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医疗航母”

时间:2022-06-05 03:32:19

聚力打造“医疗航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是“有资格”自豪的――

在复旦大学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五年综合排名第二、科研学术排名第一;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2014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综合类名列第一;在北京大学的“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中,被纳入评估的16个临床学科全部上榜,其中5个学科排名全国前三,11个学科排名前五,16个学科排名前十。

近5年来,医院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第四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等10多项荣誉称号。

这硕果满枝的喜人局面是如何创造的?院长李为民用“三个充分、三个重视、三个严格”进行了概括和诠释:充分发挥班子成员智慧,充分听取“双代会”代表意见,充分授权分管领导;重视学科发展,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精细化管理;严格管理,严格制度,严格考评。

尽管历史灿烂辉煌,但新一代“华西人”没有骄傲自满,他们正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凝神聚力地驾驶着这艘医疗“巨无霸”,意气风发地向未来挺进!

新形象 传播“正能量”

树立新形象,传播“正能量”,首当其冲的是要“做得好”。

多年来,华西医院一直承担着“国家队”的光荣使命,在大型公共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次次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性区域辐射及引领作用,通过对口援建、管理与技术输出、进修学习等形式,有力带动了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度排行榜上总分位列全国第一。

2014年6月,华西医院在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非公募性质的“华西天使医疗救助基金会”,让贫困患者看到了“希望的春天”。

“在‘做得好’的基础上,还要‘说得好’‘说得实’,说出医院‘好形象’,这样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有效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医院党委副书记黄勇告诉记者,“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工作者,个个都有话语权,正确掌握和应对舆情就显得至关重要。”

早在6年前,华西医院便委托专业公司系统开展全天候、专业化舆情监控,并开始编辑医院内参性质的《华西医院舆情报告》,截至目前,已编辑170多期,建立了一整套舆情监控、危机评估预警、部门协同危机公关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每年处理新闻危机事件数十件,负面新闻和危机事件比例低于3%。

医院宣传部在总结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医院管理务实课程《医院传播战略》,包括“医院新闻危机处置与媒体关系建设”“当医者遭遇记者”等,部门4个干部分别在四川大学MBA,华西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本科生、远程教学“医院管理前沿”版块开展教学,还应邀到全国的医院管理论坛、学术大会、医学会专委会年会、医院干部培训中演讲报告300多场次。学术带头人廖志林的医院传播管理专著《当医者遭遇记者――医院传播战略之新闻危机公关》,年内将出版发行。

目前,华西医院自媒体的开发和应用已走在全国医疗机构前列。2014年,医院申报的“微博矩阵在医院传播中的应用与实践”项目获得亚洲医院管理大会卓越奖,这是中国乃至亚洲医院公共关系领域的唯一获奖项目。同年,医院官方微信获得“四川政务微信十强”,而且长期在中国医院官方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上排名全国前五强。

与此同时,医院还采取“在环境中感染、在活动中升华、在产品中固化、在科室中沉淀”的方式方法,大力加强“华西文化”氛围营造,收到了一举两得之功效:既净化了心灵、升华了境界,又影响了百姓、造福了患者。

狠抓质量 构筑患者“生命线”

“患者以命相托,责任重如泰山。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建设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大意和侥幸,否则将造成难以弥补的严重后果。”副院长程南生谈起这一话题感触颇深,“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医院赖以生存之本,同时也是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准绳,从完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推进医疗管理模式创新、完善质量安全考评体系等方面入手,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治疗与安全,永远在路上!”

为进一步加强对病历的管理,医院自主开发了“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病历质量监控系统”。利用HIS系统在医生、护士工作站微机书写电子病历的条件下,通过对全程病历的流程监控、在线提示、智能判别和信息反馈等实时质量控制的方法,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现状,对病历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等内容逐项设计,提供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字段和时限等进行实时病历质量控制。该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改变了病历质量的监控模式,即由靠质控医生抽查较少的病历数,到现在的电脑全面检查病历,达到了及时、省时、省力、覆盖面广的目的,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医生对病历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华西医院对处方和合理用药进行严格管理,制定《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监督管理的各级部门及工作职责,借助HIS系统统一处方格式、规范医生处方行为,实施培训、考核和授权。药学部门严格执行处方审核和调配操作,并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持续改进合理用药管控系统,不断提高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医院建立健全《处方点评制度》,明确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部门及职责,建立由药学、临床医学、院感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坚持每周由医教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对药房提供的典型不合格处方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医嘱和门诊处方。除了上述部门相关领导和人员参加外,还根据发现问题的具体情况由相关科室医生或主任及信息工程师参加,对临床药师干预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复议和讨论,对问题进行整改、通告、反馈等,点评结果与临床科室工作绩效考核挂钩。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情况,医院改变原有的数据收集方式,避免误漏。医疗质控科于2015年2月与信息中心协作开发“非计划再次手术实时监控模块”,通过变更非计划再次手术数据的采集方法,建设非计划再次手术数据库,为医院决策、医疗质量分析、不良事件预警、临床科研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撑。该模块已于2015年6月开始纳入试运行,目前已能做到对全院任意时段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医院加强医疗质量建设的事例不胜枚举,正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强学科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华西医院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传承创新、追求卓越。学科建设规划以“全面提升,重点发展”为目标,以人才团队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抓手,以体制改革和平台构建为重点,以管理创新赢得持续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国际知名,国内领先,人民满意”的整体发展战略。

