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油企业低油价下推进转型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06 06:17:09

关于石油企业低油价下推进转型发展的思考

摘要: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严峻形势下,石油企业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面对挑战,只有积极推进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管理机制、管理重点、发展环境的转型或转变,才能迎战寒冬,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企业转型发展。本文分析了石油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一些破解转型难题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石油企业 低油价 转型

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结束了连续几年的持续上涨、高位震荡行情,出现断崖式下跌,并有可能陷入长期低迷。受此影响,中国三大石油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利润大幅减少,石油行业进入经济“寒冬”期。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石油企业如何“战寒冬、创效益”,实现转型发展?本文中,笔者将结合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石油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

在思想观念方面,一些企业习惯于争投资、争项目,对投入产出效益分析不够。岂不知在油价低迷的新常态下,投资越多,亏损越多,效益越差,企业生存发展难以为继。面对低油价时代的到来,一些企业缺乏主动应对低油价的意识,仍习惯于向上级主管部门喊困难、要指标,思想观念急需转变。

(二)资产管理效益低

在挖潜增效措施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油价持续下跌,一些企业缺乏积极有效的挖潜思路。一些企业对过去在高油价时代闲置的资产盘活不到位,资产创效能力低,特别是土地等资源仍没有充分利用,房屋资产没有发挥创效能力。

(三)经营机制转变不到位

要适应低油价新常态就必须在转变经营机制上下功夫,然而,一些企业仍沿用过去高油价时代的经营考核办法,特别是少数企业对经营指标的考核还存在着只奖不罚或奖多罚少现象。考核奖惩力度不够,绩效考核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部员工应对低油价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现金流管理效率低下

在现金流管理上,由于油价持续下跌,石油企业销售收入大幅下降、现金流入锐减甚至为负,需要银行贷款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资金成本大幅增加。然而,一些企业资金结算不主动,应收款项清收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二、关于推进石油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不断解放思想,推进发展思路转型

思路就是出路,观念就是财富,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看,每一次重大经济、社会进步都伴随着观念理念的深刻转变。

油价低位运行为石油企业提供了一个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契机。由于历史的原因,石油企业长期处在一个闭塞的环境,思想观念相对不够开放,要实现转型发展,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

笔者认为,重点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转变观念:一是从“固定成本不可降”的观念向“所有成本都有优化空间”理念转变;二是从“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保守观念向“跨越发展、争先创优”的理念转变;三是从“怕出毛病、怕犯错误”的思想向“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理念转变;四是从“推诿扯皮、不敢负责”的思想向“为企分忧、勇挑重担”的大局观念转变;五是从“家大业大、浪费没啥”的思想向“精细管理、节约光荣”的理念转变;六是从“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消极观念向“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理念转变;七是从“封闭保守、自我循环”的陈旧观念向“借势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转变;八是从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石油企业只有通过转变观念,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适应油价涨跌的态势,牢牢掌握油价波动的主动权,把坏事变为好事。

(二)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发展模式转型

针对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的现状,中石化把调整结构放在重中之重,首次提出不以追求产量为原则来组织油田企业的开发生产的号召。那么各石油企业如何做好结构调整,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增长呢?笔者以为,目前阶段,各主要石油企业应集中精力做好如下三件工作:

一是调整储量产量结构。要正确处理产量储量和效益的关系,从重视储量数量向重视储量质量转变,提出储量产量优化方案,提高勘探成功率,努力增加优质规模储量,全面提升勘探效益。按油价波动弹性来安排产量,以效益安排生产经营,有计划地压减高成本措施和高成本区块产量,不断提高效益产量。

二是调整炼油加工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统筹考虑油品结构比例,通过开发和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注重组合工艺技术应用,推广节能技术,加大副产品综合利用,降低原油加工系统综合能耗。

三是调整投资结构。依托企业现有资源,调整投资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污水余热利用、地热资源开发等绿色低碳项目,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础开发投资力度,提高油品质量,打造碧水蓝天,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的石油产品。

(三)强化技术创新,促进发展动力转型

当前,科技变革深入发展,产业变革不断加快,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原有的行业界限不断被打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石油企业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主要动力来推进。

一是依靠互联网思维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如可以探索运用互联网“粉丝”思维维系客户,在石油销售企业建立官方微信平台、微博平台,根据用户加油积分、非油品消费积分、加油卡持续使用年度等与优惠幅度挂钩,培养锁定忠诚“粉丝”,将加油卡用户都转化为“粉丝”。

二是加强各类信息技术手段深化应用。要设法拓展ERP、资金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等信息系统功能,提升决策支持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探索将传感技术、红外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加油站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监控,将信息技术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是依靠技术创新提升支撑发展战略。采用快速跟进战略,以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为主,实现新技术应用价值最大化。通过研发新的特色技术,提高油气储量和采收率,聚焦安全与运营风险,提高资源发现和生产运行效率及效益,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市场和技术同步发展。

(四)持续深化改革,推进管理机制转型

石油企业要围绕影响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突出问题,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提高竞争能力。

一是打造市场化运营机制。充分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开发和运营优化,借鉴互联网企业免费服务实现增值的盈利模式,建立免费服务平台,培育优势产业,打造自有品牌,提升主业盈利能力。针对市场供需变化,推进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市场化。引入优势互补的投资方,探索合资联营、自有他营、连锁加盟等管理模式,借助外力突破经营困局。

二是打造质量效益型决策管理机制。石油企业要以保持生产、投资、财务等“三大计划”协同平衡为目标,完善决策程序,强化决策管理,推进单一投资计划管理向投入产出计划管理转变。加强投资过程监督与控制,落实投资责任追溯制度,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益。

三是打造高效运行的石油公司体制。要围绕制约石油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学习借鉴国外一流石油企业高效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企业提质增效的有益经验,按照地面地下相统一、规模适当原则,推进扁平化管理改造,推动生产运行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的变革,形成以扁平化架构、科学化决策、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为内涵的“油公司模式”。

(五)深入挖潜增效,实现管理重点转型

面对油价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石油企业必须采取革命性措施,加大精细管理、降本减费力度。

一是优化成本费用管控。组织动员广大员工,立足岗位,集思广益,从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入手,找差距、练内功、挖潜力,不断化解勘探开发、改革管理、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等方面的突出矛盾。

二是优化资源管理。采取多种模式,优化库存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设法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对现存积压物资定期分析、科学调剂。建立完善调剂使用平台,最大限度地盘活利用闲置资产。要加强企业资产动态评估,对长期经营亏损业务、关停企业遗留资产、积压物资及利用率低、运营效益低的资产进行清理处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使用效能。

三是优化用工管理。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用工规模大、人工成本刚性上升,对提升赢利能力带来较大挑战。必须通过构建以岗位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发挥收入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后勤人员向生产一线流动,盘活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六)研究利用政策,促进发展环境转变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当前,国内外石油市场竞争和油价波动不断加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密集调整,石油企业既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努力减少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也要与地方政府和谐共振,积极向地方政府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取得政府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与地方共渡难关。

二是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石油企业要加强对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过程中的金融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前瞻性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切实做好自用成品油退税、研发加计扣除等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提升企业综合效益。

总之,面对油价持续下跌的局面,石油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好应对“寒冬”的策略,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练好内功,走出一条有质量、有效益的转型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

上一篇:中央单位首晒决算细账 去年花1.2万亿 下一篇:浅析企业研发中心组织形式与资金供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