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教学理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06 11:50:08

中国当代教学理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体育教学论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关于“体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著约有十几种,其中以龚正伟教授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体育教学论》、毛振明教授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体育教学论》、姚蕾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体育教学论学程》、谢正义教授在2006年12月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龚坚教授于2009年6月主编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体育教学论》、毛振明教授于2009年8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体育看课程教学论》、铙平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的《体育新课程教学论》最具有代表性,而关于体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论文上千篇,开展了各种教学和教育研究,进行各科学术交流和探讨,广泛地介绍和评述了当代世界范围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极大地推动了院校教学改革,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特别是现代出现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大学习理论流派,对于教学理论方法以及实验方法普遍地受到重视,出现了不同的教学理论主张乃至学派。可以看出,我国体育教学论的发展,已由借鉴、求索而进人了建设和完善并独具特色阶段,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体育教学论新的研究问题,预测发展方向,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1]。

2、体育教学论面临的新问题与任务

2.1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活动,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往往以填充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感觉到压力,没有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了, 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就无法实施在学生身上。教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水平、能力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矛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主体性,提高教成效,是教学论今后研究的首要问题。

2.2如何解决教学与发展的问题

教学与发展,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也是当前教学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教学内容难、死板以及各种规则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使天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主动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2]。这是许多问题关键之所在,唯有对教学与发展关系探讨有所进展,才能为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供改进或改革的科学依据,反之则不可能有根本性的突破。

2.3如何解决体育课被占用的问题

教书育人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但在现在有的学校并未做到,不少的学校将体育成为了一个被肆意占领的课程阵地,成为语数外的教学阵地,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了一纸空文,体育课程教学本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更加是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成就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

2.4如何做好教学模式适应教学内容和过程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割裂了各个教学模式之间的练习,使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用到一种教学模式就能够把整个体育教学完成,当代,无论是西方还是前苏联,教学论研究都一改以往的传统,从不同角度探讨不同的教学模式,出现教学模式多样化、系统化、综合化。研究体育教学论就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吸取和探讨多种教学模式,为体育教学服务。

2.5教学评价体系不够优化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都将运动成绩看做是重点而忽视了体育能力培养,这样就造成了高运动成绩低健康水平和高运动技能低健身能力的状况。只用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作为评定体育教学质量指标,来评价体育课中学生身体锻炼的效果, 对有些同学是不公平的。体育教学论必须改革传统的做法,把全面评价教学质量和效率作为教学论的重要课题来研究。近几年来,我们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个问题仍是教学论要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3、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出现了一日千里之势,教学论仍停留在知识与技能授受的研究上显然是不够的。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体育教学论学科领域也是如此,旧的理论有新的解读、教学实践同时又催生出新的理论、学科之间交叉联系使体育教学论也在产生变化等等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课程论和教学论后的研究至今没有停止。现从不同方面分析体育教学论的发展趋势并归纳如下。

3.1把“以生为本”思想放在体育教学的首要位置

体育教学的主体已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相应的研究的主题也应该是将“以生为本”思想放在体育教学的首要位置。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旨归, 关注人的发展, 人的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学校实现跨越式超常发展的生命力, 是激发教育工作者潜在创造力的原动力\+[3]。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从以教师的传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体验体育锻炼给自身带来的乐趣以及体育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3.2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将某一项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为主,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要把体育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3.3体育教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从简单的“理论说”、“程序说”、“结构说”等传统模式开始向多种教学模式转变。体育教学模式要从单一的或相互排斥的向多样化的或多种并存的方向发展,从归纳教学模式向演绎教学模式发展,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更加科学合理化。

3.4体育教学过程要贯穿“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思想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达到和谐良好的一种状态。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主流思想,健康第一的教育观是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 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提出的教育观念, 它进一步指明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未来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进而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3.5体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情感的调节作用和动力作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以最佳学习心理素质的进行学习。体育教学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还在教学中引起他们快乐的体育运动体验和成功体验。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和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指标,不仅是要学生学会一项运动技术,而是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抗压、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也很关键。

[参考文献]

[1]杜春华,徐华. 浅论体育教学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

[2]陈琦. 关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创新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00,(5).

[3]裴娣娜. 中国教学论学科的当代形态及发展路径[ J]. 教育研究, 2009( 3): 37-4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上一篇:浅析服务创新视角下互联网服务方式的演变 下一篇:高等教育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