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博乐市青得里乡棉花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2 06:33:31

探讨博乐市青得里乡棉花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博乐市青得里乡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植棉区划、制定产量指标、完善栽培技术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该地区棉花的生产发展。

关键词:棉花生产;存在问题;对策;新疆博乐;青得里乡

青得里乡棉花生产规模年度间差异很大,生产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笔者总结经验教训,在学习植棉技术的基础上,认为青得里乡棉花生产应围绕合理区划、适度规模、密植矮化、早熟丰产的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规范。

1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然条件较差。青得里乡位于博乐市以东,无霜期142d,≥10℃有效积温3 002℃,且年际间交化较大,属典型的风险植棉区,受自然条件限制,温热条件不足。二是栽培技术措施不完善,未能针对本地特点突出解决好早熟与丰产的辨证关系。三是未能根据不同小气候带的具体特点做好植棉区规划,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以增加整体效益,减少风险损失。

2对策

2.1做好植棉区划

根据博州气象站博乐地区气象资料统计结果的分析,结合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有效积温的总需求量,推测出棉花各生育时期在本地区的标准时刻表,并以此表确定植棉区域、产量水平、关键栽培措施(见表1)。主要关键时期:播种期4月13~24日,出苗4月30日,现蕾5月30日,开花6月25日,吐絮8月31日。根据气象资料,结合近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抓好以早熟为中心的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实现大面积籽棉产量4 500kg/hm2的产量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2.2制定群体及产量结构指标

博乐市青得里乡棉花产量结构指标为:保苗24万株/hm2,收获株数为198 375株/hm2,果枝台数7台,单株结铃5个,总铃数991 455个/hm2,单铃重4.7g,籽棉产量达4 650kg/hm2。

2.3完善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选用生长稳健、株型紧凑、适应密植的早熟品种,如新陆早26号。适期早播,采用膜上点播,行距30cm+45cm+30cm,株距9cm。当3d膜下5cm地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1],青得里乡最佳播期为4月13~24日。

(2)加强田间管理。本着“早控,轻控,勤控的”的原则,高密度棉田,棉花出苗早,苗期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化调化控应适当提早。二叶期喷施缩节胺7.5g/hm2,七至八叶期喷缩节胺15g/hm2,头水前喷施缩节胺45g/hm2,打顶后喷施缩节胺120~150g/hm2。合理施肥,施农家肥15t/hm2、氮肥525 kg/hm2、磷肥300kg/hm2、钾肥75kg/hm2。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坚持一水一肥。全层施肥,施二铵300kg/hm2、尿素225kg/hm2、钾肥75kg/hm2、农家肥15t/hm2,于翻地前施入[2]。头水施前尿素150kg/hm2、二水前施尿素150kg/hm2。科学灌溉,坚持不早不灌的原则,见花灌头水,把好灌水质量关,用量1 200~1 500 m3/hm2;第2水与第1水相隔8~10d;8月15日前停水。灌水方法:打埂做畦,全面推行小畦灌溉措施。

(3)促早熟。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7月5日应作为打顶时间,7月10日打顶结束,株高55cm,果枝台数 6台/株。7月30日应以花为界群尖(正常年份8月10日以花为界,为促早熟提前到7月30日),并控制果枝,群尖全部剪去,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的条件,使有机营养集中供给棉铃[3],促棉铃早熟、增加铃重。为增加霜前花比例,对棉田进行乙烯利催熟,喷施时间为9月15日前完成,喷施浓度1.5~1.8kg/hm2,旺长棉田8月30日前完成第2遍乙烯利喷施,用量450g/hm2。

(4)病虫害防治。坚持农业防治,做好田间调查,严格防治指标,做到治早、治小、治了。蚜虫防治上,狠抓冬季花卉和大棚灭蚜工作,减少越冬期虫口基数;春季进行3911拌种,铲除田边四周杂草,打保护带,黄板诱蚜[4];查找中心株进行涂茎,滴心、点片防治。防治棉铃虫秋耕冬灌,恶化越冬环境;集中诱杀,杨枝把诱蛾,性诱剂诱捕,灯光诱捕,西红柿或玉米种诱集带,保护利用天敌,严格化防指标,当棉铃虫虫株率达到5%时,可以进行挑治,使用对天敌安全的生物农药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体防治。棉叶螨防治上,铲除田边四周杂草,查找中心株,进行除茎、滴心,并进行点片防治,发现一株治一圈,发现一点治一片,采取低浓度、大水量、叶背面全部喷到的方法。用专项杀螨剂、尼素朗、螨克、阿波罗等。头水前必须控制叶螨与点片不得扩散。

3参考文献

[1] 张怀军,张晓东,吕银梅,等.棉花生产

中选择品种的方式方法[j].新疆农业科技,2007(5):21.

[2] 崔建平.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及持续发展建议[j].新疆农业科学,2008(s1):46-48.

[3] 王东钰.生长调节剂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j].江西棉花,2007(6):53-54.

[4] 周道明,白义成,刘杰.棉花生产中的综合植技术[j].农村科技,2005(5):21-22.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研究控失型复合肥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 下一篇: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极值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