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抢占显示市场制高点

时间:2022-06-06 11:08:04

京东方:抢占显示市场制高点

16年的成长,京东方从CRT金属零部件起步,到跨入了TFI液晶显示器件这一技术和资本双密集型的朝阳产业……王东升坦言:“一是产业人的。产业强国。的使命感,这是一种动力:二是产业规律的’替代之危’的危机感,这是一种压力。”着“烧钱”的压力,京东方并没有放慢TFTLCD生产线建设的脚步。2009年8月31日,京东方总投资280亿元的第8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奠基。伴随着国内第一条第8代液晶生产线的正式启动,我国将彻底结束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京东方,这家中国大陆唯一拥有TFT-LCD自主技术的本土企业,再一次向业界证明了它在中国TFT-LCD行业的领跑实力。

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京东方8代线投产后的月产量将达到9万片,每年为国家贡献约40亿元税金。同时,该项目还将拉动微电子、光电子、材料、装备、半导体工程等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全面升级与进步,形成年产值超过千亿元量级的显示产业群。

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的寒冬之后,众多液晶面板的巨头厂商不得不减缓扩张的速度。而此时,京东方却有着更大的“野心”。“在全球经济危机下,正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变局求变’的历史机遇,因为全球都放缓了在精尖产业的投资步伐,中国产业可以实现超常规发展。”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说。

在上半年净亏7.49亿元的前提下,京东方仍有这样的雄心,从某种程度上说,缘自其两次“替代之危”的经历。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始于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中国的项目,是当时中国电子工业的“老大哥”。但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这家万人国企面临着产品、技术、设备、厂房、人员、观念的严重老化,连续7年亏损直至濒临破产。1992年,王东升临危受命,推动京东方成功跨越第一次替代。改制后的京东方彻底淘汰了早已过时的电子管技术,以合资方式进入当时国际盛行的CRT(彩管)技术领域。

也许第一次替代危机给王东升留下的烙印太深刻,让他对技术替代格外敏感。在京东方转向已经历了30年发展、趋向成熟的CRT技术的同时,王东升成立TFT LCD项目预研小组。1997年,王东升曾预测cRT这项无法持续升级的技术必然被替代,在今后十年TFT-LCD技术将成为平板显示的核心技术并主导显示行业的发展,由此影响到家电、PC等相关行业。

几年之后,市场便印证了王东升的预测。2001年,联想首次推出液晶显示电脑,2002年至2003年液晶电脑从高端进入主流市场;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笔记本市场开始启动;2004年成为中国“平板电视元年”……

在TFT技术替代CRT技术的市场临界点上,京东方精确切入,再一次跨越“替代之危”。200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电子TFT-LCD业务,进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领域,并获得其全套知识产权和完整研发团队,成为世界排行第九位的液晶面板厂商;2005年5月,京东方控股的冠捷完成与Philips公司显示器业务的战略整合,成为全球第一大显示器企业,京东方成功打造了一条液晶产业链。经过多年的技术提升,京东方实现了高运营效率,07年其5代线的毛利水平甚至高于同业的LG、友达。

16年的成长,京东方从CRT金属零部件起步,到跨越全球性产业替代之危,进7ITFT液晶显示器件这一世界前沿产业领域。目前,除了大手笔投资8代线外,京东方已经拥有一条良好运营5年的5代线,今年10月将实现量产的一条4,5代线和一条2009年年底即将完成主体厂房封顶6代线。到2011年,京东方将拥有4条液晶生产线,率先形成中国品种齐全的液晶面板制造体系。

对于未来的全球化版图,京东方充满信心。“作为产业人,我们惟一的使命与抱负就是‘产业强国’,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全球领导力的高精制造产业,是我们必然的选择。”王东升说。

上一篇:两岸互联网合作的小小展望 下一篇:汉王科技:打破打工仔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