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地区紫叶李栽培及应用

时间:2022-06-06 08:29:28

临夏地区紫叶李栽培及应用

摘要 结合实际引种实践,论述临夏地区紫叶李的繁殖技术与栽培技术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叶李;栽培技术;园林应用;甘肃临夏

中图分类号 Q949.75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91-03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连接处,地势由西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2 000 m,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3 ℃,最高气温32.5 ℃,最低气温-27.8 ℃;年平均降水量536~538 mm,年均蒸发量1 471.5 mm,相对湿度50%;日照时数2 570.3~2 574.3 h,无霜期年均137 d。霜冻期10月至翌年3月,冻土深度平均80 cm,最大冻土深度103 cm。气候特征表现为冬寒夏暖,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四季分明,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光照强,多风少天气。随着人们精神需求日益丰富,城市绿化需要更高品味,彩叶树种具有色彩丰富、品种多、观赏性佳的特点,为临夏地区以往以杨、柳、榆、槐、松等为主的色彩单调的绿化基底增加了许多高丽的元素。近几年,临夏地区对一些彩叶树种进行了一系列引种栽培。其中,紫叶李对本地区气候、土壤具有较强适应性,同时具有较高园林观赏价值,对提高和丰富本地区园林绿化、美化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在临夏州西川中心苗圃进行紫叶李的栽培。苗圃位于临夏市西郊。土壤为稍偏碱砂壤土,井水灌溉,pH值偏碱。

1 紫叶李特征特性

紫叶李,别名红叶李。蔷薇科李属,一般株高为7~9 m,为常落叶小乔木,分枝较光滑、淡红褐色,干燥的树皮呈现灰紫色,单叶呈互生状,倒卵形或者卵形,长3.0~4.5 cm,宽2~4 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缘具尖细锯齿,羽状脉5~8对,叶柄手感较为顺滑,一般没有腺体。花单独生长,或2朵花簇生,花颜色为白色。雄蕊24~26枚,与花瓣同等长度或者稍短。花部没有绒毛,果实为扁球形,直径为2 cm。紫叶李果实的腹缝线上仔细观察可以见到沟纹,但没有明显的无梗洼。果实成熟时为黄红色,或者呈紫色。新鲜的果子有光泽,覆有白色粉状物。紫叶李花朵和叶同时开放,花期100 d左右,果常早落。紫叶李原产于亚州西南部,现在在我国华北及以南地区广泛种植,是我国大中城市园林绿化及观光的重要树种[1]。紫叶李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酸性砂质壤土以及轻度盐碱土中都能正常生长。紫叶李耐寒、抗旱、抗病虫力强。因其叶片颜色为亮紫色,衬托在绿叶丛中尤其好看。种植时应注意颜色差异,以实现较好的景观效果。

2 紫叶李的繁殖技术

2.1 芽接法

在甘肃临夏地区最为常用的砧木有杏木、桃木和梨木。一般来说,桃砧木寿命长,较耐涝,适宜做芽接法的砧木,杏砧木纹理密,不耐涝[2]。

2.1.1 选择砧木和接芽。桃砧木一般选择二年生的植株,嫁接之前需要做短截处理,保留地表上的6 cm左右的树桩。6月15―25日,在选为接芽的枝条上,定好芽位,接芽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一般为芽粒饱满、生长壮实、无干尖,未被病虫害侵染。

2.1.2 合理接芽。芽接刀在进行接芽前,必须经过消毒,接芽时,从芽位下1~3 cm处向上呈30°角斜切入砧木的木质部的直芽位上1 cm处,然后横切1刀,取下接芽。再在砧木距地2~4 cm处,在树皮上切1个“T”形的切口,紧密结合砧木和接芽,绑好固定带进行捆接。接芽如果在6~8 d没有萎蔫,说明该接芽已经成活,24~26 d即可拆除塑料带。

2.2 劈接法

临夏地区最常用的嫁接方法是劈接法。采用该方法树液开始流动,树木未萌芽时进行,时间节点一般在3月5日前。接穗选好后,在下部的一面切成3 cm左右的大面积斜面,相对一面轻削成0.5~1.5 cm的短斜面。

用嫁接刀挑开砧木皮层,将接穗插入皮层。若较紧,可在接穗插入前在皮层上纵切,将接穗插入皮层中央。此时,应留0.4~0.6 cm的伤口在皮层外部,有助于提高接穗的成活率,还能避免嫁接切口出现隆起。根据砧木的不同粗度,可接3~4个接穗。嫁接后,包紧砧木的横截面,在生产实践上一般用不透气不漏水的塑料布。15 d左右接穗萌发,再过9~11 d接穗部位开始抽枝,逐渐萌发成幼嫩枝条,并长有6片左右的小叶。采用劈接法时,需要随时观察,不断除掉砧木上的萌蘖,以免消耗养分,一般为7 d开展1次。6月5日左右,嫁接口基本完成愈合,此时需要解绑嫁接口的塑料布,以利于在秋季增加伤口愈合速度。

