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歌动情,作文言志

时间:2022-06-06 05:13:45

闻歌动情,作文言志

摘 要:本文探讨开发流行歌曲为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其中蕴含的情感性及丰富的文词资源促进中职作文教学,从而为中职作文教学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职;作文;流行歌曲

作文教学是中职语文一大难题,教师必须灵活变通、独辟蹊径,寻一些能贴合学情的路子来改善作文教学,最终达到让学生想写、能写、写好的目的。巧妙利用流行歌曲,充分挖掘其教学资源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一、欣赏歌曲,让学生想写作文

流行音乐是当今学生最喜爱的流行文化之一,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首优秀的歌曲通常都结合了优美的旋律与隽永的歌词,以情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好文章必然也是讲究情动于衷,有感而发。那么,如果恰当引入优秀的歌曲,拨弄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再引领学生将内心情思述之笔端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歌曲视频,通过曲调和画面,领着学生沉浸在歌曲的特定情境中,借助美妙的旋律与歌词的语言渗透力,激起学生丰富的内在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想象自己以往类似的生活及情感体验,在比较中产生感动与共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表达与分享的冲动,并诱导其将这种表达与分享的冲动形成文字。“闻歌而情动,情动而辞发。”如此,写作文将不再是一种强迫式的任务,而且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方式。

如在讲授完《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聆听吟唱《懂你》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使其心中的情感波澜自然被掀起,母亲对自己的爱与照顾在脑海中自然涌现,情不自禁地涌动起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顺势又可写成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了。

二、品味歌词,让学生能写作文

(一)积累句子,学会修辞

流行歌曲中不乏妙语警句,这些妙语警句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爱国,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励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友情,“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有孝悌,如“多想靠近你,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而关于爱情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这些句子,或形象奇特,或富含哲理,或美不胜收,完全值得学生收藏积累,既有情感激励的作用,又能应用于作文当中。这些妙语警句伴着曲中的主旋律,易记,易唱、易用,是积累好句的一条重要途径。

可见,优秀的流行歌曲,除了旋律动听之外,歌词也必定是耐读耐品,非常考究的。这点还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歌词中的修辞现象非常普遍,而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也提升了歌词的档次水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举例分析并进行模仿,能快速提高学生对各类修辞的辨识及应用水平。如: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用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顶真。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是非常典型的排比。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采用的是借代。

“明天就像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则是精巧的比喻,用日常生活体验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之情表达得具体形象而又可感。

因此,教师借助歌词中包罗万有的修辞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乃至模仿,能有效强化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意识,提高遣词造句的技巧和水平,将平日里枯燥的学习变成一件赏心乐事。

(二)感悟生活,拓展思维

由于中学生的经历少、阅历浅、感悟生活的敏锐程度不够,其对生活的感受往往带有情绪的表层化、认识的肤浅化、思维的点滴化,很难很好地从多角度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感受和思考,文章自然就显得平淡无味了。语文特级教师张弛在书中谈到:“立人的写作教学,要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中引向生活,即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做生活的主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设法培养学生提炼生活内蕴的本领,深化学生领悟生活的能力。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春天里”,几年前,两个农名工因为《春天里》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感动了无数人。人们从两位农民工撕心裂肺的演唱中,感受到了他们艰难的生存现状及没有确定性的未来,唤醒了人们对农名工群体生活的再次关注。如今,在类似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职业中学中,学生群体基本也是由外来工子女及本地学生构成。引领学生欣赏这首歌,能启发外来工子女理解他们父辈的艰辛,也有利于促进外来学生及本地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可见,真正优秀的流行歌曲必然是生活的再现和提炼,是创作者的生活阅历和人生况味的结晶。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挖掘歌词内涵,引发学生记忆深处的生活经历,连通生活与作文,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拓宽写作思路;同时又能借助歌曲的情感深度和人文意识,使其成为学生感悟生活的触发点,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提升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开拓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启引学生的写作灵感,提高作文的深度和水平。

三、巧借歌词,让学生写好作文

如前文所述,欣赏优秀歌曲,能激荡起内心情感。品味歌词,感悟生活,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思想深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引用、化用积累的经典歌词,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妙招。

(一)歌词为题出奇胜

俗话说得好“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尤其是考场作文,大多有让考生自拟题目的要求。题目拟得如何,不但存在着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引用、化用歌词是作文拟题的一条有益思路。

如以“武断和果断”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拟题为《都是武断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再如写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可以用《再回首》《最浪漫的事》(歌曲名称)等为题。如此类推,巧妙引用、化用歌词为作文题目,可让文章显得含蓄而有韵味、亲切而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二)歌词开篇引人读

写作难在开篇之笔。若能以一句优美的歌词作“引子”开篇,迅速带入主题,往往能够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很多歌词都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收集一些文辞优美、富含哲理的歌词作为作文材料储备。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有学生在写母亲时,引用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里面的句子作为开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质朴、纯真的孺慕之情,特别容易打动人心。

(三)歌词收尾妙点睛

文章结尾是点睛之处,好的结尾应该如凤尾,五彩缤纷,摇曳多姿。如果能在文章结尾处独出心裁地引用一句或几句歌词,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主题,就能够克服结尾空洞疲软的毛病,获得自然贴切、水融的效果,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如有学生在命题作文《失败也是一首歌》一文中,引用刘欢的歌词结尾:“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既照应了标题,又深化了主题,令人眼前一亮。

总之,充分挖掘流行歌曲在作文教学中的资源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作文素材、提升写作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能促进学生作文与生活的有效衔接,使写作题材合上生活的节拍;能让学生在涌动的感情旋律中,快乐而其然地写作,让写作文变成一种愉悦而必需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l]乐红艳.流行歌曲与写作教学[J].文学教育,2008(11):48.

[2]尹洁.歌曲创作手法对作文教学的借鉴意义[J].教研天地,2008(5):20.

[3]刘敬鸿,付晔.让歌词借给作文一双慧眼[J].中学语文,2010(3):90.

[4]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中职语文“长课短教”初探 下一篇:以责任教育引领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