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快乐计算,感受数学魅力

时间:2022-06-05 01:16:06

经历快乐计算,感受数学魅力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数的运算知识容量占据了现行小学数学的绝大部分空间,使得数学成为全人类的通用语言,从而奠定了它在各学科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但在众多教师和学生眼里,计算与“枯燥”、“机械”等脱不了关系。由校内走到校外,教研课中我们难觅计算课的踪影,把计算课上“活”实在难!学生普遍不喜欢上计算课,更厌倦、害怕做毫无生气的计算题,不愿埋在计算的“苦海”中。计算似乎成了教师和学生的“苦差”。如何使“刻板”的计算变鲜活、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浅议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巧导——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应在具体的情境中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随着新课标理念深入教学第一线,为计算教学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在教学中我们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的资源,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力求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一定开放性、挑战性、探索性的教学情景,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感受、发现、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如我在教学2的乘法口诀,利用学生课前已能熟练背诵、运用5的乘法口诀的知识经验,对5的乘法口诀的变化规律也了如指掌的基础上,创设了“我怎样为家里长辈分月饼”的情景:(每个分成两块)

充分尊重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巧练——抓住实质,形成技能

实践教学中,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计算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要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算法的训练可以淡化退场。学生理解算理后,算法应转化为“对象”。必要的练习是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达到计算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为激起学生的计算兴趣,我通常采用本班学生名字编题,如学生学习资料中有这样一道题:算算商品的价格比原来便宜多少钱。我把此题略作改动,同学们熟悉的名字展现在大家面前,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帮助其中两位或以上的同学解决问题,切实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此时的计算,学生是轻松的、快乐的,教师自然也乐在其中。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爱好欠稳定、欠持久的特点,我允许学生抄大数时“口是心非”,用读电话号码的方式记数,用“一看二记三写”的方法写数,以防止学生抄错题。如“1010-960”,这题可分两段抄写:1010看清后默记“一零一零”,随手写1010;再看清默记“减九六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计算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如果连续做过量的计算题往往会适得其反。对于计算题我通常采用自由选题(两道或以上)、男女分组(上下各三题)、左右分组(上下各三题)等方法,不让学生觉得计算多、不让学生觉得计算苦,反而在计算的过程中享受分组竞赛的乐趣——比整洁、比速度、比准确。此外,练习设计要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基础题能使学困生重拾自信,发展题能使学优生跃出计算的框框学数学,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巧改错——磨刀不误砍柴工

现在很多学生出错后,自觉地形成了分三步进行改错的习惯。第一步,查找错误原因,写出原因分析或进行操作演示;第二步对原题进行改错;第三步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如:学生杭某错了一道题:192+58=240 她是这样改错的:

原因:192+58我把8+2等于10向十位进1那个小1忘了加,所以我才把192+58算成个(了)240,最后对了的得数是250。

改错:192+58=250

出题: 176+49=225 223+67=290 377+56=433

589+89=678 976+99=1075

如:学生丁某错了一道题:900-838=162(只)她是这样改错的:

原因:900-800=100,然后100-38,应该等于62,而我写的是162,现在我明白了,900-838=62

改错:900-838=62

出题:500-492=8 900-132=768 500-499=1

800-231=569 600-311=289

这样的改错,虽然麻烦一些,但能确保改错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较好地克服了同样的错误重复出现的现象。

四、巧评——情感交汇,畅享成功

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教学才能取得如期效果。计算的结果往往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百花齐放,但教师对学生计算的评价切不可保守单一。课堂上,我毫不吝啬地给学生送上善意的微笑、亲切的谈话、温馨的提醒、多方位的鼓励,让学生感觉老师常常关注他们的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书面作业的评价,我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一个“√”见不到多少温情,而一个“×”则透出些许冷漠的道理,对计算正确率较高的学生多鼓励,对常易出错的学生多提醒,使学生坚信一个信条:认真加细心等于成功!学生在此过程中耳濡目染,学会对他人以及对自己个人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教材中森林医生——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检查的结果,为小动物做对的题奖一幅漂亮的简笔画或送一句温馨语句:“你真棒!”“是金子一定发光!”“好!“真细心!”……,对自己作业的评价更是精彩纷呈:“真粗心,没写横式得数!”“要细心!”“不要骄傲,努力吧!”“继续加油!”“哈哈,

不错!”“上次做到了,这次不要骄傲!”“ 我开心!”……(摘自学生作业本中的自评) 与此同时别忘了家长这支中坚力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能使教学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家长鼓励的语句也能使学生时时对照自查、欣喜不已。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畅想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师只有带着快乐的心情教计算,带着快乐的心情做计算,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改计算错题,数学课堂才会魅力四射,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主阵地。

备注:高炳杰现工作单位山东省诸城市明诚学校

上一篇: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 下一篇:增强大学反应力 办人民满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