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就嫁易中天,“学者超男”在三人世界里品味幸福

时间:2022-06-07 02:37:39

嫁人就嫁易中天,“学者超男”在三人世界里品味幸福

或许,对于易中天而言,抛开名利的光环,与妻子几十年的炽烈真爱,才是最值得一辈子在乎和珍惜的……

年8月24日,“学者超男”易中天做客厦门广电集团“鹭江讲坛”,“乙醚”(易中天粉丝的谐称)们纷纷慕名而来。提到易中天,“乙醚”中早就知他博学多才、亲切随和、幽默睿智,透着一股子东方儒雅学者的“帅”,甚至流传着“嫁人就嫁易中天”的说法。去年,他与央视《百家讲坛》合作,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讲座颇受欢迎;今年,《易中天品三国》再爆热门,反响很大;《品三国》(上)被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印55万册推出……“乙醚”们都很想知道这位自称“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的易中天到底有着怎样的“超级”故事?

开窍知青:“我傻啊,我不出手,谁出手?!”

1965年,易中天高中毕业,在上山下乡的大潮中加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时,联合收割机在麦地上突突开过,自动脱粒后,易中天和一群知青就在后面拿麻袋接麦穗,接满一袋马上换一个袋子继续接。人跟着机器跑,一点也不能松懈,往往是累了一天连饭都顾不上吃,倒在床上就睡。那时,易中天只有两季衣裳,一件单衣和一件棉袄,它们又当衣裳又当铺盖。实在苦得没乐子找了,易中天就写诗,偶尔还摇头晃脑地朗诵几句,那种感觉不亚于饿了三天的人捡到了馒头。

那时候,易中天还学会了“三只手”拾棉花的技能。他蹲在棉花地里,看准白绒绒的棉花,左右开弓。为了保证棉花的品质,上面规定采摘的棉花不能沾有碎叶。易中天就一天十几个小时蹲着,边采边把有细碎叶的棉花放在嘴边吹。等人家一趟都完了,他还在那闷着头吹呢。同去的知青说,乖乖,这个易中天了不得,三只手拾棉花!

在乡村的十多年里,易中天由于熟知农民语言的运用和平民式的表达,所以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男人魅力。这不同于他后来写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里的“奶油小生”、“江湖好汉”,倒有点“大老粗”的味道。就是这个“大老粗”却以“扬眉剑出鞘”的架势收获了爱情。

1975年,易中天到新疆钢铁公司子弟学校教书,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李华。那时候,提倡工农兵写作品,于是他们集合到一块,由报刊的编辑做指导,看稿件,交流心得。喜欢写诗的易中天这下可风光了,动不动就被编辑夸得十分舒服与得意。可是,偏偏有个叫李华的姑娘“不买账”,有点“横挑萝卜竖挑刺”的架势。易中天有些纳闷,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李华是来自石油战线的工人代表。这下,易中天在心里就和她杠上了。

李华是位挺有才华的姑娘,性格很直爽,易中天那些得意洋洋的小思想总是刚一发芽就会被她的直言不讳压回去。一开始,易中天感觉十分不快,可是,慢慢地便从中领略到了这位女孩的与众不同。日子一久,两人开始无话不谈了。那个时候,许多同志已经向李华发起了追求。这些人可真是下足了工夫,有的借工作之便帮李华弄粮票,有的献力气之身替李华挣工分,还有的干脆捣腾着在她家人身上下功夫。可是,李华对此毫不领情。

易中天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当时,除了个子以外,李华的条件都要比易中天好很多。这又让易中天退缩了。然而,无论怎样自我克制,易中天都无法将李华从心中抹去,她的身影与笑容令自己魂绕梦牵、愁肠百结。于是,易中天充分发挥了“三只手拾棉花”的精神,每天找机会和李华谈生活聊理想,在关键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把几首爱情小诗拿出来探讨。几个回合下来,两人的感情温度比易中天裹棉袄的时候都要高!

有一次,李华和一帮朋友聊天,其中一个人开玩笑说易中天对她有意思,众人起哄要李华老实交代。李华佯装大惊失色,睁大眼睛,伸长脖子,左看看右瞧瞧,然后摊摊手,一副无奈且失望的样子说:“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易中天知道后心里窃喜。有一天晚上,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连惊叹:“我傻啊,这不就是日久生情吗?我不出手,谁出手?!”第二天,他找到李华,大胆地说:“李华,我想我才是最适合你的!”易中天的大胆和直率像火把一样点燃了李华的爱情之火……

第二年,易中天和李华结婚了,他们举行了简朴而又隆重的婚礼。李华对易中天动情地说:“是你的与众不同才有我们的今天……”

一等爸爸:“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育!”

