性结构结合造成的不均匀沉降确实很难处理,故在检查井施工工序中易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有:砌筑时,砼、砂浆强度,抹面厚度、防水外加剂未达到设计要求;井室周围回填时,因施工作业面小,机械夯实未达到规范要求,或是使用人工夯填,达不到压实度要求;与路面施工分包队伍协调不够,路面摊铺机和振动式压路等施工机械行驶过程中损坏检查井墙体,造成路面井盖搓起、错位等,影响管理单位使用和行车安全。

(1)检查井井口凸起

就井口凸起现象而言,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笔者认为产生井口凸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路面施工过程中,标高控制不好,导致检查井周围低于井口,造成井口凸起。行车时车辆对井口形成冲击,造成井周围破损。

(2)井口沉降

井口沉降将使路面不平整,行车颠簸,雨水渗漏进入检查井内而导致井内积水。检查井渗漏,导致井周围出现翻浆。

笔者认为,井口沉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a 、井口基底应力不足。检查井基底应力远小于井口周围同深度的土基应力,从而造成井口与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引起井口下沉病害;

b 、先砌筑井体后铺筑路面的施工工艺造成的井口沉降。目前城市道路修建中均采用先铺筑管线,砌筑各种检查井体,井身砌筑到路面标高后,再分层铺筑、分层压实修建路面,由于压路机在井口附近有压实死角,通常井口路面采用人工填筑夯实,即使在铺筑面层时使用压路机压实,因为检查井体的刚度远大于路面结构层,压路机经过井体部位时,压力实际上由井体承受,井口部位的路面并没有得到充分压实,从而使得井口附近的路面压实度小于远离井口的路面压实度,在行车荷载冲击作用下,井口路面很快产生裂缝,雨水顺着路面裂缝和路面与检查井结合处进入检查井基础,导致井底地基含水量增大,强度降低,加剧了检查井沉降发生。

c、人工修复质量欠缺造成的井口低于周围路面。传统的人工井口路面修复工作,修复外观和质量均较差,且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个别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井口边缘处凿挖不到位,铺筑沥青混合料时无法将路面与井口压实平整,从而造成井口低于井口周围路面,形成井口沉降的假象。

(3)检查井周围龟裂、破损

沥青路面或混凝土路面检查井周围出现的龟裂、破损、翻浆、下沉等病害,虽然经过修补,但不久又出现病害。

笔者经多年观察分析认为产生龟裂、破损、翻浆、下沉等病害的主要原因有:

a检查井施工时沟槽不符合设计要求,井室砌筑后,肥槽回填工作面狭窄,夯实无法进行,造成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b 回填时,将建筑垃圾等填入沟槽,造成回填不密实。

c检查井砌砖灰浆不饱满,管头发券没有与管头粘结好(特别注意管底与井室的灰浆饱满程度),造成井室周围回填土被涮空,导致路面塌陷。

3 管理方面

管道长期使用,管道疏通和维护不到位,管道内垃圾杂物淤积,检查井污水外溢;管理单位泵站、处理厂检修和汛期雨水出水口淹没于河道水位以下时,会造成检查井内水位上升,甚至托顶、外溢等情况发生,造成井基和路基浸泡。

总之,设计滞后,施工条块分割,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检查井壁浸水,井周回填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在城市车流量增加,道路负荷加大的情况下,检查井周围路面极易发生沉陷、龟裂情况。

二、相关策略探究

1设计方面

管道设计应综合协调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各方面的关系,应妥善科学的进行流域划分和污水收集,根据规划考虑远近结合,上下游结合,避免短视行为。在保证质量和利于长期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可实施性,合理降低工程总造价和管理费用,做到合理、经济。

具体实施时,还应提高设计标准,保证质量。在设计说明中明确检查井内外壁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以保证检查井防渗要求;还应明确检查井顶面周围混凝土浇注宽度和厚度,厚度宜为与路面结构层厚度相同,同检查井形成一体,这样就提高了检查井井壁的承载压力。

2施工方面

(1)井口凸起的防治

笔者认为,井口凸起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对检查井井盖标高的控制。

井盖标高的调整是在下面层完成后进行的,首先将井周下面层沥青砼挖除,露出预制钢筋砼井圈,根据实际横坡放线,确定检查井的井盖标高;其次将检查井盖放置在预制钢筋砼井圈上,井盖底沿井周用铁制楔型塞将井盖顶面调至标高后,井圈底与预制钢筋砼井圈间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填充;每调好一座井后必须用围挡进行隔离,直至砂浆达到强度后方可撤去围挡;最后在井周用沥青砼进行补填。

