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时间:2022-06-05 07:20:44

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Piee是指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采用优质特殊材料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易曲耐用,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及具有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并发症1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是长期静脉置管的重要并发症。也是Picc穿刺术后最严惩的并发症。

1.1 原因分析。Picc是通过外周静脉(贵要、正中、头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主要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因贵要静脉管径粗,静脉瓣少,而头静脉走向凹凸不平,易出现导管送人困难,导致导管不到位而引并发症,插管破坏了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为微生物自患者皮肤进人血液建立起了一条路径,插管时,消毒剂不能完全杀灭皮肤上的所有微生物,残留的致病性微生物可通过此皮下隧道移居到管腔外和管腔中。

1.2 在应用Picc进行输液抽血或更换敷料,接头外及冲管时都有可能促使微生物进入管道,接头滤器处的操作是Picc最常见的感染来源。

1.3 静脉输入受污染的液体,输入中高浓度的粮质及脂肪乳剂,十分适合于细菌繁殖,传感染机会增加。

1.4 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后数天内血中纤维蛋白逐渐沉积在导管表面,形成一层纤维膜,从而成为微生物良好的寄生场所。

1.5 预防措施

1.5.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治疗应在其他护理操作前执行,保持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在执行Picc插管前后均应进行严格的手部清洁、消毒。

1.5.2 在进行Picc穿刺时,执行穿刺的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接受穿刺者除铺无菌巾外也应戴口罩。

1.5.3 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敷料科类、无菌纱布和透明膜各有其优点,有研究显示后者引起CRBSL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前者,但透明具有可直接观察穿刺点的情况,不需要频繁更换及在洗澡时穿刺点不被污染等优点,对于出汗较多穿刺点有渗液的患者尽量使用无菌纱布,纱布敷料应3天更换一次,透明膜每7天更换一次,无论哪种敷料,一经潮显或污染应立即更换,并注明更换日期。

1.5.4 保持接头外无菌,每次输液或注射前用酒精严格消毒肝素帽和正压接头的顶端及周边,待干后再接,液体输完封管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并固定。

并发症2机械性静脉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6%~9.7%。

2.1 原因分析早期出现的静脉炎通常与穿刺插管时的机械损伤有关,多发生在置管后5天内,穿刺时送管速度,过快损伤了静脉瓣、置管肢体,初期活动过频,导致肌肉挤压血管,血管与导管产生摩擦导致静脉内膜损伤,后期出现的静脉炎与化学刺激,及病人的特殊体质有关。

2.2 预防,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置管技能。送管速度一定均力,不能过快过猛,掌握穿刺技巧选择合理静脉,首选贵要静脉,此静脉粗、直,静脉瓣少,次选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因头静脉内静脉瓣较多,置管过程中易损伤血管内膜或静脉瓣,置管后固定好体外导管,避免导管移位,Picc置管管尖到达上腔脉脉内为最佳,提倡早期置管,避免放化疗所致静脉损伤后再行置管。

2.2.1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药物的毒性,先输刺激性小的药物,再输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几种输液药物刺激性都大,输液时中间应间隔20分钟以上,化疗前后用25ml生脉加50%Gs,250ml静脉点滴,或地塞米松5-10mg加NS100-250ml,快速静滴冲管,地塞米松、生脉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并发症3 静脉血栓

3.1 原因分析血管的损伤,血液状态的异常和血液组成的异常,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

3.2 预防:提高穿刺技术,穿刺时穿刺针与穿刺部位保持15―30℃在肘下2横指进行,确认回血后立即降低穿刺角度,再进针少许后拨针芯送导管,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重复送管而损伤血管内膜。

并发症4 导管堵塞

4.1 原因分析:冲管不及时或不彻底,封管不正确,上腔静脉压力过高,如咳嗽等,肝素帽松动,血液返流凝固,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度高。

4.2 预防:在使用高粘度大分子药物或自Picc管采血后应及时冲管,冲管不少于20ml。封管方法一定要正确,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2-3d)冲管1次,7d更换肝素帽1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所在[4]。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输液瓶内液体滴完。导致血液返流,患者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后,若血液返流应冲管,一旦出现堵塞,切忌用力推注或冲管。

参考文献:

[1]王秀荣、蒋朱明、马恩陵640例经外因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回顾[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10(2):133-134。

[2]Loughransc,Borzattam,PeriPnexally insered,Centrad,catheters,arepotrof2506 catneterdays[J]JPENl995.19:133-136。

[3]肖冬英、陈荣、曾令秀等护理干预对降低Picc静脉炎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959--960。

[4]焦静、刘华平Picc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及管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8,1(8):67-68。

上一篇:ICU脑疝病人护理体会 下一篇:分散片的研究与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