1978年,易中天的女儿易海贝出生,他开始向“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的道路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那一年,易中天正好考上了武汉大学研究生。那时刚刚恢复研究生考试,高中文化水平的易中天没有选择考大学,而是直接考研。怀着考不上拉倒、考上就赚了的轻松心态,易中天开始了三月苦读。最后,他以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

考上研究生后,易中天就去武汉读书了,女儿由李华一个人带着。临走的时候,易中天抱着女儿,望着妻子,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李华只是戏谑了易中天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易海贝从小就有听故事的爱好,易中天就叮嘱妻子每天晚上给她讲故事,同时教她认字。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很难懂的东西给他读,背唐诗什么的。易中天走前对妻子说:“不要教女儿背什么唐诗,一定要教和女儿相关的东西,让女儿有兴趣。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女儿有什么关系?”李华觉得丈夫的意见不错,就教易海贝认“妈妈、爸爸、爷爷”这些字,然后再教故事里的字。

易中天读研究生期间,由于很少回家,他就给女儿写信,内容非常简单:“贝贝,爸爸想你。”易海贝都当宝贝一样,不停地看,不停地念。随着女儿渐渐长大,易中天写的字越来越多,易海贝认的字也越来越多,自然就培养了爱学习的兴趣。一个孩子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做父母的就再也不用操心,用不着天天盯着她学习了。

毕业后,易中天被安排留校任教。他把妻子、女儿接到学校来住。不知道怎么回事,易海贝有个小脾气,不喜欢上幼儿园。没有几天就扑到爸爸怀里,嘴里嘟囔着:“回家,回家……”看着女儿那副委屈的样子,易中天也不勉强,觉得对女儿要实行“无为而治”。

易中天能够从女儿的举止、表情和眼神中,观察和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他和女儿既是父女,也是朋友,更是玩伴。父女俩常常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易海贝常常把从零食包装袋上剪下来的标签贴在易中天脸上,易中天又贴在她脸上,结果父女俩成了大花脸。这让一旁的李华笑弯了腰,易中天笑哈哈地说:“我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用时髦的话来说,叫‘后儿童时代’的育女经!”等易海贝读小学时,她已经十分痴迷书本了,学习成绩特别棒。易中天夫妻要做的事情就是监督易海贝休息,而不是监督她学习。之后,很多学校请易中天去介绍经验,他们说你们的教育方法是什么?易中天颇为自豪地说:“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育!”

易海贝高考时,想报设计方面的专业。易中天二话不说,立刻动身对清华、同济等以建筑设计等专业闻名的高校进行了一次周游。因为担心女儿吃不好,他每到一处必把对食堂的考察作为重中之重。易海贝愣了半天说:“哈,老爸,你不是要我去读厨师吧?”最后,父女俩共同选了同济大学。易中天对女儿说:“不让你在厦门上学,是因为你到18岁了,我就一定要把你赶出去。我要是留你在我身边,老是捂着你,你肯定长不大!”

易海贝很争气,大学期间,连续5年获得一等奖学金,甚至有时拿双倍奖学金。读书期间,她几乎没向家里要过什么钱,反而打电话和易中天开玩笑问:“家里需不需要我支援啊?”易中天乐呵呵地说:“你就自己加强营养吧,哎,我跟你说,那个××不错啊,要多吃。”易中天住的公寓楼在厦门海边,他购买的时候,每平方米要3000元,易海贝还用奖学金支持了家里1万多元呢。买好房子不久,易中天一家三口去照相,李华一边笑,一边摆了个POSE。照片出来后,易中天说:“你看,女儿都比你成熟,就你还在那里傻笑!”易海贝也说:“妈妈,你就像个孩子!”李华瞪了丈夫一眼,又轻轻在易海贝脸上拧了一把,春风般的微笑荡漾在她幸福的脸上……

如今,易中天出名了,易海贝有一种“爸爸不是我的了”的感觉。一向快乐无比的她变得闷闷不乐了。易中天也无法满足女儿小时候扑在怀里小嘴嘟囔的“回家、回家”的要求了。易海贝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今年8月初,易中天去上海举行签名售书时,特意和出版社说,给他一晚的时间,让他和女儿好好说说话。

等易中天晚上见着女儿时,易海贝立刻委屈地“数落”爸爸。可是,他们还没搭几句话,出版社又抱来几百本书让易中天签名。一晚上,易海贝就在旁边一边帮忙翻书,一边心疼地嘟囔:“从小到大,你和妈妈就监督我休息,我最听话了。可现在,你自己怎么就不听话了啊……”

二等丈夫:“她不在家,衣服放洗衣机里也不会转。”

央视《百家讲坛》给易中天带来的变化有多大?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会像所有不习惯乍红的人一样抱怨出名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生活:半夜12点会有记者打电话来要求联系采访,连他女儿也成为采访对象;原来的手机不能用了,只能关机或者转到秘书台;本来是在家做领导的李华,改行当了丈夫的秘书。他现在从来不接电话,李华每天在家里帮他接电话,都是“流水线”作业:“你好,哪位?他不在。”――在也不接。

在李华眼中,易中天是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嘴上厉害,其实只有别人欺负他的份。”在观众面前的表现,易中天显然称不上“和蔼可亲”。他会很直接地表示自己的骄傲和对别人的不满。

