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时间:2022-06-06 09:23:36

我院2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 要 目的:通过对2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用药情况的关系。结果:20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性多于女性;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监测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10-0471-03

Analysis of 203 reports on adverse reaction in our hospital

Zhang Xiaoqing, Li Beihua, Liu Mingzh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Pulmonar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200433)

ABSTRACT Objective: An analysis on the 203 adverse reaction (ADR) reports in our hospital was made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R.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hree ADR repor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R and the gender, age, and used drugs of the patients was studied. Results: In the 203 cases of ADR, the incidence rate was higher in male patients than that in female patients. The most common ADR was resulted from use of antibiotics, and the second was from anti-tumor agent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the skin damage and appendix injury.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ADR, improv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clinic,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for patients.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alysis; monitoring

为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笔者对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集到的我院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为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提供依据,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源于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临床医生、护士、药师、患者呈报的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的ADR报告,并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因果关系评价标准,剔除资料不全、无法进行评价的报告,筛选出203份报告。

1.2 方法

对203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所用药物、药物品种、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所占ADR的百分比或构成比。

2 结果

性别与年龄:203例ADR病例报告中,男性129例,占总报告数的63.55%,女性74例,占总报告数的36.45%,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1.74∶1)。ADR报告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83岁。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见表1。

用药情况:引起ADR的药物共涉及72个品种,抗感染类药物居首位,其次是抗肿瘤药物。其中引起ADR前3位药品分别是阿奇霉素(14例)、左氧氟沙星(14例)、加替沙星(10例)。具体情况分别见表2和表3。

涉及的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见表4)。

3 讨论

3.1患者性别与年龄

203例药品物不良反应中,男性129例,女性74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与林燕等[1]的报道不太一致,原因可能是我院为肺部专科医院,人群中男性吸烟者较多,感染、患肺部疾病,肺部职业病患者相对较多,所收患者男性相对较多,因此用药机会相对较大,ADR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各年龄组均有ADR的发生,17岁以下只有2例,这与我院通常不收儿童病例有关。其中老年患者(≥60岁)占30.54%。这与杨金玉[2]报道相比相对较高,原因是我院为肺部专科医院,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易患肺部、支气管等慢性疾病,同时合并多种疾病,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联合用药较多,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较易发生ADR。

3.2 导致ADR的药物

引起ADR的药物中,抗感染类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居前。这与恽云蕾等[3]的报道一致,可能与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相关;我院收治的患者大多为肺部感染和肺部肿瘤患者,因此抗感染类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使用最多,范围最广;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过敏、皮疹、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易被发现;抗肿瘤药物具细胞毒作用,几乎所有的抗肿瘤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因此使用该类药物的患者容易发生ADR。

3.3 ADR的主要临床表现

ADR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及循环系统,临床表现为皮疹、胃肠道反应、过敏样反应等症状。这与杨赛成[4]的报道一致。原因可能是皮肤的反应在临床上出现较快,易观察和诊断,且易与其他疾病本身的症状体征区别;大多数抗感染类药物和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过敏性反应和胃肠道的不适,一旦出现症状,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3.4 减少ADR的发生

从统计结果可见,喹诺酮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这可能与该类药物优点较多、临床使用频率高有关,但其毒副作用也很明显,需要引起重视。临床上要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对于抗肿瘤药物应实现个体化用药、预防用药,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不良反应带来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林燕,黄海英.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 (l0):1961-1962.

2 杨金玉,杨琳. 43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69-2571.

3 恽云蕾,缪海均,樊成辉等. 32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药学实践杂志, 2007,25(4):261-262.

4 杨赛成. 19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安徽医药,2007,11(10):958-959.

(收稿日期:2008-07-16)

上一篇: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洛索洛芬钠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采用颗粒包衣改善盐酸甲氯芬酯胶囊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