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药源植物在岩溶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时间:2022-06-07 08:17:46

金银花药源植物在岩溶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金银花作为一类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药用植物,在促进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重庆市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户的实地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适宜金银花药源植物生长的生态条件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金银花产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银花药源植物;岩溶石漠化;生态经济;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S567.7+9;P642.25;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873-05

Analysis o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Medical Source Honeysuckle Plant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Taking Wushan County of Chongqing City as an Example

YU Liang-yuana,XIE Shi-youa,b

(a.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b.Key Laborator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s Eco-Environment for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Honeysuckle is a kind of medical source plant with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 which has nature advantages in boosting integrated ecosystem management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promo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e, increasing economy benefit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in Wushan county,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medical source honeysuckle plant in Wushan rocky desertification mountainous area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were analyz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planting medical source honeysuckl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honeysuckle industry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was pointed out.

Key words: medical source honeysuckle plant;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 economy

重庆市的岩溶地貌土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8%,具有碳酸盐岩分布比较广、岩溶地貌发育强烈的特征,而且全市有34.6%的人口居住在岩溶地区[1]。由于岩溶地貌成土物质先天不足,再加上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使得岩溶地区的地表土壤大量流失,出现了石质荒漠化现象(简称石漠化,下同),直接威胁着岩溶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环境;由于岩溶地区的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不足,造成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重庆市的人口和工农业产业相对集中,贫困人口基数大;加上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存在,使得潜在的石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金银花为采用忍冬科(Caprifoliaceae)若干种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朵经炮制后得到的中药材,其在中医上不仅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而且在生态上根系发达、水分涵养功效大、枝叶生长旺盛、抗旱能力强,能适应岩溶石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2-4]。为了推动金银花药源植物在巫山县区域发展,促进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巫山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了金银花药源植物在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适应性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在岩溶石漠化地区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区概况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面与湖北省的巴东县接壤,西接奉节县,南面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巫溪县接壤。地理位置处在北纬30°46′~31°28′、东经109°33′~110°11′。巫山县地形复杂,南北高中间低。岩溶地貌发育广,最高点海拔2 691.8 m,最低点海拔仅73.1 m。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丘陵平坝地只占4 %。巫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4 ℃,年极端最高气温41.8 ℃,年极端低温-6.9 ℃;年平均降水量1 049.3 mm。土壤主要以黄壤、紫色土和石灰岩土、黄棕壤与棕壤为主。巫山县国土面积2 958 km2,辖25个乡镇、308个村、30个居委会,总人口62.4万。调查工作在岩溶地区开展,随机选择20个村,每村选10户,以每户发放1份问卷的方式实施调查内容收集。

2 金银花药源植物在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适应性分析

2.1 生态环境

忍冬科植物基本上都是多年生半常绿缠绕藤本[5],生态适应能力强,国内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的自然环境条件,从广为传颂的农家谚语“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就可了解金银花药源植物生态适应性极强的特点。金银花药源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石质荒山、石灰岩褐土及一般盐碱地上均可生长、开花;但是产品的质量要受到土壤质地的影响[6,7]。在巫山县接受调查的农户当中,大部分农户认为自家土地里石头多(图1),严重影响了作物耕种的质量,尤其是在坡地上更为明显,如调查中有60%的农户认为自家土地石头在比较多及以上水平。

金银花药源植物根系发达,穿越岩溶石缝的能力强,在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石山能穿透到地下1.5 m深以下,而且耐干旱、耐贫瘠。虽然金银花药源植物的生长发育对其生存的环境没有特殊的要求。但在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pH、土壤质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各个方面都有其最佳的生存环境要求[4,8-11],具体见表1。

