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兴趣的诱发策略

时间:2022-06-05 12:28:4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兴趣的诱发策略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诱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主要有以下策略: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游戏活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82-01

苏霍姆林斯基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策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在让学生感知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在感知课文内容后提问:《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头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人组,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这种教学设计,给了学生选择内容的空间,给学生合作的空间,给了学生发言的空间,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不但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芦花荡》一文时,先播放《小兵张嘎》片尾曲 ,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是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回答)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再呈现课题:《芦花荡》。最后播放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三、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听教师讲,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被动地接受。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四、以游戏活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设计游戏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例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1)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2)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3)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上一篇:中学语文如何用读和写来带动教学 下一篇:基于劳动交换论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