副院长龚启勇告诉记者,学科建设是医院的“一把手工程”,李为民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为了达成预期的学科建设目标,医院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三级学科调研,对相关学科的人才团队、优势亚专业、业务管理运行效率、医疗新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国际合作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因此,医院务须看实情、摆数据、找差距,客观分析学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传承创新,差异发展。

医院大力实施“1-3-5工程”,推动学科卓越发展。每年投入1亿元,在交叉学科、三级学科、特色专病、亚专业以及专项技术等方面,以创建国际一流、全国前三、全国前五的三级学科、亚专业或特色专病为目标,促使学科的国际国内声誉、临床技术水平、人才梯队、优势方向、研究课题、高水平研究论文和成果及转化取得领先。

人才是兴院之基,兴科之本。医院建立人才培养基金,用以资助中青年员工鼓励并资助员工在职提升学历学位、加强国内外高水平单位进修学习等赴国(境)外高水平单位进修访学、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实施5年来,共计资助400余位中青年员工赴国(境)外进修访学、参会,资助人数50余人赴国内高水平医疗单位进修专项技术,在职提升学历/学位方面,近三年有近200名员工在职提升到硕士或博士学位。

在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30余个医院开放实验室基础上,医院不断加强整合和优化、建设学科公共支撑平台,以建设“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契机,有效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 。

通过上下一心,持续用力,华西医院的“强科梦”逐一得以实现。

人才梯队逐渐完善,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多学科背景的教授及副教授700余位,引进“”特聘教授11人,长江学者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吸引非华裔外籍科学家5人,与包括诺贝尔奖得主、 美国科学院院士等一大批国外著名科学家交流与合作。

优势学科初具规模,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2个;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2012年),临床医学并列第四,中西医结合列第四,护理学第二。

科研业绩不断增长,学科产出不断增加。近五年,自然科学基金不断增长,2014年达到126项;获得部级重大或重点课题100余项,牵头的单项大于500万的项目20余项,每年科研总经费超过2亿元;2014年发表SCI论文1092篇;自主研发并转让的生物治疗、再生医学产品60余项,专利实施转化52项。形成了医产学研合作、企业早期参与、前沿研究的创新成果快速向产业化转移的良好机制;已与近40家企业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学科平台得以拓展,医院牵头的“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成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

信息化 华西腾飞新动力

“信息化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抢占了信息化制高点,谁就赢得了先机,不仅可以使决策者变成‘千里眼’‘顺风耳’,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优化就医流程、方便患者就医,以及提高保障能力等等。”李为民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医院目前投入使用的系统有HIS、LIS、PACS、电子病历、院感系统手麻系统、超声系统一卡通系统、OA系统、人力资源系统、HERP系统等30多个应用系统,各系统之间通过数据总线进行通信,实现互联互通。

医院的决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平台及数据仓库建设,完成院内多个业务数据主题的开发与优化工作。开发数据仪表盘等功能对医院运营数据进行同比、环比等直观呈现,提供趋势图、构成比等分析,为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及数据分析服务。针对医院临床科研病种查询需要,设计并开发临床科研自助查询系统,用户通过简单书写病种检索条件,即可快速、方便、灵活定位到目标病种人群,方便临床医生自助、快速获取临床资料进行科研活动。

上线的一卡通系统、OA系统、人力资源系统、HERP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院内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流程追踪、高效地协同工作,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模式。

通过开展多渠道预约诊疗,拓宽信息查询及费用结算渠道,提供集检验、放射、超声、病理、核医学等多系统检查报告于一体的自助报告打印设备,优化院内业务流程、院内无线网络覆盖上线患者服务系统,有效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

同时,华西医院还依托信息化平台的有力支撑,在设备采购、物资配送、耗材管控、设备维保等方面持续推动改革,构建起一套现代化的后勤保障体系,充分保障了医院业务的高速发展,成为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并获中国医院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和新高度上,“接棒”领跑华西医院两年多的院长李为民无限感慨地说:“我既感责任重大,又感使命光荣。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照此发展,华西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

上一篇:三明医改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杨俊:创新型管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