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略的“角落贫困”

时间:2022-06-06 01:16:11

不容忽略的“角落贫困”

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杨桥村贫困户张正启家的房子,从外面看上去和邻居家差别不大,只有走进去才能发现,这个家只有临街的堂屋有屋顶,剩下的房间只能用蓬草和小瓦片“盖顶”,还有一间直接露天,成了个“院子”。堂屋背后的楼梯上长满了青苔和杂草,通向唯一的一块“屋顶”。

笔者不久前走访安徽省金寨、阜南、休宁三县的贫困农村发现,农村普遍呈现路通、房新的小康气息,一些家庭还添置了汽车。但在这些“富裕”的“路边景”背后,仍有大量“角落里的贫困”,部分贫困户陷入“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积贫”极深的贫困户很可能脱贫无望。

“角落贫困”深藏富裕缝隙间

水泥路、小洋楼,院子里头停小车,车行农村,这样“路边景”俯拾即是。在一些村镇,笔者还见到了整修一新、器材齐备的村民活动中心。然而,在这些“富裕”的“缝隙”间,则是无法忽视的“角落贫困”。

大别山区腹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78岁的汪达开老人一直和整个家族一起住在有300多年历史的石砌祖屋里。他的“房间”里,一面石墙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过膝高的“台阶”,其余三面围墙如同一个横放的“U”型,正对着老祖屋长长的巷道,积雪和冷风直灌进来。

“扶贫最怕的就是农村‘富裕论’,事实上,还有很多深藏在‘角落里的贫困’依旧触目惊心。”金寨县扶贫办副主任时培甫说,“车行在山间水泥路上,走马观花,满目看到的是绿树掩映的一幢幢白墙红瓦的楼房,没有深入到贫困农户家中,就认为现在农村比城里人生活好了,山上也都是卖钱的货。岂不知很多农产品卖的钱还不够请人干活的工夫钱。还有很多农户为了娶妻生子举债建房,房子盖了几年甚至十多年,债还还不清,房子也就一个外壳好看,进入房子里面,空空荡荡。”

“角落贫困”往往积贫极深,笔者在采访中就遇到不少贫困户依旧住土房、睡草席。

笔者在春节前夕踏雪走访金寨县看到,燕子河镇毛河村小寨村民组徐加贵家唯一能用的电器是电灯泡,夫妇俩睡在一间昏暗无光的卧室中,床上垫着稻草取暖,家里唯一的年货是墙上挂着的一只“饿死”的鸡。槐树湾乡杨桥村詹湾组11岁的小女孩詹顺利整个冬天同样睡在草席上,小姑娘告诉笔者,家里过年没有办什么年货,“有钱买炮放,还不如花钱买点肉吃”。即使是在已经摘掉贫困县、贫困乡“帽子”的休宁县白际乡,笔者依旧看到不少土房子零落在大山深处。

“穷者愈穷”死结难解

“一个地区发展起来了,贫困户既可以跟着一起干,也能‘坐享其成’,比如土地流转给大户价值也会更高,代种土地报酬也更高,这样才有‘随大流’一起脱贫的希望。”方集镇党委书记张国亮说,“反之,陷入恶性循环的贫困户只会‘积贫’更深、脱贫更难。”

阜南县段郢乡马大村地处洪河行洪区内的洪洼地,贫困户陈海因患小儿麻痹症致残,如今一家5口人全部的收入来源仅靠他自种4亩承包地、帮人代种6亩地,以及3个人每人每年1156元的低保金。

在陈海家已经住了24年的砖土房里,一进门就能看到他和两头耕牛同睡的房间,满室牛粪气味。中间的院落里,几乎找不出一块平整的土地,猪圈胡乱砌在一侧。房间里,陈海饲养的鸡和鸽子无暇照顾,也和人同住一室。

“我们这年年内涝受淹,要么减产,要么绝收。像去年水都淹到门口了,玉米只收了一点点,每亩只拿到100多块钱的保险赔偿。”陈海说,“收不了东西土地不值钱,帮人代种工钱就更低。”

不仅在段郢乡,同样位于洪河洼地的阜南县方集镇也面临着这样的“死结”:灾害多基础设施差,导致土地没产出、没“价值”;土地越没价值,收入就越少、越贫困。

方集镇的贫困户鲁振远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自己和儿子两个人只有4亩地,种一季稻、一季麦,除去种子、化肥等成本,扣除每年都会遇到的灾害损失,再留足口粮,每亩地纯收入只有300多元。但同样一亩地种黄梨的话,3年挂果后每亩地纯收入至少一万元。

“但是现在年年内涝淹水,只有秋季稻还算有收成,小麦也可以收一点,其他都不行。天旱了没水浇,天涝了水排不掉,想种点花生、芝麻、黄梨这类经济作物,根本没条件,只能一年年继续穷下去。”鲁振远说。

“失能”贫困户沦落穷途

“扶贫工作越到后面越难做,即使以现在的力度,在安徽最终也可能有至少100万人是无法脱贫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扶贫干部坦言。他所指的“无法脱贫”,就是笔者在采访中时常遇到的各种“失能”家庭。

槐树湾乡杨桥村宋成耀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2013年11月4日,他在工地上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腰、腿严重受伤。由于事故涉及第三方责任,按照规定新农合无法为他报销,而包工头也仅垫付了8万元,就不愿再支付任何医疗费用。

笔者在宋成耀家中看到,经过了两次手术后,他虽然勉强可以走路,双腿肌肉却已经开始萎缩,很小的台阶都不能顺利上下。他的妻子说,丈夫至今依旧大小便失禁,全天带着导尿管,就连生活也得靠人照料了。如今,这个家不仅失去了主要劳动力,还猛然间背上了16万元的债务。