而对妻子,易中天是温柔而浪漫的。易中天在武大教书的时候,他的牛仔裤灰西装和一身才气迷倒了众多女生。一个在武大插班的女学生,在多年后的聚会上见到易中天说:“先生,你知道吗?当时我们班的好多女孩子暗恋你!”易中天正不知怎么回答时,旁边的一位男生提醒他说:“当年我们班就她一个女生!”而许多女生更是大胆地以传纸条的形式向易中天表达爱慕之情。而每一次回到家,易中天都要把纸条交给妻子,“坦白从宽,啥事也没有”。

但李华知道易中天和自己的爱是无法被动摇的。她仍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婚后不久即1981年,易中天和她母女俩挤在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易中天为此感到很苦闷。房间的另一头是厨房,易中天就在厨房和房间之间搭了一张小桌子,等妻子与女儿睡下后,他就用帘子把房间和桌子挡开,一写就是一晚上。李华常常睡到三更便会醒来,睡眼朦胧的她看着心爱的丈夫伏案苦读的背影,心口总会一阵一阵地痛。这时,她会悄悄起来给易中天打洗脸水,好让他清醒一下头脑。她真挚地说:“看看有些人,命运对他们那么不公平,但他们都还很快乐,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易中天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心头迷茫的灯盏被拨亮了……

1988年冬天,厦门大学请易中天去上课。可就在他临走的前一天,由于住房条件简陋,为了取暖,易中天和李华就烧蜂窝煤炉子,结果李华差点煤气中毒了。易中天把李华用大棉袄、大棉裤、棉被包好,抬到阳台上,让她坐在阳台上透气。李华好久才缓过来,易中天紧紧地抱着她不愿松开。易中天来到厦门后,想到妻子,忽然觉得心中空荡荡的,像失去了什么。

易中天能走进央视《百家讲坛》并大红大紫,离不开李华的支持。《百家讲坛》有位编导非常喜欢看易中天的《读城记》等书。正值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他就跟易中天勾通,约定他来讲汉武帝。结果,“汉代风云人物”一炮打响。之后,《百家讲坛》让易中天继续说下去,并选定“三国”这个选题。易中天却拒绝了,执意说《水浒》。为了说服易中天,编导费了无数口舌,易中天还在犹豫,表示要跟妻子商量一下。回到家,易中天把这事原原本本一说,李华坚决支持他说《三国》,顾家的易中天得到了妻子的支持,最终和《百家讲坛》达成一致,结果他又一炮走红。易中天心里清楚,是妻子为自己展现了一个美好、沸腾而动感的世界,让心中的激情一点点苏醒,生命的火花迅速燎原……

李华是易中天的坚强后盾,而易中天则是李华眼里一个听话的小孩。谈到妻子,易中天流露出幸福的微笑说:“婚姻就应该以始终相守为目的,两个人都应很真诚地对待对方。我年轻时理想中的爱情宣言就是《诗经》中的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个人直到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能够在一起互相搀扶,这是多么美妙的人生啊!我呀,现在除了电脑之外,什么机器都不会,车更是不会开。只要妻子不在家,衣服扔进洗衣机怎么按都不会转。我呀,离不开她喽!”

今年8月下旬,网上一篇名为《易中天涉嫌剽窃》的帖子,让易中天卷入一场不大不小的事件当中。那天早上,易中天刚刚睡醒,迷迷糊糊地打开手机,立马被吓了一大跳:短信一条接一条地“飞”出来,每一条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易中天,有人说你抄袭别人!易中天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他上网一看才明白了。

很快,易海贝从上海打来电话安慰爸爸。晚上,李华给在书房里准备《品三国》(下)的丈夫沏上一杯茶,像往常一样叫他早点休息,更不要被这些是非缠绕。李华笑笑说:“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别人说什么我们应该有取有蔽,别乱了身心。”这时,窗外华灯初上,易中天的眼睛湿润了。或许,对于他而言,一路走来,抛开名利的光环,与妻子几十年的炽烈真爱,才是最值得一辈子在乎和珍惜的……(编辑/李贤平)

链接

“学者超男”易中天

59岁的易中天,如今名气真如他的名字――如日中天!现为厦门大学教授。他讲述历史涉猎文学、美学、心理

学、人际交往学等多门学科,触类旁通,具有独特的学术风格。随着央视《百家讲坛》的热播和《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等讲座式著作的热卖,他近年所著的《闲话中国人》《品人录》《中国的男人和女人》等4本“随笔体学术著作”的出版问世也引起市场轰动。使易中天从一个书斋里的精英学者转而成为“知识分子明星”。他通过央视等大众媒体,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讲述着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故事,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从而被媒体誉为“时尚史学”、“摇滚史学”,并获得大众的喜爱。

上一篇:嫁他,就要知道他从哪里来 下一篇:洒洒水吧,和老婆一起“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