2.2 气候条件

金银花药源植物是喜温耐寒的类型,在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生长优势明显,表现为枝长叶宽、覆盖度大,可充分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射地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地表的蒸发量。最佳适宜分布区域的年均温度为10~16 ℃;当环境温度在 -3 ℃以下时植株处于休眠状态,生长极缓慢;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 ℃,气温高于38 ℃时药材质量会受到影响。通过在重庆市气象局查询,巫山县年均气温在18.4 ℃左右,夏季比较长,一般高温天气出现在5月到9月末,2011年的部分气象记录见表2。从表2分析可见,巫山县在2011年温度达 40 ℃及以上的时间为5 d;在37.0~39.9 ℃之间的时间为26 d。由此不难看出,巫山县夏季在38 ℃左右达到金银花药源植物生长的最高温度上限的时间超过了一个月,显然巫山县的高温天气比较多。极端高温天气的增加会影响金银花药材的质量,但是巫山县在高温时期还有一定的空气湿度,所以高温天气没有热死金银花药源植物。巫山县年极端最低温度为-6.9 ℃,还在金银花药源植物生长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不会受到冻害,而且寒冷天少。总的来说,巫山县的气候条件适宜金银花药源植物的生长。

2.3 光照条件

金银花药源植物属喜光植物,如果光照充足,那么植株生长发育就健壮,花量也会增加,产量自然就会提高;如果光照不足,则枝梢细长、叶片相对较小,进而会影响花的分化、生长,最终影响产量。所以金银花药源植物应栽种在光照充足的山坡或地堰上,不宜在背光的林下、沟谷或阴坡等地种植。尤其重要的是光照不足还会影响花中绿原酸的积累,而绿原酸是金银花有效的药用成分[12],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金银花药材的质量[13]。巫山县年日照时间达1 500 h以上[14],是重庆市各区(县)中年日照时间最长的区(县)之一,所以巫山县的光照条件适宜金银花药源植物的生长。

2.4 种植效果

针对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在的石灰岩地区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将会产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金银花药源植物耐干旱、抗逆性强,在沙质土地、难以耕种的丘陵地、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的陡坡地段等闲置土地上都可以种植,而且管理要求不高,但长势旺盛。匍匐在裸岩表面的金银花药源植物植株可有效降低岩石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为蕨类等地被植物在岩石表面的生长创造了适宜环境。这不但涵养了小区域的水分、减少水土流失,而且还有效地避免了岩石的进一步风化,产生了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良好生态效果[2,15]。所以在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大力推广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挖掘其生态潜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巫山县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经济效益分析

3.1 调查户基本经济状况

巫山县山区面积大,石漠化现象普遍,在岩溶石漠化地区主要种植一些传统的农作物,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化程度不高。本次调查涉及的200户人家,户主平均年龄为61岁。平均家庭人口为4人。其中家庭常年外出打工人数平均有1人。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玉米、甘薯、水稻、花椒以及蔬菜、果树等(图2)。虽然金银花药源植物种植户数量相对比较不算少,但每户的种植面积都偏小,大多数金银花药源植物种植户种植面积都在700~1 400 m2,专业种植上规模的户数很少。

在接受调查的农户当中,大部分农户的年纯收入主要靠在家种田养猪和外出务工获得,具体见表3。其中在外打工所获收入要比在家种田养猪的收入高,如种田养猪的家庭年纯收入在3 000元以内的占40%左右。3 000~5 000元的占31%左右,年纯收入在8 000元以上的家庭很少,只占到调查总数的9%。在金银花药源植物种植户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种植户纯收入低于3 000元。只有少量种植户的年纯收入较高,可达10 000元以上。

在接受调查的农户当中,虽然有不少农户种植了金银花药源植物,但种植面积不仅小,而且管理方式也很粗放,经济效益不容乐观。巫山县有着大面积的宜林山草地,可以用来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这样就可以在坡度陡峭的耕地上放弃粮食作物种植。巫山县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5.39%[16],这些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为金银花药源植物的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土地资源。而且坡耕地放弃种植传统农作物,改种金银花药源植物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巫山县发展金银花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

3.2 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与传统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

为分析金银花药源植物在当地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对巫山县传统的农作物与金银花药源植物进行了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比较,主要在调查农户当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玉米、甘薯和经济作物花椒、果树(主要以柑橘为主),根据调查农户在种植业上的投入和产出,分别用产投比、纯收入和投资收益3个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分析[17];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产投比(Q)=O/I;

纯收入(E)=O-I;

