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甲骨文中的“六书”

时间:2022-06-05 07:35:13

摘 要: 六书是古文字学家对文字结构规律的概括,是许慎《说文解字》的理论基础。本文应用六书理论举例来分析甲骨文,并证明汉代出现的六书适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关键词: 六书 甲骨文 许慎

六书是古文字学家对文字结构规律的概括,是许慎《说文解字》的理论基础,是历来文字学家研究的对象。那么六书理论是否也适应于甲骨文呢?本文试就分析之。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出,日月是也。”意思是说字形按它表示的客观物体的外形表示出来。日、月甲骨文写象自然的日月之形,是典型的象形字。在甲骨文中象形字占有绝对优势,因为凡是随着人类发展正常形成的原始文最初都是象形文字。如古埃及最早产生的图画文字,第一王朝时期发展成为象形的表词文字和辅音符号相结合的文字;古老的苏美尔文字也是象形的表词文字。因此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其古老文字――甲骨文中象形字占多数。

郑樵在其《六书略・六书序》中说:“……六书者也,象形为本。……一曰象形,而象形之别有十种:有天物之形,有山川之形,有井邑之形,有草木之形,有人物之形,有鸟兽之形,有鬼物之形,有器用之形,有服饰之形,是象形也。”吴元满《六书总要・象形论》曰:“象形者,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由上观之,人类造字之初,首先取材于自己,对自己各个组成部分“取形造象而名其谓”,然后对自然万物“或绘其形或写其迹或描其相似名其称”。据此,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近取诸身――人物、鬼物、器用、服饰之形

(一)表人物或人物器官的。口,像人嘴。耳,像人耳。子。像婴儿。造字的人抓住了婴儿头大、两臂常常摆动、腿部不发达的特点。女,古代妇女地位低,所以“女”字像一个敛着两手跪坐着的人。止,像一只脚的形状。自(鼻),像人的鼻子形状。上部是鼻梁,下头是鼻孔,中间的三横是鼻上的横纹。

(二)鬼物、器用、服饰之形。鬼。大头之形与正常人不一样。卜,像占卜时龟甲的自然裂纹。鬲,像酿酒盛酒的圆底尊。弓,像一张弓。刀,像刀之形。门,像双扇门。衣,像古人上衣之形。

二、远取诸物――天物、山川、井邑、草木、鸟兽、虫鱼之形

日,月,雨,云(像一朵天上飘着的云),雷(中间表闪电,两侧表雷声),山(三山峰并列之形),田(像畦田的形状),禾,黍,木,虎,隹,鱼,贝,龟,虫,羊。

象形为造字法之首,故在甲骨文中存在大量的象形字。但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体系,这些象形字已不是天然的图画而是以简略的线条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细节特征,或像全形或仅以部分代表全体。

(一)指事。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初看起来,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了解意思。上下二字就是指事字。上,甲骨文作,下面一划线表示一个平面,下面一划指示位置,在平面的上方。下,甲骨文作,上面一划表示一个平面,下面一划指示位置,本意为下。指事历来理解各不同。现在一般理解为,指事字就是在一般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示符号作标记的一种字。如甲骨文甘写作,口中加一点,表示舌头上感到甜味的地方,“甜”字就是从这里演化出来的。本,在木(树)的下部加一点,这个“点儿”就表明根部所在处成为“本”字。要表示树的梢部就在“木”的上部加一个“点”,这个“点”就表示树梢所成为的“末”字。再如元,突出了“人”的上部,表明其本意是人头。亦(腋),人的胳膊下面的地方即为腋。指事字多用来表示抽象的事物加之形声和假借的优势故在甲骨文中为数不多。

(二)会意。许慎言:“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意思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在一起,且把它们的意义和起来,以出现新意的指向。武,从戈从止,表士兵拿着武器出城征伐敌国,即征伐之意。

从会意字的意符的性质来看,会意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以形会意,会意字的意符是通过其象形来表意的。这一类在甲骨文中占多数。如:

,虫。甲骨文中“虫”是蛇的象形。,舞。甲骨文像人两手持牛尾。,出。上面“止”是脚迹的象形,下面是坎穴,两者会意象征人从坎穴中走出来。,取,从又从耳,本义捕获。古代打仗以割取敌方的耳朵来记功,取的本意也正是其字形所反映出来的。

这一类还包括由同一符号重复重叠而构成。如:

,炎。两火重叠表示火焰向上吐射。,林。树木丛生为林,从二“木”。

2.以意会意,会意字的意符是通过其独立成字时的字义来表意的。如:

,雀。从小从隹,本义即为小鸟。由小的意义和隹的意义相结合而成。这类字在甲骨文中很少,但在后来的造字中运用很广。如:嵩,从山高,表高山的意思。尖,从小大,表示一头小一头大。歪,从不正,表示歪斜不正。

在甲骨文中也存在会意兼形声字,即会意字的义符兼表声音。如,受。上面的手代表授者,下面的手代表受者,中间的“舟”表受的东西,舟兼表音。这类字在甲骨文中并不多。

(三)形声。许言:“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事为名”指的是选取表义符号的方法即以表示某一事类的字作为体现新字意义的符号。“取譬相成”指选取表音符号的方法,即选取一个表示意义的符号和一个表示字音的符号相结合而成的一种造字法。河,水表示河的意义,可表示河的声音。最早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音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

1.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号。如,凤。后加注音符号成为鸟形,简化为鸟旁,凡旁移到上方就成为凤的繁体。,星。最初的星没有声符,是一个象形字。

2.在假借字上加注音符号。如:,翼,在假借来表示明天讲的“翌”时,加“日”成为。

在以后的发展中形声已成为主要的造字法,而且形符和义符的关系逐渐复杂。如会意字的义符丧失表意功能而成形声字,义符替换成声符而成形声字等,而且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关系也多种多样。但形声字的优势在甲骨文中还未充分显示出来。甲骨文中的形声字远不如后来的形声字那么复杂、数量那么多。

(四)假借。许氏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有的词没有造新字去记录,而是借用别的同音字来表示。然而它的定义与它的例子并不吻合。长,甲骨文像一个长发策杖的老者,本义当为年长、尊长,引申为一县长。,令,下面的短横为铃舌,古人振铃以发号施令,下面的人跪着表受命之意。可见“令”“长”只能用来说明词义的引申现象。然而假借这种现象可以避免另造新字,符合语言的简省原则,故假借字在甲骨文中还是大量存在的。如:

,戊,本是一种兵器。在甲骨卜辞中借为第一人称代词“我”。,其,本是簸箕,甲骨文中借位虚词。,西。像鸟在巢上之形,是栖的本字,借为方向的西。,南,本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借为方向意思。

总之,甲骨文的方位字、干支字、语气词多是假借字。

以上四种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转注不像形声、会意那样是一种汉字结构类型,它只反映了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说文》中无一字下注明“转注”,可见它不是造字之法。对“转注”的认识历来分歧很大。现引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中对“转注”的看法:“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至于旧有的转注中有价值的内容,有的可以放到文字学里适当部分讲,有的可以放到语言学里讲。总之,我们完全没必要卷入到无休止的关于转注定义中去。”

综上所述,本文的分析并不是条细穷尽式的,仅是举一反三,但足以证明六书理论已基本适用于甲骨文。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上一篇:一个“堕落”少年的成人礼 下一篇:刍议大学新生入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