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五大管理效应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2-06-06 05:43:24

妙用五大管理效应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呼唤科研型教师,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赢得了教师,也就赢得了教育。当前,如何更好更快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罗森塔尔效应”——让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树立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来到一所学校,随机从6个班级各抽选3名学生,共18名,把名单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并郑重地对校长和老师说:“经过科学测定,这18名学生都是高智商型人才。”半年后,他又来到该校,发现那18名学生,进步很快。再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这个实验,就是大名鼎鼎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暗含期待效应”。

在教育工作中,学生需要老师的赏识和期待。同样的,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如能得到校长的赏识与期待,便会激发工作热情,快速进步。如若校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状态不闻不问,那么,教师就会缺乏教学和研究的动力,教学与科研工作就会长时间停滞不前。好学校一定会有一个好校长,好校长一定是一个勤于赏识,善于激励教师的人。智慧的校长往往只需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我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好的”,就能极大地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毛竹效应”——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厚积薄发的条件

在四川省境内,有一种植物——毛竹,它的生长过程颇为奇特:刚种下的前五年,它几乎不长。但当第六年的雨季到来时,奇迹出现了,毛竹苗竟然以每天60公分的速度生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长到20多米高,一跃成为植物中的身高冠军,堪称壮观。

经研究发现:原来,前五年毛竹将全部的精力用于扎根。一株普普通通的雏竹,根系竟然可以向周围发展十多米,并向地下深扎五米多。这就是所谓根深才能叶茂。

同样,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十年乃至数十年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地实践和积累,这就犹如毛竹在扎根。脱离了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犹如毛竹没有扎下根,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表面看来,教师的职业生活很单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但是,对于一个有心的教师来说,学生、家长、同事、学校;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课例分析、集体研讨……这些永远都是新鲜而充满挑战的,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和新的收获,它们会提供给教师专业成长以丰富的资源,它们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上的宝贵财富。作为学校的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实践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根据教师工作经历和个人特点,给教师安排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调动和发挥出教师工作的创造性,锤炼教师的专业技能,积累教育教学研究的素材。

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实践,更需要不停的阅读和思考。肖川博士说过,一线教师谋求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可见阅读之于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学校校长,应该提供给教师一切阅读方面的帮助,购买书籍,订阅报刊,组织读书交流等等,鼓励教师勤于实践,广博阅读和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像毛竹那样,深深地扎下自己专业成长的根,为长成参天大树做好一切准备。

三、“蝴蝶效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从小事做起

著名的“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最初条件微乎其微的变化被一次次放大后,其未来的发展状态会受到极大影响,任何重大的变革,都是从细小的变化开始的。

三年前,我校曾经进行过一次关于课题研究的调查,在回答“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怎么样”时,教师们普遍认为,“课题研究都是专家们的事情,跟我的教学工作没多大关系”“课题研究太大、太空、太神秘,我不知道怎么做”。简而言之,教师们参与教科研积极性不高。追根究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体会不到做教科研的价值,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教科研。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反思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其实出在我们的课题研究本身:课题选题往往偏宏观,与一线教师有距离,研究结果要求是新理论、新成果,这些要求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显得距离太远,难以实现。

如何揭开课题研究神秘的面纱,让它贴近教师、回归现实、回到课堂?我校开展了“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来源于教师自己的困惑,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个“点”的问题,研究它能直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为这一个个“点”问题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又能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所以教师们乐于参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一个个“点”的问题解决了,学校再组织引导教师把这一个个“点”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教师走上了科研之路。表面看来,解决的是教学中的一个小问题,实际上却引领了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营造了全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氛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所以,校长切不可轻视日常教育管理中的点滴小事,从小事做起,就可以成就大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科研并不神秘,它不需要校长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不需要校长有特别的本事。只要认真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引领教师从小问题入手研究,日积月累,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整体提高。

四、“共生效应”——给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相互促进的氛围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甚至会枯萎、死亡;而当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其实,不仅在植物与植物之间,在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共生效应”。1982~1991年这短短的12年间,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英国的卡迪文实验室,这是共生效应的一个杰出的典型。

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如果教师一个人单枪匹马,必会势单力薄,难以成功。而如果校长善于组织和管理,利用“共生效应”使教师之间按照一定条件(如同学科、同年级、同样的兴趣爱好等)形成一些学习型和研究型组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能力,建立一种有机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团体。它就能把教师与教师结合起来,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升。最终自我超越,以实现个人、工作团队乃至整个组织系统的共同发展。在这样的组织中,各个成员可以相互激励,可以分享各种资源和思想,获得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经验,解决教育教学中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组织中,大家就犹如共生的植物一样,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那么就能发挥出团队和集体的合力,提高每个成员的专业发展水平,推动学校教科研氛围的形成。

五、“鲶鱼效应”——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永不倦怠

现今不少教师还缺乏专业成长的意识,加上职业倦怠对教师的侵害,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是“有身无心”的低效重复行为。在这部分教师眼中,教育教学是一种混日子的态度,一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人物、事件、环节、因素只是“不过如此”。于是对于他们来说,教三十年只等于教三年。这时就很需要管理学理论中的“鲶鱼效应”。

对于校长来说,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应该能全面客观地看到教师的优点和特长。一所学校的老师,肯定各有各的特长、优势,有的善于教学,有的善于写作,有的则善于管理。优秀的校长首先应该能看到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并积极鼓励,树立典型,不断放大,让优点不断生长。这就犹如在学校教师这个群体中放进一两条鲶鱼,有了几条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的“鲶鱼”,就会带动一批关注教科研、专于业务发展的教师队伍。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可以探索出适合本校教科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上一篇:教师的精神世界 下一篇: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