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语文课本,激发写作兴趣

时间:2022-06-07 04:55:36

用好语文课本,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课本是许多专家经过认真筛选、反复考证、经过试验后编写的劳动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范本。基于这一点,从课本攫取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突破力和灵感勃发的构思能力势在必行。鉴于此,我在利用课本进行教学时做了以下尝试。

一、由课文想象情节,激发写作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因此,利用文本,设计想象类的小作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许多名家进行创作时,在许多地方都会留有空白,让学生去体会,去想象。如:《守财奴》一课,可以让学生设想吝啬鬼临终前讲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大家在课上已经对吝啬鬼老葛朗台的行为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对巴尔扎克夸张、幽默,但又不失真实的描写有了全面的把握与认识,所以在设想这一段话时,设想出来的内容自然顺理成章,例如:“去天堂的车票多少钱一张,如果太贵,我就步行去了。”这样不失夸张的想象已使作文变成一项很快乐的工作,作文课也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们对这样的思维训练很感兴趣,也给了我许多丰富多彩的答案,学生的想象力真的是不可估量的。大家在踊跃交流之后,不仅活跃了自己的大脑思维,也丰富了自己的大脑库存。同时,我又让他们细心观察身边的吝啬鬼,然后再做仔细描摹,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便不再视作文为畏途。

二、由课文思考社会,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作文的深度源于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感知、思考和领悟。

蒲松龄的《促织》是高一下学期第四册《语文读本》第三单元的文章,与此同时的作文教学已经开始着手于议论文写作的指导,议论文相对记叙文来说,学生会感觉单调乏味一些,议论文的写作,更让学生们感到捉襟见肘,甚至于无所适从,我不想让学生刚培养起来的写作兴趣泯灭掉,所以,就想方设法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是蒲松龄在文章最后发出的感慨,学生因为已经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对此有了一些共鸣,于是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大树底下好乘凉”;“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他们甚至还会用调侃的语气套用“临渊羡鱼,甚至下海捕鱼,还不如退而结‘网’”,说出社会存在的“关系网”的现象,对此类的现象,学生们纷纷提出了批判意见,于是,一篇以“一人飞升,是心甘情愿为‘鸡’为‘犬’,还是做一个堂堂正正、自食其力的人”为话题的议论文自然地浮出水面,与此同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说明理由,用自己的阅读敏感去体验,看谁说得深刻,看谁写得独特,类似社会问题的严峻性,学生看待问题的全面性、深刻性以及思维的缜密性,在文章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学生的作文有了深度,思考也有了深度,这样的思维训练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作文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审视社会的能力。

三、由课文发表看法,激发写作兴趣

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作文空洞肤浅甚至虚情假意。这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所致。孟子在《公孙丑》里谈到“知言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辙则明确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他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

“气”,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之气质、胸怀、思想、性格以及审美情趣。新课标倡导写作要“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多写自由作文”。因此,如果教师抓住机会布置给学生喜欢写的话题、有话可写的话题,让写作和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产生一股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发表看法的需要,或揭示某一种社会现象,或解决某一个社会问题,或宣泄自己的某种情感等等。是有所为而发,是有所为而写,是不吐不快,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小说,学完了这一课后,我也让学生来写小说。写一篇小小说。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已经对小小说的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学生写出了精彩的小小说。

请看学生写的小小说:

(1)王鑫:

五一劳动节,放三天假,真愉快:

一回家我扔下书包打游戏;

第二天一大早:qq;

第三天:影吧;

第四天:上学了,没挂机……

此篇小小说意在说明,学生中有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学生关注了社会,关注了生活才能写得如此深刻。

(2)杨萍《吃》

1959-1965 吃一碗饭;

1975-1990 有人吃饭,有人加点菜;

1990-1995 有人吃饭加点菜,有人加鱼。

此篇小小说是在歌颂时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随之出现了问题:营养过剩,导致富贵病,于是开始转吃蔬菜。这篇小小说也是很有内涵的一篇,原因在于学生截取的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而学生对贴近生活的社会现象感兴趣。

(3)王国桐

孩子:今天作业不多,可以好好玩玩了。

妈妈:孩子,来把这些题目做了。

孩子:今天学校旅游,太好了。

老师:今天旅游回来写一篇作文。

1995-2000有人吃饭加点鱼,有人吃海鲜

2000-2005有人吃饭渴望海鲜,有人开始吃菜

孩子:今天是双休日,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妈妈:准备一下,马上要去上钢琴课了。

孩子:妈妈,今天能不能……

妈妈:不能,这都是为了你好。

综上,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发表自我看法的工具,写作兴趣自然而生,如此必然能写出好文章,必然能提高课堂写作效率。为此我在此后的教材教学中又布置了一些题目:如:学完《跨越时空的美丽》我设计了作文题:《我心中最美的人》 ;学完《我不是个好儿子》我设计了《我是个好儿子吗》等。这些作文题目同样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尝试,写作训练――学生颇感头疼的一个领域,因为借助了语文课本,也变得轻松起来。

上一篇:有一种学习方式叫乐学 下一篇:语文多媒体的几点思考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