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导航

时间:2022-06-07 03:03:27

“声现象”复习导航

一、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是一种波,具有能量,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速度(室温环境下)大约是340m/s。

2,声音的特性

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的,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同时,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音色不同,声波的波形也就不同。

3,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控制噪声声源(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阻断噪声传播(主要方法是隔声、吸声和消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防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

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监测与控制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二、重、难点剖析

1,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一样吗?

同体的传声效果比液体和气体好,如古代士兵夜里睡觉时,通常枕在箭筒上,可以听到远处敌人的马蹄声,我们用一根木棒放在对方的胸口,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却听不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这是因为固体传声不仅快,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声音的能量损失少。

2,怎样理解音色?

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出声音的响度与音调都相同,但其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而声音的音色和音调都是辨别不同发声体声音的重要依据,但在鉴别时有的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有的声音主要是音色不同,例如:有经验的人用手指弹击瓷碗时,就能判别瓷碗的优劣,完好的与内部有损伤的瓷碗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音色都有差异,但主要是音调不同,又如二胡手拉二胡发出的声音和弹钢琴时发出的声音,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音色也往往不同,但我们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哪个声音是二胡还是钢琴发出的声音。

3,如何认识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也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一首美妙的音乐多数时候都被认为是乐音,而对人们在夜里休息时有可能就起了干扰作用,此时也就可能成为噪声。

三、易错点扫描

1 响度与音调

在平时我们所说的“高声大叫”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并不是指音调的高低,而是指声音的响度,而音乐歌手中的“男高音”和“女低音”中的“高、低”是指的是音调的高低,而不是指声音的强弱。

2,回声定位

回声是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人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海底的深度,可以从船上发出特定的声音,并使用特定的仪器接收到回声信号,并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v的条件下,即可求出海底的深度,这里易错的是求海底的深度表达式,应是s=vt,而不是s=1/2vt因为从发出的声音,到遇到海底反射回来接收到回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内,声音传播了两个海底深度的距离。

3,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产生与传播的方式跟其他可听声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声源振动的频率不同而已,都是靠介质传播的,在真空中也不能传播,另外,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跟一般声音的传播一样,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四、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又发声,声音主要通过______传到入耳。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通过撞击,金属叉子振动发出声音,而此时金属叉子与人耳之间有线和手指及空气,因为固体(线和手指)的传声性能比空气的传声性能好,所以声音主要通过线和手指(固体)传递到入耳。

答案振动;线和手指(固体)。

例2针对图2中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闹钟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解析本题用四幅图反映了四种物理情景,来考察同学们对音调、响度、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及噪声防治的理解,反映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甲图中弦乐演奏者在弦的按压位置的变化不是改变弦的响度,而是改变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弦振动的音调:乙图中敲锣越大,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瓶内空气稀薄,闹钟铃声听起来会比未抽气前声音要小,所以A、B、c选项均不正确,丁图中城市马路旁的透明板墙可减少噪声污染,所以D是正确的。

答案选D。

例3小明同学文具盒里有塑料尺和不锈钢尺,你能否利用它们帮助小明探究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与音色,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要探究声音的这三个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只要将物体的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及物体材质这三个因素中择其一个进行变化,观察发声的情况。

答案如图3所示,将不锈钢尺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另一端:

(1)改变不锈钢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拨动不锈钢尺,比较不锈钢尺发出的声音,说明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高低发生变化

(2)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拨动不锈钢尺,使不锈钢尺上下振动,再次比较它发出的声音,说明振动的幅度改变,声音的响度发生变化。

(3)换用塑料尺,让其伸出桌而的长度与不锈钢尺相同,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拨动塑料尺,比较塑料尺与不锈钢尺发出的声音,说明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上一篇:“物态变化”复习导航 下一篇:与人体冷热感觉有关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