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琉球历史与现状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时间:2022-06-05 04:02:26

关于琉球历史与现状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所谓琉球历史与现状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即牵涉对琉球历史和现状的整体研究、判断与认知的根本性问题,对既有“历史事实”如何定义、定性问题,从而指向对“琉球问题”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应该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这关系到对历史事实的考察考证的目的何在,里面既有历史学、政治学的学术理论与学术方法的问题,也有学者国籍、学术立场和正义非正义等问题。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不揭示出来,不说清楚,许多问题的研究认知和解决,很可能似是而非,与历史不符,与正义南辕北辙。

一、琉球历史上是不是“独立王国”?

什么是“独立王国”?今日学界为什么说琉球是“独立王国”?其基本立场、用意是什么?谁在说?为什么说?其可能的效果如何?这是我们认识和定义琉球群岛及其历史上的政权的性质首先要搞清楚的基本问题。

历史就是历史。所谓“独立王国”,是独立于世界上的“国家民族之林”,其“国家”性质是独立的,其王权在政治上、国家权力上不受任何别的国家政权管理管制,不从属于任何别的国家政权,与别的国家政权“平起平坐”。“琉球王国”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历史上一些原本独立的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帝国、王国、部落,在历史的演进中或者一直延续发展到了今天,或者将其他帝国、王国、部落并入了自己的版图,或者被别的帝国、王国、部落政权并入,都是世界历史上常见的现象。其各自版图的扩展、并入原因复杂,局外人往往只能冷眼评说。那么琉球被日本吞并,中国是“局外人”吗?历史事实不是,历史逻辑也不是。

事实上,历史上的“琉球王国”,是其自归属于中国明王朝之后才有的一个受封自治地区概念。在受封归属明王朝之前,琉球群岛上是由“中山”、“南山”、“北山”三个不同的政权“分岛而治”的,不存在什么“琉球王国”。

自明洪武四年(1372年),琉球群岛上的“三山”政权分别相继附属中国,最先归附的是“中山”,未几“南山”、“北山”相继归附,并很快由“中山”归并“三山”为“一山”。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此整个明代、整个清代都封琉球群岛为琉球国,而所封王号却不是“琉球王”而是“中山王”的缘故。

“琉球王国”这一概念、这一名称,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呢?没有。即使在整个明清时代明王朝、清王朝都封琉球群岛为琉球国、封其主为“中山王”,直至被日本吞并而置“冲绳县”之前的整整500年期间,也不存在“琉球王国”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是在现代语境下的现代学者的“创造”,而这一“创造”的动机若何,有无受某种思潮、理论、话语权影响,有无微妙难言之隐,其立场角度、用意导向和结果预期如何,是需要揭示、分析和评判的。

二、琉球被日本侵吞之前是不是中、日的“两属”之国?

琉球在日本吞并之前是中国的属国属地,这连日本人过去、现在都没法否认;但日本自吞并琉球以降,为了给出其吞并琉球的“合法”的“理由”,便将历史上的琉球“定性”为“两属”,即不但是中国的属国,也是日本的属国,并为此找出了其似是而非的“证据”。现代中国的学者也多受其影响,对这些“证据”不加分析,对这些“证据”的性质不加判别,不与琉球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加以区别,也默认甚至坚持琉球“两属”说。这是需要厘清的。

事实上,琉球在被日本吞并之前,从来没有隶属过日本,“两属”说无中生有,只是日本说者的偷换概念,根本不成立。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日本的萨摩藩侵琉,对琉球实施野蛮的武力控制与胁迫,只是出于其利用琉球隶属明朝、能够通过琉球对大明王朝的朝贡和贸易往来从经济上获利的卑鄙考量,与“属”与“不属”的国家政治关系风马牛不相及。且不说其当时是背着日本幕府干的勾当,即使后来得到日本幕府纵容支持并被日本幕府利用,也从未正式建立起日本与琉球之间的宗藩封贡隶属关系,事实上一直到晚晴时代,琉球群岛从未改变其明、清属国属地性质,其王从来都是明清政府非封不立的王朝属臣。直到明治政府以武力逼琉球“就范”,于1872年生生将琉球“废藩置县”,导致其社稷堙灭。琉球奋起抗争,因而其王、陪臣一面被日本俘执押解,一面相机遣官渡海西来,入朝上诉,泣血求救,最终以自杀明志。即使此时(自1872年)已造成事实上的琉球“两属”,此之“属日”与至此已有500年历史的隶属中国,不可同日而语。

三、明清王朝对琉球是不是仅仅“名义上的管辖”?