(2)井口沉降的防治

井口沉降的防治,一定要重视基础处理,保证检查井基底荷载应力和同深度路基一致。

检查井作为路面附属小型设施,其基础处理一般不为重视,应当认识到,检查井作为独立的结构物,承担的是整个车轮冲击荷载,甚至于是几倍超载的车轮荷载作用,而且与桥梁结构基础相比较,检查井的基底埋深比桥梁基础小得多,且为单个检查井独自受力,其基础工况比桥梁结构基础工况更差,故应将检查井基础处理和桥梁结构基础处理同等对待,以保证检查井基底荷载应力和同深度路基路面的基底应力一致。

笔者以为,就检查井的结构而言,可以采用扩盘式井座和分支式井筒结构,使检查井和路面形成一体。传统的井圈座和井身结构为:井圈座为圆环柱体,车轮的冲击力施加于井盖、井圈座后直接传递给竖井身,强度较高的路面结构不承受荷载,在车辆冲击力和反复长期荷载作用下,再加上井身自重,则必然将导致检查井的下沉。为减少车轮冲击力对井身的作用,可采用分支式井筒和扩盘式井圈座结构,如图2所示。

图 1 普通型检查井井盖处示意图

图2 分支式检查井井筒结构

针对图2结构,检查井井身分支可以采用预制水泥混凝土分支块或钢筋混凝土分支盘,扩盘式井圈座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井圈座扩盘直径a应比井筒大,应有三分之一搁置于路面层中,使井圈座所受的行车荷载能通过扩盘部分传递给路面层。施加于井盖上的车轮荷载通过扩盘式井圈座和分支式井身将车轮荷载逐一传递于路面路基各结构层中,逐一卸载,扩大受力面积,减少检查井基底基础应力。

上述结构,由于路面路基层与井体共同受力,使检查井井身和井口周围路面部分形成整体结构,检查井不再单独承受行车荷载,从而使检查井的抗沉降能力得到提高。

(3)检查井周围龟裂、破损

检查井周围龟裂、破损的防治主要是对检查井周围回填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现浇砼或砌体水泥砂浆的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再进行回填,严禁与砌井体同步回填;因其回填空间小,无法夯实时,一定要采用合理级配砂石料回填夯实。一般采用水撼砂施工工艺以确保井周围的密实度。检查井周围不得填筑建筑垃圾,要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回填;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要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在进入道路结构层施工时,除采用压路机碾压外,还要采用蛙式打夯机或立式冲击夯逐层对井周围进行补夯,以清除碾压死角。

除上述具体的防治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抓起:

(1)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把检查井施工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选择一支素质高、施工、管理能力强的施工作业队伍。有了质量较高的作业队伍,可使业主、设计方、监理单位的意图、总包公司的管理方式得到有效地贯彻,选择施工队伍,要根据工程性质、难度、业主要求和企业对作业队伍评价标准选择,要审核作业队伍的资历和类似工程业绩、当前的质量保证能力等。项目管理体系组织直接贯彻到作业队伍,要做到各项工序有人管,坚持执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及时提出,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严格落实,并设专人检查、纠正,同时做好工作的各项记录,便于检查追溯。

(2)路面施工检查井井口抬高时,应由设计单位出具正式的施工图设计,由路面施工队负责实施,管线施工队配合,项目部应设专人管理、协调。路面施工机械不得碾压检查井,以免损坏检查井墙体,造成井盖错位。检查井井口抬高施工时应对检查井采用加固措施。

3管理单位加大管道检查维护力度

要定期疏通检查井及管线,尤其是春季和汛期前要增加疏通频率。加强巡视,避免汛期和设备检修时检查井内水位上升、托顶外溢。只要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共同努力、建设单位、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大家在工作中注重科学设计、规范施工、管理到位,检查井周围路面塌陷、龟裂的状况就会得到有效改观。

三、结束语

道路检查井周围路面沉降、裂缝和破损及检查井井口凸起、沉降历来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顽症,也是市政长期以来存在的一项通病,其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行驶安全,也极大地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应当引起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设计、施工时一定要严把关、勤检查、结合生产实际,杜绝交通安全隐患发生。

参考文献

[1]卢廷浩.高等土力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张西农.城市道路井口沉降问题的探讨.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J],2001(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橡胶坝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桥梁结构优化设计理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