2.3 扦插法

扦插法育苗一般在10月20日以后进行。选择树龄3~4年、生长健壮的树木作为母树。在秋季11月,截取当年生枝条,该枝条需无病虫害侵染。也在此时,结合修剪整形,将生长粗壮、萌芽饱满、无病虫害侵染、无外皮损伤的枝条作为扦插条。将精选的插条剪成45 cm左右的枝断,按150枝每枝打捆,湿沙埋入枝条进行贮藏。

2.3.1 剪成插穗。扦插前,将新鲜枝条,或贮藏的枝条,去除细弱分枝和干缩部分,顺上而下,将长枝条剪成规格为11 cm、保存4个芽的插穗。插穗的上端距芽眼1~2 cm处剪齐成平面。插穗的底部靠近萌芽处需剪成光滑的斜面,从而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快速成活生根。

2.3.2 促进生根。插穗按照规格和标准剪好后,将其下端斜面浸泡于清水中24 h,促进扦插条充分吸足水分。可用生根粉按照生根比例调制紫叶李生根剂,通过先蘸插穗后浸插穗的方法,促进紫叶李插条尽快生根。完成蘸浸后,将插穗的斜面向下插入土中,株行距为18~22 cm,最上端的萌芽需露出土壤1~2 cm。

2.3.3 保温保湿。扦插入土后,立即浇透水1次,使插穗与土壤进行密切接触。此时正处于11月下旬,温度偏低,待地面稍干后,采用保湿性好的双层地膜覆盖保墒。如果双层地膜下面土壤较为干燥,只需在沿畦沟内浇水即可。平均温度低于5 ℃时,温室外要加保温层防止冻害保持温度;当日最低温度升到0 ℃,白天9:00―16:00需要打开保温被,通风;当日最低温度达到5 ℃时,白天在适当时候打开温室窗户,保持适当通风,防止在高温时烧伤幼苗。

3 栽培管理

3.1 修剪整形

紫叶李在移栽定植时,为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在移栽前进行短截枝干处理,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蒸发量,在定植成活后,需重新整形。在移植的前4年,根据紫叶李生长的状态,进行不同的处理。当年冬剪时,主要目标是疏密枝,在第1层4个主枝上选留方向性佳的主干枝及延长枝。翌年在冬天修剪时,在主干延长枝上,选取健壮的萌芽,在芽上2 cm处进行短截;主枝及侧枝同步短截处理,选留健壮外芽。第3年冬剪时,在主干延长枝上留下的壮芽方向与上一年的方向相反,在芽上2 cm处进行短截处理;选留第2层主枝,选留外面的壮芽,短截处理,在萌芽长成枝条后与第1层主枝形成错落分布态势,充分利用阳光和其他资源。第4年按照第3年的方法,对第3层主枝进行选留。在修剪整形时,对2~4层主枝进行修剪的同时,保留部分各级侧枝,使其在外型上保持丰满。在树形基本成型后,以后每年只需疏密枝、去除重叠枝、减少交叉枝、剪除下垂枝、扫除病虫枝。

紫叶李由于植株的大小、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人们的喜爱偏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园林观赏中需采取不同的栽植方式,同时修剪的形式应该也有所不同。紫叶李一般分为孤植列植和丛植片植。在紫叶李孤植时一般修剪成“疏散分层形”,列植相同。这种树形在景观上树冠开张,保持紧凑不疏散,突出主干,主枝明显,在资源利用上,有利于全方位最大限度利用光源,利于生长。

紫叶李丛植或者片植时,一般最好修剪成“顺势开心形”。这种树形在空间上通透性佳,有利于通风透光,能有效防止树冠的内部红叶转绿,减少紫叶李病虫害的发生。

3.2 水肥管理

紫叶李适宜在湿润环境中生存,因此要勤浇水。对于新种植的幼苗首要的是浇好定植水等“三水”,还应于4―6月、9月分别浇2次透水,7―8月适宜种植紫叶李的地区雨水充沛,一般年份可不浇水。一旦雨水较多,需要及时排水,防止大水浸泡时间过长烂根。11月15日之前各地应浇足封冻水。翌年的植株栽培管理,应于3―6月、8月上旬和9月分别浇1次水。从第3年开始,随着紫叶李植株自身吸水能力的增强和抗旱能力的提高,在每年3月和11月浇解冻水和封冻水即可。在灌溉管理中,对于紫叶李在秋季要控制浇水的量,防止水分过于充沛。导致枝条旺长、徒长,出现诸多幼苗,在冬季容易遭受冻害侵袭[3]。

