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实施的心得

时间:2022-06-07 08:49:29

【摘要】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本文分课上、课堂、课后谈谈实施的心得。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心得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53-01

“学案导学”在我省已实施十多年,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在全组团结合作中,学到了不少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心得,受益匪浅,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1 课前准备

我校推行的“三段五步”教学法也特别强调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学生准备。

1.1 教师准备

开学之初,备课组长就制定了这个学期的工作计划表,确定每一节的主备人,主备人提前准备,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查阅资料(我校教师都配有5年高考,3年模拟,十年高考汇编和网上资源),把握重难点,编写学案,并做到每一课时都集备,先由主备人讲学案的使用,大家讨论每个环节,集思广益,最后形成一致方案,每周都要组织1—2节公开课,年轻教师的课前准备比较好的方法是听骨干教师的课,从他们的导入、情景设置、语言过度、组织课堂讨论、恰当评价、最后的小结受益匪浅。

1.2 学生准备

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看考纲,并把基础知识填起来,例如氯及化合物,要求参考课本资料把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整理在学案上,并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预习时有疑问的内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如批改学案、学生整理的疑难问题等,使教师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 课堂--学案导学的落实阶段

以教师为主导,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导学导练,直到反馈练习,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2.1 基础知识的验收

对于基础知识,教师可提问学生,如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括。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系统、学会思考,如氯气化学性质的掌握可与氯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电子排布、氯气的价态联系起来,进而联系族的其他成员。关于氯气的几个重要化学方程式,可以随堂听写,收上来批阅,也可让学生之间互批打分。对做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学生,高三的学生这个阶段更需要教师给予肯定,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对于稍有难度和易错的知识,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小组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如物质的量一节中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考察中有七大易错点,也是学生的问题点,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两道典型例题(这就要求编制学案时,教师要精编),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小组汇报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可讲解也可其他小组讲解),最后师生共同整理大家易错点及特别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做好学案整理。

一轮复习中一直激励并保持学生的信心是很重要的,尤其对A层(基础一般)的学生更为重要,开始时信心满满,一段时间后倦怠了,教师对他们的鼓励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保持他们的信心,比如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稍稍努力就可以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2 注意能力提升

包括知识能力、学习能力

对于B层(基础知识较好)学生可是当做些综合性题目,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时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例题,放手让学生寻找方法,分析原因,以加深理解。最后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在此基础上还可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2.3 做好学案整理小结

课堂最后留下3到5分钟时间,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全面地掌握本节内容,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弥补不足,有利于相互促进。

3 课后巩固深化、反馈

课后巩固深化就是能力内化,美国华盛顿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要把一些课堂上尝试过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掌握的能力,就要求学生必须付诸行动,每节课都配有课后练习加以巩固,及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并要求学生妥善保存。

4 注意事项

4.1 编写高质量的学案,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写,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4.2 搞好课前预习,学案要有自学预习的指导和提示。让学生明确要用什么方法步骤,学习什么内容,重点研究什么问题,尝试去做哪些习题,让学生在不断的自学实践中学会预习,学会学习。

4.3 加强课堂的探究,强调导议、导练。

(1)导议:让学生积极发言,从学生踊跃的发言中,发现创新的火花,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2)导练:重点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注意一题多解。学习方法设计要具有科学性,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

4.4 小结知识点

一轮复习,让学生做题不犯难,让他们小结就难了,学生对小结重视不够,也不会小结,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梳理成线,提炼归纳知识要点,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网络,加深印象,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重视。

4.5 设计检测题

检测题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反馈性和延伸性,做到重点突出,形式新颖。

上一篇:阅读式教学在高职数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大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