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技发展与教育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06 09:24:26

黑龙江省科技发展与教育发展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提出到2020年成为科技创新型省份。科技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要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此,教育应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关键词:发展情况;发展问题;发展需求;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26-03 科技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教育是维持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场所,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既是教育的内容,又为教育提供先进的手段,促进了教育在体制结构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教育对科技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没有教育科技发展无从谈起。因此,科技与教育密不可分,只有科技与教育共同发展才有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

一、黑龙江省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科技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全省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部署,以服务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第12位的排名。2011年,全省共有独立科研院所228家,其中中直科研院所21家,省属科研院所13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20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全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18个,其中部级联盟4个。两院院士总数达到38人,全国排名第五位。2011年,我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273项。共登记科技成果1376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816项,同比增长7.39%;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62亿元,同比增长16.15%;全省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5.14%,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2011年,我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项目数达到880项,经费总额3.9107亿元,同比增长82.2%。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约140亿元,其中企业R&D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的66%,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2%。全年共争取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172项,争取国家经费12.5亿元;组织实施986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资金4.4亿元。全省专利申请23432件,同比增长128%,增幅居全国首位。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全省建有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牡丹江、佳木斯两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和东北石油大学四个部级大学科技园。201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5005亿元,同比增长27%。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累计签约入驻117家单位192个高科技项目,累计开工面积近330万平方米。

对外科技合作力度不断加深。2011年,我省分别与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签署了省院科技合作协议。目前,我省已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我省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广泛开展对俄科技合作,被国家誉为“全国对俄科技合作的桥头堡、蓄水池和辐射源”。

二、黑龙江省科技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未来一段时期,我省进一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自给率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偏少,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不足。

二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目前,我省科技资源管理条块分割、布局分散,资源部门化现象较为突出。出现科研立项重复率高,单项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资金匮乏等问题。

三是产学研的结合程度不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科研上基本是各自为战,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科技成果的应用率与受让率较低。

四是科技发展与教育发展没有紧密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学科之间的横向结合、交叉、渗透已成必然的趋势,而我省目前的科技与教育分离的体制与这些趋势不相适应,难以形成高水平的教育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院所与研究性大学的分离体制不利于基础研究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原创性研究的推进,科研机构与教育教学机构未能更好结合,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五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多年来,我省针对科技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资金数量增长很快,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总量上和比例上都还有差距。2010年,我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在全国的排序为第22位。科技投入不足,瓶颈约束凸显,缺少配套税收激励政策,缺少配套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六是建设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已成当务之急。高端研发人才比例较低,企业高技能人才接续不上,农村实用型人才比较缺乏,科技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在科技人才结构上,领军人才少,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尤其薄弱。我省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中高层次教师外流较多、引进较少,致使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青年领军人才匮乏。

三、黑龙江省科技事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我省要由资源大省发展成为经济强省,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切实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地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对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省要坚定地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把科技创新与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我省到2020年成为创新型省份:取得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基本形成,公众科技素养达标率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高效运转,科学技术成为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完成创新型省份的建设。为此,我们坚定不移地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俄科技合作,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核能、石墨精深加工、高寒地区新能源电动汽车、医疗材料、燃气轮机发展、气化炉建设、蝶式太阳能发电等技术领域力争有所突破。

四、黑龙江省科技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建设边疆强省,必须要把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作为统一工程来抓,下大力气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要按照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协同创新要求,对科技事业与教育事业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二者共同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一)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一是培养拔尖人才。继续发挥高校院士和高层专家学者的领军作用,以“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后人员等现有高层次人才队伍为主,着力培养造就新一代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利用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快对拔尖学生的培养。尤其要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学科中选拔拔尖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团队进行特殊培养,形成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产学研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建立高院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技术人才机制,推进校所联合的博士后站点建设,加大对专业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的投入。

三是建立校所、校企联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机制。高校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产业结构、学科结构与研究结构互动调整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抓紧建立科技界、企业界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渠道和机制。要调动科研院所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合作;将科技系统的项目实施、科技开发、设备利用与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统筹规划,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稳定机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依托科研项目进行人才培养,用项目经费对学生进行资助。对于应用型的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研究生直接深入到企业的科研项目中发挥作用。

四是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各种人才政策、激励制度有效地吸引和激励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进而形成创新团队,并对创新团队进行政策扶持和科研经费资助。

(二)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将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高校整合内部软硬件资源,汇聚和培养学术队伍,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的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部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校企研发中心建设;加强经济发展需要的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目前,我省已经重点建立了装备制造研发平台、煤电化研发平台、优势农产品研发平台、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和新药工程研发平台五个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这五个研发平台已为合作企业实现研发项目一百余个,正在逐步释放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以协同创新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科研院所、企业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是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而高校具有创新人才聚集,基础设施良好、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是我省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也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因此,在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在知识创造和应用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作机制为中心,促进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紧密合作和资源集成,以协同创新中心、联合研究院、校企研究中心等组织形式形成一批高水平、资源共享的基础科学、前沿高科技和社会公益研究基地。

坚持政府在教育和科技合作中的统筹、指导和协调作用,加强对科技系统资源与教育系统资源的整合,促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制定我省科技与教育协同创新计划,推动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破管理体制障碍,由主管经济的领导管理科技和教育,实现科技、教育、经济三大系统良性互动。改变对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建议成立黑龙江省教育科技经济促进委员会。该部门主要负责全省的教育、科技、企业界之间的合作事宜,制订相应的政策,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提供体制保障;加强对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研究解决科技、教育、人才支撑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GZD1001)

作者简介:吕子燕(1972-),女,黑龙江富裕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发展战略和教育政策研究。

上一篇:《庐山的云雾》教材简析 下一篇: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堂交际教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