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二五”为契机 加快民营经济转型

时间:2022-06-06 10:05:08

以“十二五”为契机 加快民营经济转型

[内容提要]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主力军。然而在当下,民营经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以“ 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为契机,加快转变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助民营经济腾飞。

[关键词]民营经济;制约因素;转变发展方式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变化,最引人瞩目的是民营经济的突飞猛进。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国大多数民营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还存在管理不高、实力不强、结构不优、档次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加快转变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影响民营经济转型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发展方式大多粗放。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具有分散、小而不强的特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很多民营企业还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具体表现在:一是“三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我国生产粗钢、水泥总产量世界第一,但绝大部分由我国自己消费掉了;一次能源消耗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5%,而同期我国的GDP只占世界的8.7%。我国生产1美元的GDP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美国的4倍。

尽管我国近年来对节能环保高度重视,但污染物排放量名列世界前茅。2009年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年废水排放量为360亿立方米,受污染的河流达47%,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这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与生存。使一些地方陷入了“地荒”、“水荒”之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地方政府用金山银山也能难换回绿水青山。比如,最近无锡市副市长自揭家丑“苏南模式”存在污染硬伤,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经济发展的模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从来不像现在这样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二是经济效益低。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抵御风险的能力差。近年来,我国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56%。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的进口量也越来越大。国际市场上的能源、原材料等价格剧烈动荡给经营这些资源的民营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价格上涨时,经营企业利润会明显降低;而价格急剧下跌时,许多企业又因原材料存货过多而遭受重大损失。伴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企业经济结构不合理。虽然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多,但是整体素质不高、上规模的企业少,大多创新能力差,核心竞争力不强。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类型上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民营的产业集群主要为传统的纺织、服装、皮革、制鞋、水泥、建材、电子信息、住宿、餐饮和房地产等产业,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则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二是没有自主品牌。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因此,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少;而附加值低和贴牌加工的产品多。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在低端位置,许多民营企业通过零部件进口组装和来料加工实现生产,获取少量的加工费用,增加值率因此被限制在较低水平。许多世界著名品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广东、福建、浙江大多数纺织服装和制鞋的民营企业都是从事贴牌加工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相对较少,制约了企业的扩张能力。

(三)管理模式不科学。目前民营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管理的少,大多数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管理水平比较低。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缺乏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一是决策缺乏科学性。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容易染上浓重的个人或集权成分,企业的发展受到个人和家族的严重制约。重大决策因缺少科学合理的论证,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很难把企业引向一条良性发展道路。二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就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现阶段基本上是采取了单一的所有权结构,即企业的财产权基本上归某一个人或某个家庭所有。与此相联系,往往是把个人财产所有权和企业资产所有权混为一谈,不作严格的区分。容易出现老板或“富二代”随意挪款赌博或任意挥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尽管国家政策对民营经济已全面放开,但由于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民间资本运营仍然存在操作上的障碍。一方面,民间资本充分,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资本需求强烈,但因缺少融资渠道陷入资金匮乏的困境。而且市场准入的不平等,限制了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出于对风险规避的理性考虑,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尤其是小额贷款业务积极性不高。因此众多民营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此外,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上市融资、引进风险投资等门槛比较高。融资渠道不畅,直接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多措并举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一)抓住主线,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一是国家政策正确引导。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主动调整结构、转方式。使民营企业家认识到:民营经济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不科学,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民营经济要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民营经济主动转型。民营经济转型势在必行,通过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集群发展,使民营经济焕发出旺盛的发展活力和较强的创新动力,实现由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由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产业低端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由传统运营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量的扩张带动向质的提升带动转变。走科技含量高、适用领域宽、市场前景好的集约型发展道路,把自主创新作为关键环节,把集约环保作为重要取向,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发展的制高点;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创新优势、赢得主动权。

(二)调整结构,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一是国家引导发展方向。国家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实施产业连接配套战略,引导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分工协作、衔接有序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抢占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推动民营企业低碳发展。二是民营企业自找出路。一方面要突破原有产业结构。勇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海洋工程和节能环保、新医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生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取得突破。实现 “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品牌化”。以产业提档升级为着眼点,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另一方面要自主创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民营经济既要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增加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也要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

以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细分市场,准确定位,打造特色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建设自己的品牌营销渠道,实现由无牌、贴牌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型。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跨越。

(三)科学管理,增强民营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的转型发展需要调整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小型企业从作坊经营到规模化经营、从家族式管理向法人治理机制转型。一是国家引导民营经济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家族式产权结构,走股份合作制、股份有限公司路子,推进机制创新,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形成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度。这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个是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由董事会聘请职业经理行使企业的财产经营权,由一批高薪的高中级管理层实施公司管理,实施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形成一个由管理技术和管理控制的制度体系。另一个是管理者转变。企业管理者必须尽快完成从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职业经理人的转变。引进职业经理人可以给家族企业注入活力、帮助其组建适合发展需要的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引进职业经理人是解决家族企业管理弊端的最佳方法。二是提高经营者素质从机制上保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家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开阔视野,转变经营理念,熟悉国内外市场,不断提高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管理能力,成为具有战略眼光、以人才为本、管理水平先进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四)突破“瓶颈”,助推民营经济腾飞。融资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国家必须加快对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尽快使民营经济贷款规模实现与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相匹配,缓解民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一是对产品有市场、效益高、信誉好的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予以支持,在信贷结算、汇兑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尽快建立民营经济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兴办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通过财政、企业和社会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商业银行,在改善和加强金融监管条件下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地流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这是民营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三是民营企业自身也要疏通直接融资渠道。通过股票市场上市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产品拥有更大的市场。

上一篇:利用“语言艺术”上好体育课 下一篇:李世俊先生的书法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