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境教学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时间:2022-06-06 08:34:14

利用情境教学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情境教学,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以“情”感染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形真、情深、意远、理蕴”的情境中感受、体验、想象、表达、创造、展示、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一、情境教学,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是教育的基石。情境教学则是选择以美为突破口。优化的教学情境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这美的人、美的景、美的理念、美的图形……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与音乐、绘画、戏剧等丰富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更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我在教学《燕子》一文时,上课开始我便用多媒体播放带有小燕子的春景画面,并配上自己优美的画外音:“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空像水洗过一般,在碧蓝的天空中,一只矫健的燕子在快乐的飞翔。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现在又飞到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眼前,请小朋友先仔细看看燕子的模样,感受燕子的形象美。”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对小燕子的外形进行描述。接着我便结合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地教学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俊俏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机灵活泼的小燕子。”学生画面、文字、想象三方面相结合轻松理解了“乌黑光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富有美感的生动词语所显示的形象和色彩。

情境教学这种以“美”为突破口的教学环节能够及时利用学生形象的复现和愉悦的情绪,从已知的美的景象向未知的课文描述的美的景象过渡,学生对这种对美的渴望,实际上便形成了学习新课的内驱力,激起了学习新课的动机,学生往往会带着对美的向往开始了愉悦的学习过程。

二、情境教学,以“情”感染学生的心灵

情境中,教师与孩子们真情交融,教师期待的目光、激励的话语、亲切的微笑、平等的对话,让学生无拘无束,在课堂中尽显主人风采。情境的创设更让孩子们走进了课本,感受了探索的奥妙,体验了丰富的人生,有利于用教材中的人物打动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情境教学中,“情”已不仅是促进学习的手段,更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美国教育学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捶打之一款冰冷的生铁。”而情境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点。同时,我觉得在情境教学以情感染学生心灵这一理念中如果加入教学幽默艺术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幽默的老师容易让学生接受,幽默的课堂让学生如浴春风,如沐春雨。教师的幽默常常是一种内心情绪的表达,课堂上无处不在的师生情在老师夸张的动作、开心的笑容、诙谐的语言中流动,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减少了注意力的转移,让他们在有“情”中有“得”,有“趣”中有“获”。

情感是散文的生命,在散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就更为重要。在散文教学前教师必须先行一步,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从作品的字里行间理解作者给予的情感,产生情感体验,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景。简单地说:即以“文”激情,激起“师”之情,再以“师”之情,激起“生”之情。

一个“情”字,在情境教学中起着决定作用,老师的情感是桥梁,是导体,是火种,它会传导,会点燃。学生的情感是作者的思想延伸。

三、情境教学,以“思”启迪孩子们的智慧

“思”是情境教学的核心。广远、深厚的情境增强了孩子们对形象的感受,促进了师生情感的交融。“思”有效地激活了孩子们的大脑。幻想、联想、想象的翅膀悄然张开。

阅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描写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即所谓“作者胸有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老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课文中的“情”。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以及课堂生成,引导学生及时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理解中心思想。

走进情境课堂,这里洋溢着“美”,荡漾着“情”,贯穿着“思”。尊重儿童,发展儿童是情境教育的根本理念,也是情境课堂的立足点。课堂中,老师一定要在心中始终装着学生,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去发现,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去理解。教师要通过语言的描绘、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等手段创设情境,激起儿童的热烈情绪,带领学生走进课本描绘的情境,体验主人公内心的精神世界。在情感的催化中,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道德水平的发展,审美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霞.创设情境,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08(11).

[2]杨秀琴.低年级教学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语文学习氛围[J].考试周刊,2016(53).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下一篇:外婆家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