紫叶李对于肥料吸收量大,在栽植之前需要在穴底施入腐熟的圈肥。翌年可在灌溉封冻水之前施入适量农家肥,可使植株生长保持旺盛态势,叶片保持鲜亮,增强观赏价值。紫叶李的施肥需要掌握施肥时间和施肥量2个方面,在秋末即10月底施1次,施肥量要根据地力、树苗生长情况等适量,否则,紫叶李的叶片颜色会发暗、不鲜亮,降低园林的观赏价值。

3.3 越冬管理

紫叶李品种比较耐受严寒,在冬季来临之前,对生长2年以上的成年苗采用石灰水进行涂白树干,对于当年的新植下移栽苗,需要采取对树根培土、树干缠稻草的有效办法;针对未移栽的幼龄苗需进行覆膜保温处理[4]。

3.4 病虫害防治

3.4.1 防治病害。紫叶李树一般病害不多,主要有褐斑病、细菌性穿孔病等。主要采取农业防治、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到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有效防治的目的。

(1)农业防治。针对紫叶李的情况,要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完善水分的灌溉方式,加强对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的控制,从而增强树木长势,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性。同时,在春季,对紫叶李进行合理的修剪,剪密留疏,从而增强植株的通风透光性。对刺吸式害虫如刺蛾、布袋蛾要进行及时防治,降低传染概率。

(2)人工防治。在10―12月,组织人工清除并销毁紫叶李的枯枝残叶,减少病害传染源。

(3)药剂防治。紫叶李在春季萌发前,喷4 °Bé石硫合剂或1∶1∶100波尔多液除去菌源。紫叶李展叶后,在发病期间喷施94%~96%细菌灵或64%~66%代森锌0.1%~0.3%浓度的溶液,每隔8 d喷1次,连喷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3.4.2 防治虫害。紫叶李的主要害虫有刺蛾、蚜虫、红蜘蛛、布袋蛾、介壳虫、叶跳蝉等。主要采取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能有效防治虫害对紫叶李的侵袭[5]。

(1)人工防治。在冬季紫叶李的休眠期,组织人工扫除搬离枯枝落叶,减少虫源。对树干进行石灰水涂白,封堵虫洞,冻死越冬害虫,在树木生长发育季节,掌握害虫发育规律,在适宜物候期对树木进行细心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对症下药,同时要做到及时防治。

(2)化学防治。发现为害紫叶李的害虫后,对于不同的害虫针对性地进行施药,从而达到良好药效。对于红蜘蛛,可用0.1%浓度的40%三氯杀螨醇乳油溶液进行喷杀;针对刺蛾、布袋蛾,采用0.1%浓度的Bt乳剂溶液进行喷杀;对于叶跳蝉、介壳虫,采用0.067%浓度的10%吡虫啉溶液喷杀;对于蚜虫,采用0.2%浓度的铲蚜喷杀[6]。

4 紫叶李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紫叶李是优良的景观和观赏树种,在其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叶片均呈紫红色。紫叶李还具有其他一些优点:春季时花繁叶茂,花朵和叶片生长同样旺盛;该树种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整形修剪后容易恢复,造型简便。不同的栽植方式均可体现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来说,主要有3种方式,即孤植、丛植和群植或片植。

4.1 孤植

精选紫叶李株形高直、树干粗大、树木形状优美的植株,孤植于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位置或人群视线的集中点,如道路、公园入口的附近,广阔的庭院或公园草坪中,散植、独立成为景色。孤植可以发挥城市景观中心视点或引导人们视线的作用,满足多层次的感官和精神需求。

4.2 丛植

紫叶李在园林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方式是丛植,既丰富了城市园林的景观色彩,同时又活跃了景观的层次和气氛。紫叶李丛植主要有2种方式:一种是与常绿树种搭配,使得景观颜色更为丰富;另一种是紫叶李多丛簇生与多种颜色的树种搭配。在丛生的紫叶李前,植上多种大叶黄杨球,在簇生中栽植连片的常绿树种,如雪松或松柏,再衬托高直落背景林,达到分层配置的效果,注重色彩搭配,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艺术的重要方式。

4.3 群植或片植

紫叶李群植,主要是成群成片地种植,可以构成一片风景林,由于紫叶李的叶花同放,其独特的叶色和姿态较单纯的绿色,更加夺人眼球,园林美化效果更佳。

5 参考文献

[1] 卓丽环.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宋洪文,辛宝英,王小岚.紫叶李在牡丹江地区的引种栽培及扩繁[J].辽宁林业科技,2013(2):24-26.

[3] 魏亚平,郭占胜,谢中磊.紫叶李硬枝扦插技术[J].现代园艺,2009(10):63.

[4] 付少平,王海涛.紫叶李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2(6):24-25.

[5] 任利平.紫叶李栽培技术[J].内蒙古林业,2014(11):24-25.

[6] 郝香.紫叶李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8(6):13-14.

上一篇:高原地区牵牛花特征特性及温室育苗技术 下一篇:涉农企业畜禽粪便规模化利用现状与社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