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篇幅 大意蕴

时间:2022-06-05 06:47:19

《孙权劝学》节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是根据先前有关史书的记载改编而成的。此文篇幅短小,仅119字,但文章意蕴丰富,突出展现了孙权和吕蒙两个人物的风采,文笔简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文章通过记述孙权劝诫吕蒙“就学”和吕蒙与鲁肃“论议”之事,成功地将孙权和吕蒙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

孙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仁主”。这是因为:1.孙权对人才的重视。作为一国之君,面对有勇无谋的吕蒙,他本可以一纸诏书将其撤职,或诏令其读书,但他并没有这样,而是与其面对面地耐心交流,其圣德贤明可见一斑;2.孙权的“善劝”。他有高超的劝诱技巧,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他“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高屋建瓴,令人折服;接着指出“学”的可能性,既有规劝的意味,又不失殷切的期盼,从而使吕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而后来吕蒙才学的突飞猛进也进一步印证了孙权劝诱技巧之高超。

吕蒙的知错能改和虚心好学也是文章所称道的。文章并没有正面描写吕蒙读书时的情景,而是用“蒙乃始就学”一笔带过,重点交代其与鲁肃“论议”的镜头,文字不多但吕蒙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乃就学”三字暗示了吕蒙认识的改变,体现了他知错能改、知错就改的美好品德。而他与鲁肃的“论议”,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吕蒙才学的惊人进步,从其谈吐中可以看出他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的精神。

二、简约而传神的对话描写。

文章注重通过对话描写来交代事件和刻画人物,文字不多,但紧扣“劝”字,简约中透着意蕴,生动而传神。具体体现在:

1.“劝学”时孙权和吕蒙的对话。一句“不可不学”道出了“学”的重要性,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的严格,同时严厉中又不乏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用“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吕蒙和鲁肃的对话。“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则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而深感自豪,并非埋怨鲁肃。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蕴涵其中。

一篇仅百字的简短文章,却蕴涵了如此丰厚的意蕴,塑造了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实在令人佩服。

上一篇:博斯普鲁斯吊桥 下一篇:多角度描摹,将人物写活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