投资收益(e)=E/I。

式中,O为单位面积作物的产出(元),I为单位面积作物的投入(元),结果见表4。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虽然巫山县种植了大量的农作物,但都是从当地习惯、自给自足等方面的需求出发,种植的作物除了满足农民的口粮外,多数用作牲畜的饲料。从表4可见,作物的产投比、纯收入和投资收益要远远低于金银花药源植物。虽然花椒和果树的经济效益要高于玉米和甘薯,但种植面积小,产业化水平低,比之金银花药源植物种植的收益还有一定的差距。显而易见,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最划算,其投资收益远远高于其他作物,是花椒的2.83倍、甘薯的3.90倍、玉米的5.47倍、果树的1.32倍。如果进行排序,则经济效益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金银花药源植物、果树、花椒、甘薯、玉米,所以在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推广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将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4 巫山县推广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的障碍分析

虽然金银花药源植物在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种植会带来可观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现阶段推广种植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是农户对石漠化环境的认知度不足,没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危机的意识,如在接受调查的农户当中,只有39.5%的农户听说过石漠化的后果,而60.5%的农户从来就没听说过;农户发展金银花药源植物生产最关心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没有资金、害怕找不到销路、家中缺乏成年劳动力等问题普遍存在。接受调查的农户发展金银花药源植物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分类统计结果见图3。从图3中反映出涉及到金银花药源植物种植技术与采后处理技术的农户占了绝大多数,并且没有投入资金的农户比较多,另外就是担忧销路问题。这个结果说明当地政府在对农户的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和技术指导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去落实。

在接受调查的农户当中有部分种植了金银花药源植物,他们愿意种植的原因我们也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图4。从图4里不难看出,农户愿意种植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干部带头息息相关,加上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和经销商主动包销、产品不愁卖等因素的助力,汇合成了农民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的外在动力,并且政府支持、有技术员指导和有人包销这三项是最得力的措施。所以要想在岩溶石漠化地区大力推广金银花药源植物种植,除了加强引导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解决技术普及和产品销售的问题。要从金银花药源植物种植户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政府投入、干部带头、技术员上门服务、统一管理、解决销路问题等方面全盘考虑;其中在技术服务方面要从种苗、栽培、采收、加工、包装、保存等方面综合指导。使金银花药源植物的种植、初加工、产品标准统一等环节系统全面,这样才能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规范金银花的市场秩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巫山县金银花的市场竞争力,并不断挖掘出生产潜力,尽快产生经济效益。

5 提高巫山县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生态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1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有大面积的坡耕地,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规定,坡度大于25°的土地为开荒限制坡地。不允许开荒种植粮食作物,已经种植粮食作物的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调查中,农户在自家的坡耕地和平坝田里种植作物的构成情况见图5。从图5分析可知,巫山县坡耕地上主要种植玉米、甘薯等一些经济效益较低的作物,由于国家的政策导向与经济补偿机制引导,在坡耕地上放弃传统的作物改种金银花药源植物的农户开始增多,而且相当的种植粮食作物农户已表达了转向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的意愿。为此当地管理部门要因势利导,加快改变原有作物种植结构的步伐,加大金银花药源植物等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对岩溶石漠化土地具有保护作用的作物种植力度,逐步提高这些环保型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要对发展潜力不足、综合优势不明显、对当地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易产生负面影响的玉米、甘薯等作物加大限制其种植量的力度。

5.2 加大金银花产业科技投入力度,强化管理

加大科技投入是发展金银花药源植物种植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往巫山县对适合本地的金银花药源植物研究不足;因此要加强金银花药源植物的育苗、栽培、采收、加工以及全程科学管理等技术的投入,同时花大力气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强化种植户运用金银花药源植物相关技术的能力;有关管理部门与人员必须提升标准化经营管理的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的要求,实行统一的行业规范和监测管理体系;不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开展岩溶石漠化土地发展金银花产业的相关研究,增强巫山县金银花产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5.3 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金银花药源植物不仅是具有较高经济收益的作物,而且还是集生态保护、绿化美化、旅游观光等多种功效于一体的园林植物[17,18],这将在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以及三峡库区生态综合治理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在生态脆弱的岩溶石漠化地区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岩溶石漠化地区土地使用效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山区经济发展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可以优化生态结构、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从整体上提高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所以巫山县发展金银花产业要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4 以市场为导向,紧跟国际国内市场变化