仅在这个县,笔者走访到的此类家庭就不少。同样在槐树湾乡双石村,贫困户胡述柱家属于“全痴户”,一家3口全部患有痴呆,只靠社会救济维持生活;在燕子河镇毛河村小寨村民组,全组13户人家中,有3户的妻子为聋哑痴呆人,1户的妻子有精神病史,还有5户是“老单身汉”;在全军乡沙河店村,贫困户方荣兵的妻子有精神疾病,两个儿子全都患有重症肌无力,收入仅靠方荣兵打散工和县里安排的贫困户光伏电站,未来两个儿子的医药费开支巨大,夫妻两人的养老问题也没有着落。

“对这一类失能家庭而言,‘造血’式的扶贫难以实现,或是收效极为有限,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不断地‘输血’。”上述基层干部说。

扶贫步入攻坚

随着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愈加临近,扶贫减贫的紧迫性逐年凸显。

向贫困宣战、扶贫减贫,一直是贫困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新年伊始,安徽就提出,2015年将通过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对已经确定的贫困村采取“整村推进”“限期脱贫”,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集中,确保减少贫困人口75万以上。

经过多年扶贫开发的努力,相比2011年国家提出开始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时,安徽省已实现了“三个下降”:贫困人口数量比2011年减少了217万;贫困户数量比2011年减少了53万;贫困发生率比2011年减少了4.08%。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最近一次贫困调查报告也显示,2013年年底,安徽全省200.7万户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而致贫的有86.8万户,占43.2%,是农村致贫的第一大因素;其次有劳动力素质低,如智障、精神疾病等,占13.8%;第三是家庭无合格劳动力,占13.5%;其他还有因学等导致家庭负担重、土地面积少、经营失误等。

上述调查报告也提出,由于病残和无劳力,这三类贫困户家庭一方面收入渠道变得极为狭窄,另一方面还要花钱治病,家庭生活雪上加霜。特别是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这些贫困户即使有产业也无法参与,有项目也无法工作,帮扶措施实施困难,贫困程度很深,几乎无法通过“勤劳致富”来实现脱贫的。

“从致贫原因看,前三项主要致贫因素占全省贫困户的70.5%,说明安徽面临的贫困群体已经从以往水患等自然灾害致贫、缺乏致富手段为主,变成了多重因素影响下的贫困。”安徽省扶贫办主任刘永春说。

笔者发现,贫困地区普遍要素资源匮乏。以农村主要要素资源的土地为例,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由于多年水患,可耕地稀缺。如临泉县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八分;大别山区的金寨县槐树湾乡,人均可耕地仅为0.31亩。

这些地区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太多的问题。“这些表现首先就是道路,其次是水利,包括生产水利和生活用水,第三是电力,即电网改造滞后。”刘永春说。

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基础设施已经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首要“卡脖子”因素。如阜南县洪河行洪区里,有着4万多人口的整个方集镇只有一条窄小的进出道路,镇内道路几乎全为泥土路,农田水利也多年失修,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正在大力发展贫困户光伏电站的金寨县,也面临拿着农网标准低,部分地方“发了电也上不了网”的困境。

此外,还存在投入不足等问题。一位地方扶贫干部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014年中央财政扶贫预算为433亿元,当年公布的全国贫困人口为8249万,人均为525元;同年,安徽投入的扶贫资金为13.44亿元(包括中央下拨的11.64亿元),当年贫困人口为573.2万,人均为234.5元。

一些贫困地区自身无力投入。如安徽某贫困县2014年财政收入为8亿元、支出为30亿元,不足部分几乎全部依靠转移支付,维持县级政府的运转和其他日常工作都有压力,已无力加大扶贫投入。

扶贫需有“硬措施”

笔者了解到,为了确保贫困户能够过一个“暖冬”和“放心年”,今年春节前夕,安徽对贫困户进行了再梳理、再排查,对特殊困难的家庭采取特殊救助措施,仅在金寨就筛选出3000户居住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年老体弱的特困户,安排100多万元专项资金,实行特殊救助,主要救助内容为大米、猪肉、食用油、过冬衣被等贫困户最急需、最实用的物资。

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扶贫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对重点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加大投入,人均扶贫资金要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会花钱”,把人均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好的项目如光伏扶贫等,为贫困户带来持续稳定收入。

其次,在“大扶贫”的理念下,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融合扶贫”、精准扶贫。

“扶贫不是扶贫办一个部门的事,需要以扶贫办为纽带,调动各方的力量。”休宁县扶贫办主任王敏说,“比如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残疾人贫困户由更为了解残疾人需要的残联来负责送技术、送项目、送产业;有能力发展种养殖的贫困户,由农委、农技部门帮助解决生产难题;女性为主要劳动力的贫困户、有留守儿童的贫困户,由妇联、教育部门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等。”

最后,对确实难以脱贫的特殊困难群体,可考虑变努力“扶贫”为直接“济贫”,予以兜底解决,并努力提高生活水平。

根据安徽调查总队专项调查,2013年安徽农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067元,其中,来自于政府的转移性收入684.1元,占家庭纯收入的三分之一,转移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是平均水平的4.4倍。这说明,贫困家庭收入渠道狭窄,政府提供的低保五保、临时性贫困救助、养老保险、新农合及医疗救助等转移性收入项目,已经成为贫困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为解决他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发挥了巨大的效用。

“兜底解决是最后一道屏障,不仅要有,而且要提高标准,给足给够。”时培甫说。

从2008年开始,QQ诈骗开始在宾阳县城周边的村庄里展开,然后师傅带徒弟、徒弟又传徒弟,一传十、十传百,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到更多村子

上一篇:浅淡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下一篇:翻译教学中的“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