今日不少中国学者,或因基于西方话语反对民族主义,或是担心相关外国人“不高兴”,全然不顾历史事实,一概将历代王朝管辖的属国属地从中国历史地图上抹去。他们认为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属国属地的领有、属权都是“名义上”的,“一般不干涉其内部事务”。

什么是“名义上的”?“一般不干涉其内部事务”不恰恰就是连现代国家观念、现代国家体制都尊崇、坚持的地方“自治”吗?什么是“自治”?古代日本、今日日本都是全国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除了国家大法,地方主官由地方自任或自选,地方大事由地方做主;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州官之自选自任更不受联邦政府干涉。世界上不少国家过去、现在都实行着这样的“地方自治”体制,这样的“自治”是不是“名义上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收回的香港、澳门设置“特别行政区”,其特首自选,唯须得到中央政府批准,中央政府对其内部事务更是“不干涉”。谁可以说这只是“名义上的隶属”、“名义上的管辖”?

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属国政权,实行的是“土官自治”,中央政府只封其王,不干涉其内部事务,但通过国家礼制,实施着若干体现中央政府对属国政权实行辖属管理的制度规定,属国政权不得僭越。至于一些属国政权私自僭越,或阳奉阴违,或内生变故,脱离属权,中央政府则采取或诏谕说服、或惩罚处置、或任其来去、或干脆“改土归流”即直辖为郡县等等不同对策,自有其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的不同考量,并不等齐划一。这和是否“名义上的”无关。

其实,一个“国家政权”一旦隶属于另外一个国家政权,即使仅仅是“名义上的”,看起来“没有任何实质内容”,那么它在“实质上”就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政权,这在国际上无论是基于历史还是基于现实,都是有共识的。

历史事实不能伪造,不能歪说。学术无国界,学者有国别。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学界,自“现代史学”建构以来,尤其是这些年自“改革开放”导致“思想解放”以来,关于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别人的历史,在立场、观念即世界观价值观上,在史学理论和方法上,出现了去立场、去意识形态、去话语因而也去话语权的不少问题,是需要好好反思的。不少人常以“反思”为“创新”的话题,然而一“反思”就大骂祖宗,一“反思”就虚无历史,一“反思”就造成历史核心价值观也是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空洞”。历史已经过去,祖宗已经作古,事实上现在亟需的不是再搞什么“反思”历史,而是好好反思一下“反思”者自己。

四、日本投降之后为何将琉球交出?

日本投降之后,将其侵占的琉球群岛交出,是其被迫向全世界投降而不得不承认、遵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必然产物。这说明什么?这无疑说明,国际社会是公认琉球群岛原本不属于日本,而是其四处侵略“得来”的。日本投降后即乖乖交出了琉球群岛,说明日本也不可狡辩琉球群岛是其侵略侵占“非法所得”的“不义之财”,毫无疑义必须乖乖交出。必须指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对于日本必须无条件“吐出”的所有侵吞侵占地区,只作了“举例”并宣言、公告了对其处置的原则,并非进行实际的接收和处置操作,因而并未一一列出;实际的接收和处置操作,是在日本正式向全世界宣告无条件投降、战胜国开始进入实质性受降阶段后。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北纬29度以南的台湾岛与澎湖列岛,力主接收,而对琉球群岛与诸岛,则主张与美国共管或由联合国托管,其后美国主导的对日“和约”规定,由日本政府认同并承诺将琉球群岛等岛屿地区交由联合国托管,在此之前交由美国实施管辖。

五、今日琉球地位问题的基本性质如何?应该如何解决?

