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6-06 10:10:13

镇远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探讨镇远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镇远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格局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镇远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镇远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古城,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留下了许多丰富的文化古迹。近年来,旅游文化在镇远得到快速发展跟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密切相关。镇远集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现已形成五大国家级旅游品牌,既:舞阳河风景名胜区、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铁溪农业旅游示范点、高过河风景区,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文化旅游产业在镇远得到长足的发展。自2006年镇远县政府确立了“文化旅游兴县”的战略以来,全县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努力打造优秀旅游名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规划以及保护条例,为镇远文化旅游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并规划和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污水处理、古建筑修复、古城墙修复、河道改造和城区灯光等进行了精心的建设和打造,使镇远的景观得到了全面丰富的展现。这些公益性设施的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

二、镇远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镇远的旅游文化产业逐步成为镇远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容忽视。镇远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阻碍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交通建设相对滞后

镇远目前的交通具有一定区域优势,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1]由于受到山地结构的限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旅游发展,使其潜在优势难以发挥。虽然得到了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投资7个亿,着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这些仍不能满足需求。虽建有二级公路,但道路崎岖不利于出行。古城四面环山,发展空间较小,道路狭窄,交通较为拥挤。

(二)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服务质量不高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镇远旅游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人才发展速度远落后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制约着镇远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业人员中高素质人员较少,旅游专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缺乏。各部门、各单位重建设、轻人才,忽视对人力资本的开发与投入,造成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发展难、人员流失频繁。一线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服务人员重利益,轻服务,服务缺乏规范性,很难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的需求。

(三)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开发滞后

镇远的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处于起步状态,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镇远的旅游产品总数较为丰富,但在建设中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对现有的旅游产品开发也相对滞后,大多旅游商品缺少当地特色,其它旅游景点也有销售。当地特有的陈年道菜、天印茶、霉豆腐等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只在当地销售,有待继续开发,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生态环境的破坏

镇远的文化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力度还有待提高。在旅游过程中,仍然存在对资源和环境损害的现象。游客的大量进入,在给镇远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旅游高峰期古城区拥挤,景点超负荷接待,游客乱扔垃圾、河流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环境受到污染,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镇远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镇远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无论是但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民族风情,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会对造成致命的破坏。从目前来看,可持续发展是镇远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合理、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和必然选择。

(一)加强交通建设力度

继续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首先要通过申请专项基金、银行贷款、招商引资、集资、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发挥铁路的骨干作用,又要重视公路交通在的主导地位和基础作用。改善路面狭窄景区的交通条件,杜绝安全隐患。加快周边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改善通行条件,方便游客出行。同时,还要积极发展航空业,凯里黄平机场即将建成通航,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二)培育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缺乏的并不是资金、环境,而是人才。人才的开发与利用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的根本和原动力。文化旅游人才储备不足是镇远旅游文化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整合政府、高校、景点和企业力量,在注意引进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从业人员,也要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对文化教育培训的投入,尤其重视现有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政府要发挥好主导机制,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把镇远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出来,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人力资本。

(三)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以品牌促发展

现今,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知名旅游产品,很难在市场立足,更谈不上发展。镇远的旅游商品开发才刚刚起步,旅游产品种类较多,但大多数都是从外地购买的商品,缺乏本地特色。本地开发成型的商品较少,知名度、美誉度低,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应该选择比较有优势的特色产品进行重点开发,突出产品特色,打造精品。打造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品牌,必须在依托当地的文化底蕴,在旅游文化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定位,科学开发,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强不同类型、形式、行业、不同层次产品的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的多元化产品组合。

(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环境的优劣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使我们有健康的身体,还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同样,在旅游也发展中,就没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镇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主要因素在于粗放型的旅游经营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从而阻碍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保护好镇远的生态环境,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各种突况。其次,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来提高当地居民及游客的环保意识。再次,地方政府要加大旅游环境保护资金的财政投入,积极发展旅游周边产业,以旅游带动经济,保证旅游环境保护经费逐年增加。最后,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形式,开展特色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刘永生.论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模式[J].学术论坛,2009(03).

[2]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 翁桂兰,王甄,李山.贵州旅游业战略规划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5).

[4] 和呈文,等.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西南金融.

作者简介:李嗣婷(1985—),女,贵州凯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在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任教,从事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

上一篇:中国经济的上下限 下一篇: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