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玉米秕粒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6-06 11:55:54

高唐县玉米秕粒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罗秀英 任红莲 王月华

摘要分析了2009年高唐县玉米秕粒的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秕粒;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山东高唐;2009年

高唐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属黄淮平原,常年玉米种植面积3万hm2左右,平均产量6 996kg/hm2,高产达10 500 kg/hm2左右。2009年高唐县有近3 333.3hm2的玉米出现秕粒,受灾地块轻者减产30%左右,严重者达45%左右。现将玉米出现秕粒的原因浅析如下。

1秕粒的发生原因

1.1种植密度大

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一般品种种植密度应在5.25~6.75万株/hm2,但近几年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推广耐密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逐渐加大。2009年高唐县超过80%的地块玉米种植密度高于7.5万株/hm2以上,加上特殊的天气,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合强度降低,光合产物不足,导致群体质量降低,个体发育不良,致使雌穗分化受阻[1],造成秕粒。

1.2气候条件

2009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为225.3mm,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比常年112.8mm偏高112.5mm,日照时数为234.6h比常年的250.6h偏低16h,该时期正是玉米苗期生长阶段,连续的强降雨使玉米苗期受到涝害,形成芽涝,影响到雌穗的形成和分化;雌穗分化后期的阴雨寡照等不利因素造成顶部小花分化不好或退化不育。8月上中旬玉米正处于开花授粉期,而这一时期降水量为87.1mm,日照时数为77.3h,比常年同一时期的日照时数152.1h少74.8h,这样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严重影响玉米光合产物的形成,对顶部花丝的授粉非常不利,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秕粒。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高唐县阴雨天气较多,降水量100.3mm,比常年的67.3mm偏多33.0mm;日照时数为110.9h,比常年的233.4h少122.5h,玉米籽粒发育受阻,造成大量秕粒。

1.3玉米品种间的差异

高唐县推广的玉米品种有叶片上冲型和平展型两大类。叶片上冲型的品种植株间遮荫较轻,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小,这一类型的品种出现秕粒较少,如中科11、丰聊008、郑单958、浚单20和鲁单9002等;而叶片平展型的品种,植株间遮荫严重,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大[2],这一类型的品种秕粒比较严重,如聊玉20、登海3688和振杰2号等。

1.4施肥不合理

营养失调、肥力不够,氮、磷、钾营养配比不当以及缺少所需的微量元素锌,满足不了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植株发育不良。尤其是在2009年雨水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土壤中缺乏钾、锌的地块,表现光合强度较弱,光合产物不足,导致秕粒现象发生严重。

1.5青枯病发生严重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即8月至9月上旬。这期间高唐县降雨多,雨量大,降水量超过153.9mm,比常年多30.3mm,平均气温23.5℃,比常年低1℃。这样的阴雨低温天气,造成玉米青枯病发生严重。根据高唐县植保站调查,2009年青枯病发生面积8 000hm2,病株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地块高达40%。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粒重下降。

1.6后期玉米大面积倒伏

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唐县降水量比常年多42.4mm,6月下旬气温比常年高2.8℃,7月上旬高0.6℃,造成玉米苗期生长过快,植株基部节间伸长过早,导致2009年玉米基部2~3节节间比一般年份长15~20cm,这样穗位相应提高,生长后期籽粒灌浆后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而又遇连阴雨和大风天气,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影响了籽粒的充分灌浆,导致秕粒数量增多。

2防治措施

2.1根据玉米品种,确定合理密度

根据种植玉米的地块,选用适宜的品种。一般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要达到6.00~7.05万株/hm2,大穗型品种要达到4.80~5.55万株/hm2。玉米种植密度要与品种要求相适应,一般大田可按照推荐的适宜密度种植,高产田可增加7 500株/hm2左右。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及时拔除小弱株,提高群体整齐度[3],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

2.2搞好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高唐县自2007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共采集粮田土样逾3 340份,进行了常规的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等项目的化验,总结出高唐县粮田中土壤养分磷高钾低的现状,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全县土壤养分含量情况,推广应用了相应的玉米专用配方肥:氮磷钾含量为27∶5∶8。经过土壤化验的地块要搞好配方施肥,其他地块也要做到氮、磷、钾等平衡施肥。合理确定施肥种类与数量,在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的前提下,夏玉米以施用化肥为主。缺锌地块增施硫酸锌15kg/hm2。在肥料运筹上,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将氮肥总量的30%左右加全部磷、钾、锌肥,在幼苗一侧开沟深施(15~20cm),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总氮量的50%左右,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15%~20%,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4]。

2.3科学化控,防止玉米倒伏

在玉米植株出现9~11片叶时,及时喷洒玉米化控药物,天气干旱,采用低浓度喷洒;如遇连阴雨天气,则采用高浓度喷洒。

2.4防治玉米青枯病

目前国内尚未培育出高度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是减轻青枯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以降低土壤湿度,增强通风透光。合理密植,不宜高度密植,造成植株郁蔽。前期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倡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的累积,如玉米与棉花轮作或套种等,都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3参考文献

[1] 李海珍.怒江低热河谷冬玉米结实率低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2006(4):33-34.

[2] 郭晓红,张世洪,程定军,等.玉米空秆秃顶和缺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中国种业,2009(12):72-73.

[3] 宋春鹏,苏亚欣.玉米空秆、缺粒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河北农业,2008(5):27.

[4] 韩仁波.玉米果穗结实差的原因[j].农民致富之友,2006(6):26.

上一篇: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极值的分布 下一篇:推广普及八项技术 推动兴城花生高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