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

时间:2022-06-05 08:22:43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对外语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本文旨在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化构建立体化的外语教学资源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41-03

外语教学资源包括外语教学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社会环境及人力资源等一切有利于外语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可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因此,针对外语教学资源的研究不应只侧重于对软资源即外语教学资源库的研究,而应该全面地对外语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建设优秀的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传统课堂、多媒体课堂、网络自主学习以及校外实习实践活动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外语教学资源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造就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专业高级人才。百色学院属于广西2006年新升本科院校之一,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具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从院领导、系领导到专职教师都形成共识,必须依托西部的地理优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契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才好就业,学校才有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我院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存在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起点低、任务重、资源有限。由传统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应用型高校起点低,但是为外贸、外经、外资企业和外事服务单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专业高级人才,任务却很重。同时,基础差、底子薄、资金不足致使应用型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校园网的建设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起步得比较晚,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资源都相对比较匮乏。

2.办学理念有待提高。关起门来办学,忽视校内外丰富资源的综合开发及整合优化,往往造成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低层次重复。整个教学体系相对封闭和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偏低。

3.双师型师资匮乏。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师整体年轻化,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弱,不仅需要自身提高业务素质,同时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教师互聘互访、进修深造及基层实践,以弥补师资知识面单一和师资的不足。百色学院外语系目前有教师59人,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21人,无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有3位教师正在接受相关培训。

4.缺乏实践机会,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基础上,将语言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景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中,应当注重和社会实际挂钩,增进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百色学院外语系目前已建有4个实习实训基地,仍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及充分有效地利用。

百色学院作为2006年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存在上述的现实问题并亟待研究和解决。

二、理论依据

1.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知理论认为,不同感官的信息符号对于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刺激是不同的。认知心理学强调大脑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人类与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互动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构”意识,重视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为“自主建构”学习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形成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

2.多模态话语理论。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官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来实现与世界的互动。一种感官官能对应一种模态,如果使用两个以上感官或使用同一种感官的多种符号进行互动则被称为多模态,所形成的话语被称为多模态话语。多模态话语互动可以使学习者通过多通道获取信息,在组织教学资源时需要尽力为学习者提供多通道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信息资源,以帮助学习者清晰全面地完成意义的建构。

3.花盆效应。花盆效应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的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的基本原理之一。花盆作为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局限性,还需要人工为之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花盆里无法栽出万年松。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教育系统,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从书本到书本的模式就会产生花盆效应。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现实,教师的教学要给学生思考、探索、实践的机会。

三、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

1.第一课堂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课堂讲授的知识应该包括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应用性的技能以及通识性或素质性的知识,因此第一课堂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主要是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第一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授型、研讨型、体验式(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到旅行社开展见习、实习)、模拟式(实训室模拟教学与实践)等,构建一个结构优化、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①整合优化课程内容。传统的外语专业,不仅名称上相对笼统,课程内容上也缺乏针对性,仍以纯语言的外语课程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以实现语言的良好沟通。然而,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外语专业的方向性应该更明确,如翻译方向、商务方向、旅游方向等,同时课程内容应该更丰富,在适当减少纯语言的外语课程基础上,增加实用性专业方向课程,包括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等,使学生不仅具备外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也能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②构建外语教学资源库。资源库适应新时代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外语教学的实际需要,不仅是课堂教材的有力补充,同时也可以服务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为了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和检索使用的便捷性,资源库可以按语种分类,每个语种的教学资源应包括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听说训练、词汇学习、语法讲解、阅读训练、翻译技巧、写作指导;音频、视频资料;英语专业四、八级,大学英语四、六级,TOFEL、雅思等考试题库。③建设相关实训室,如同声传译室、导游实务实训室、商务实务实训室等。将早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毕业前的实践活动,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如果不对知识进行重新强化,则实践活动往往事倍功半,收效不明显。而通过实训室进行教学和模拟实践,可以使学生将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一时间学以致用,现学现用,通过模拟的真实情境巩固强化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应用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实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④作为民族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区域特色和学院生源特点,需要编写特色教材服务于第一课堂,如《民族典籍英译技巧》;同时开设相关特色通识选修课,如民族典籍翻译课程,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第二课堂外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第二课堂包括传统第一课堂外校内其他地方以及校外环境。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是第二课堂外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目标,主要通过实训平台、实践平台及实践基地的建设来实现。①建设交互式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百色学院目前已有较完善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0间、多媒体教室52间以及校园网站,为学生外语课堂学习与课外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支持。外语教学资源库属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自主学习系统。除此之外,平台还应该包括教师管理系统,由教师对学生的相关学习信息进行管理并跟进其学习情况,对其自主学习进行检查;网络互动系统,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在线学习讨论、答疑解惑、经验分享及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②搭建实践平台。依托区域优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契机,通过参加翻译志愿服务活动、学科竞赛等真实语境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目前主要的翻译志愿服务活动有: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田阳)―东盟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中国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国平果国际青年男篮四大洲挑战赛、田阳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百色・田东芒果文化节等;主要学科竞赛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广西翻译大赛、广西英语戏剧比赛等。同时,组织相关指导老师和参加活动或比赛的学生,将活动或比赛中的常见情境、常用语句、主要禁忌、突况应对、经验教训等形成书面素材,编写培训手册,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③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见习实习,将英语语言技能、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熟悉所实习的业务领域,掌握相关专业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毕业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就业竞争力。

3.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即培养应用能力强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①建设团队。首先,以教研室为载体,积极开展教研室活动。其次,以教改科研项目为载体,积极申报各种项目并通过项目立项组团,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再次,以导师制平台为载体,由副高以上职称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带动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促使青年教师更快进步和成熟。②引进人才。对虽已退休却教学热情不减的同行专家、本院其他相关系部或有合作关系的相关院校的优秀同行,通过引进或聘请的方式,扩充和丰富本院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对于专业性、针对性强的理论知识或实践活动,聘请企事业相关人员进行授课并实际指导,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最优结合。③师资培训。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参加双师型师资培训,逐步发展壮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学习,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专业需求和人才需求,撰写调查报告;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到其他高校进修或通过脱产、在职等方式继续学习深造,进一步提升学历和学位,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证书,如口译证、导游证、秘书证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改变传统封闭式的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式办学,为适应社会对高等学校熟练掌握外语的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合理地利用和整合优化校内外外语教学资源,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有机结合,打造一支教学过硬、科研能力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双师型教师队伍,创建立体化的外语教学资源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专业高级人才,增加就业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学院自身的良性发展,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小麟,袁长青,刘晓霞.广州大学城外语教学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4):97-100.

[2]华文斌.校园网外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开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132-135.

[3]李红波,刘柳.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高教论坛,2004,(4):149-152.

[4]李艳叶.外语教学资源信息化的生态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73-175.

[5]强臻.社会书签对外语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60-63.

[6]魏笑梅.多模态话语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学资源建设[J].黑龙江教育,2012(6):20-21.

[7]周秀苗.网络视阈下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百色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5-27.

基金项目:1.本文系201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质量工程”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ZY012;2.本文系2014年度院级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整合优化外语教学资源路径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JG13。

作者简介:农雅琪(1982-),女,壮族,广西百色靖西县人,广西百色学院外语系教师,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谈谈有效课堂在《服装工艺》学科中的见解 下一篇:民办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实践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