美国在接收和实施对琉球群岛的“管辖”中,一方面将琉球群岛辟为军事基地,一方面成立“琉球民政府”由其“自治”,而日本政府则在后来寻找种种理由与美国达成“协议”,于1972年由美国政府将对琉球群岛的“施政权”“转交”到了日本手中,而“无关琉球群岛的”。须知,这的确是美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对琉球群岛的私相授受。一方面,美国接收琉球群岛实施管辖的前提,是基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基于日本向全世界投降而作出的无条件承诺;一方面,美国接收琉球群岛实施管辖的“法理”,是国际社会对日“和约”的“授权”,这一对日“和约”是美国主导的,美国自身就定法而违法。这就是说,美国自己没有权利对琉球群岛自行处置,更不用说将其“转交”给原来的非法侵略侵占者。

事实上,一方面,对日“和约”是在中国、苏联等多国政府未能参加、未能给出意见的情况下达成的,因而中国、苏联等国政府都严正声明不予承认,即使台湾当局也未予承认;另一方面,美国将琉球群岛连同诸岛的“施政权”交给日本,中国政府当然不能承认,台湾当局也当然不会承认。

应该认识到:

第一,琉球群岛1872年被日本侵占后,中国晚清政府并非弃之不问,与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多年谈判,而长期未果,尽管双方谈判代表曾经达成了琉球群岛中、北部归属日本,南部归属中国的草约,但中国晚清政府深感距离中国要求相差太甚而不予批准,日本政府因之拒绝继续谈判,这一问题遂成历史悬案,至今未决。

第二,直至今日,中国政府只明确主张对及其相关海域的和管辖权,而对琉球群岛尚未提出明确主张。应该认识到,这完全是中国政府出于对多方现实利益关系综合考量的结果,对此,日本政府、美国政府都应该心知肚明。属于明清本土福建与琉球之间的“中外”之“界内”,对此明清本土文献与琉球文献记载在在多有,自无问题;但此“中外”是明清王朝内部之“中外”而非同今日对等国家之“中外”,其“界”为明清王朝不同政区之界而非同今日对等国家之“界”。昔日明清内地与琉球之间,其“界”之本义,在于海防权责即守土安民使然。

第三,琉球群岛也好,诸岛也好,其均非日本领土、其已经在日本投降后无条件交出,这是美国主导的1952年的“对日和约”明确规定了的。当时中国政府对此“和约”不予承认,是因为这一“和约”没有全部体现、没有全部偿还中国应该得到的所有正当利益,而不是不要、“不予承认”中国本应、也在“和约”中明确得到承认了的应有利益。尽管今日日本政府诡称诸岛原为“无主之地”,“先占”因而是其“固有领土”,却从来不敢公然辩称琉球群岛是其领土。既然琉球群岛不属日本,琉球群岛之南靠近台湾的诸岛,焉能属于日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日本以此与中国搞什么东海划界,何据之有?中国断不可误入其“顾左右而言他”、避实就虚的陷阱。

第四,如果日本主张对琉球群岛的,那就不但是明目张胆地对中国的历史的再侵略侵吞,而且是明目张胆地与美国为敌。美国主导的对日“和约”也好,美日私相授受琉球群岛“施政权”的相关历史文件也好,美国政府的历次相关表态也好,在在写明其“转交”的只是“施政权”即“行政权”而“与无关”,说明美、日都心知肚明琉球非属日本。至于中日之间的琉球悬案,中国政府有权与今日之日本政府就琉球群岛归属问题重开谈判。

第五,必须有针对性地再次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是爱好和平、主张正义、与人为善、与邻为伴为友的。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及其之后为了反对美国的世界霸权和对外侵略,曾经明确表示过支持日本人民反对美国政府继续霸占琉球群岛的斗争。如果日本放弃一切原来侵略侵占的别国领土,如果美国完全撤走琉球群岛上的一切军事基地及其相关设施,那么琉球群岛人民何去何从,完全可以尊重其自主自愿的选择。

第六,时至今日,属于中国,这无可争辩,对此不仅中国自己主张,国际上包括日本都有不少学者主张;而琉球群岛问题,则显然已经不是中日之间争论应该归你还是归我的问题,而是日本政府还要不要信守当年无条件投降时的承诺、向受降国和联合国办理投降手续的承诺、向国际社会对日“和约”的承诺、中日建交时对中国的承诺,国际社会还要不要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国际正义的问题,因而是联合国应该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曲金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上一篇:电子商务价值链结构组成要素探析 下一篇:我国机构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同步性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