由于金银花药源植物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因此除了、青海、黑龙江等少数省(自治区)外,我国大部分省级地域都可以种植。产品金银花主要用来配制中成药、加工制作清凉饮料[19,20]、养生保健茶等[21];还有一部分用来生产含有金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的轻化工产品[22]。由于金银花广泛的用途,所以带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金银花药品生产企业、保健品行业等对其有着旺盛的原料需求,而且需求量逐渐增加;现在国内生产的金银花制成品还被海外华人追捧,年出口量不断刷新。所以随着金银花产业链的延伸,其价值被不断提升;当然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如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以及少数无良商人违规操控金银花药材市场行情等都会使金银花价格不时出现波动,药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23]。药农的切身利益如果得不到保障,最终就会挫伤种植户的积极性。因此在大力发展金银花药源植物种植的同时,要对国际国内市场实施有效监测,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管理部门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以前瞻性、预见性指导应对价格波动的处理机制建设,避免药贱伤农的类似事件发生。

6 展望

巫山县要想利用金银花产业来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统一,就要建设规模化的金银花药源植物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开发大片的岩溶石质荒漠化土地,并经过数年的人工培育才可能在岩溶石漠化地区初步建成一道人工生态屏障;若再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景观来建设高效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延伸金银花产业链,增加金银花产品附加值,才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可行的产业支撑。目前巫山县金银花产业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整合巫山县的资源优势,推动金银花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郑红雷.重庆南川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 苏孝良,于东平,高武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种植金银花的生态与经济效益[J].贵州林业科技,2005,33(1):50-54.

[3] 杨吉华,王华田,张光灿,等.金银花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7,16(3):35-38.

[4] 唐志红,杨秀莉.金银花的利用价值及其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12):22-23.

[5] 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25.

[6] 彭国照,卿清涛,熊志强.四川盆区金银花气候生态适应性及区划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67-70.

[7] 卿太明,熊明彪,邵智勇,等.四川省紫色土区金银花栽培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2004(10):17-18.

[8] 谢运球.西南岩溶区发展忍冬的潜力[J].中国岩溶,2007,26(1):43-48.

[9] 邢俊波,李 萍,张重义.金银花质量与生态系统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8):1237-1238.

[10] 陶曙红,吴凤锷.生态环境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2):174-177.

[11] 孙令学,王晓峰,王 磊.金银花的丰产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0(11):29-30.

[12] 吴世福,张永清.影响金银花植株体内绿原酸含量的因素[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2):32-34.

[13] 孙 健,吴国娟.绿原酸的研究进展[J].中兽医学杂志,2009(1):47-51.

[14] 韦秀丽,高立洪,高阳华,等.重庆农村地区太阳能光热利用评价[J].南方农业,2008(4):14-16.

[15] 王山锋.重庆岩溶石漠化地区不同品种金银花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6] 廖和平,洪惠坤,陈 智.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及其生态利用模式――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4):33-43.

[17] 李美珍,杨艳琼,李 剑,等.金银花的经济价值分析[J].现代商业,2010(9):278-279.

[18] 黄晓理,冯现伟.浅析种植金银花的综合效益及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2000(8):24-25.

[19] 蒋燕山,李加兴,陈双平.金银花饮料生产工艺研究[J].食品机械,2004,20(2):25-26.

[20] 裘纪莹,王未名,王文亮,等.金银花保健饮品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08,11(10):1-3.

[21] 陈海霞,谢笔钧.金银花-绿茶复合饮料的研制[J]. 农牧产品开发,2000(1):17.

[22] 袁东升,谢文政,黄光伟.金银花中草药牙膏的研制[J]. 牙膏工业,2001(2):25-26.

[23] 嵇仙峰,单联宏,潘青华.金银花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J].科技创业,2010(12):88-90.

上一篇:运用读的手段进入诗的意境 下一篇: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