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规划设计中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

时间:2022-06-05 10:59:05

试论城市规划设计中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

摘要:20世纪的科学社会进步创造了人类的高度文明,科技与文明的发展必然会损伤一部分原有的自然景观。这是人们为追求发展的经济与科技所付出的代价。对有限的自然进行无限制的开发,在生产中又对自然进行污染。如何在未来中改善这些在一味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造成的损伤呢?是否应该提倡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景观呢?本文将带着这些问题与大家共同剖析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于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问题。

关键词:城市 自然景观 规划

生态城市的意义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朴素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一直为人类社会文化主体思想所遵循和依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自然保护理念可见于其“草木零落,再入山林”等诸多论述反映了我国古代提倡的顺乎自然,因地制宜的城市建设思想。而同时期西方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思想亦在《建筑十书》、《论建筑》中有诸多见述。

随着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城市原有生态平衡被打破,城市化进程偏离原始的生态观,导致大量城市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促使人类重新审视城市发展方向。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城市规划理论竟然变成了指导现代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型。

全球化经济进程中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生态城市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理论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自然环境生态了,而是逐渐向发展为更全面的广义生态观前进,其内容包括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协调发展。可以说,在城市规划的进程里,生态城市的规划是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意义上的规划,这个规划不同等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物质性的城市规划,他只是针对生态城市理论所提出的规划,他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共同的和谐发展。人们对生态城市的规划策略深入研究的进程中,对于生态城市所必须遵循各个生态原则等基本已达成共识。

二、生态恢复的作用与意义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近20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了文明发展的进程。这个时候,人们正在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和破坏着环境,损害自然生态系统,使全球生命支持系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主要体现在人们在寻求发展经济和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采取短视行为,忽视了生态系统的支持能力。他们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同时还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大量的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使更多的脆弱的生态系统受损,其中包括江河湖海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灾难,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大的损害。自然的恢复的意义在于:恢复或重建被损害的系统,使这些恢复的内容达到或接近它以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自然的恢复能采用下面的两种途径:恢复生态设计和生态景观开发。生态景观开发以自然生态为本,是指将生态过程与建立地形和乡土植物群落结合,模仿相同的自然系统,模仿原生的植物群落、自然地形和生态质量。

传统景观设计遵循的是人为中心的建筑美学观,采用的是工程开发方式,这个方式天生会忽视自然发生的水文、生物和其他景观模式。特别是,会让草坪成为植物配置的主体。雨水则会被迅速收集过来,同时引导至最近的沟渠、路边地下排水系统,并且常采用的是,外来引进的不常见的植物品种来代替现有的“自然”,表达他所表达的“自然”,但是外来所引进花木品种通常是经受不住自然考验的,就算是能够生存下来的,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护。

可以这么想,注重景观或地区的生态的设计只有在经济上强制命令时才能够被实施。植物只是被作为某个设计人员的艺术表现锦上添花的乐趣,而非是为这个生态社区的居民服务的景致。乡土的树种比外来的树种更适应本地的环境条件。在做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时候,许多种类会大范围的出现,但因为土壤、高差、降雨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各不相同,每个景点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种类也是不同的。

在景观设计与规划中,移植的区域乡土树种群落来表达。除了使用群落植被外,适应环境条件,尊重和运用生态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方面是水循环。传统的方法可以利用雨水管与河道疏浚并且可以有效、快速的将暴雨疏散,但正确的生态恢复设计方法却是利用自然水文学模式的预防措施,采用的是生态暴雨利用技术,这种方法是利用分散的池塘、沼泽地,沟渠进行渗透,或其他增进自然水循环的方法,增加自然水循环的机会。景观设计中多利用乡土植物群落有益于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移植群落是为了植物种类之间能进行自然联系提供机会,这这个方法在传统景观设计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典型的根茎草排除了竞争,经常利用机器割草、使用杀虫剂,或者是进行有限的各种普通庄稼种植,这些都是依赖于机械和化学制品的投入来形成人工化的群落。同样的,在传统的景观设计中某些植物的生长机会同样会被当作普通杂草而除去。在景观层次设计之中,自然景观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变的群落类型。在草地、道路和房屋的栽培景观内镶嵌恢复和移植系统,在景观中补充自然一些(即便非原始的)生态系统。城市的规划设计应考虑生态过程的动态性和区域场所层次的特定性,在组织这些层次时考虑结构、功能和变化。通过景观和景点植被、水文状况和野生动植物表达组成这些过程的基础以及效果。影响景观生态的首要的文化过程包括经济、美学和污染。

三、重建自然系统:恢复生态设计

在生态的开发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优先考虑废弃地的恢复再生利用。恢复生态设计益处还包括一些最小规模的生物学过程。对干扰的反应能力和返回到生态平衡的能力主要与生态系统中个体的遗传贡献有关。恢复主要在于使用自然乡土群落的品质和特征,作为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模型。

对于恢复生态设计,需要了解一些微妙的概念差别。“经过设计了的草坪景观”这实质上是没有人的高尔夫球场。虽然一些公园式景观有稍微多的结构和差异,在自然的景观之上独具特色地包含自然和一些不自然的植物的自然组合,常常在这些地方并不会出“恢复的”景观。举一个例子说明恢复生态设计的不同,如大型建筑的庭院中种植的森林树种,其实是人工作用的结果。一个自然的种植绿化,群落级的活动被强迫保持整齐,没有养分和保养,植物群落不可能耐久。虽然维护管理上不会如同传统设计那样强烈,但如此对植物隔离是非自然的。

恢复重建生态不可能在小范围出现,因为大部分自然系统都会依靠各个级别物质和能源的移动,从遗传级到生态系统级。在区域级的基因库、材料和营养流等的联系,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生态设计会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植被系统,这里就不仅要考虑美的愉悦,还需要反映文化对生态的影响,实现生态多样性。生态设计可以帮助人们从长期经济中获利。恢复生态和本土景观美化可以减轻传统设计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结语

生态设计应评估使用者的要求、空间关系、审美、安全和自然条件。在恢复自然系统时,应当尽可能的考虑这个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的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之间的冲突。在一些比较引人注目的城市公共场所,植物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景观规划产物。这些地区的景观位置会比较重要或公众是有较高的审美要求,所以,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在人多的广场附近植物种植的美学考虑应放在首位,采用符合正常的生态学要求的“正确”的群落结构和功能要放在第二位考虑。传统景观美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在公众的意识之中,公众可能会喜欢或欣赏大自然或森林公园的自然和原始景观。然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之中,如果真的只采用很原始的未经人工整理的景观则会影响该地段周围地产的价值,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要根据地貌、地形而有的放矢的施行设计,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而为之。

上一篇:低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控制关键技术 下一篇: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经济化管理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