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的防治

时间:2022-06-05 10:59:55

鸡球虫病是由多种鸡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以10日龄以上的雏鸡最为易感,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性肠炎、便血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可高达50~70%,死亡率达20~30%,对养鸡业的危害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相当惊人的。

一、病原

鸡球虫病是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原虫是单细胞结构主要由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组成,并且具有与多细胞动物相似的各种生理活动,如代谢、生殖、运动、感觉反应性等等。原虫的种类很多,形态各异,大小差别也很大,寄生性原虫都是比较小的,肉眼看不到,有的只有1~2μm,有的达100多μm,平均都在50μm以下。寄生性原虫病对宿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原虫病包括球虫病、弓浆虫病、住肉子孢虫病、血变原虫病、住白细胞虫病、疟原虫病、组织滴虫病、毛滴虫病、鞭虫病和锥虫病等。但在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是球虫病、住白细胞虫病、组织滴虫病和弓浆虫病。对雏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绶慢;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但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

二、流行特点

卵囊的抵抗力非常强,在土壤中可保持活力达4~9个月,在有树荫的运动场上可生存15~18个月,各品种鸡均有易感性,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很高,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成年鸡多为带虫者,成为传染源。鸡舍潮湿、拥挤、饲养管理不当及卫生条件差时,最易发病而且往往迅速波及全群。

三、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羽毛蓬松、鸡冠和可视黏膜苍白、粪便稀薄、腥臭,表面有鲜血覆盖,随病程延长、病鸡精神萎顿、双翅下垂、喜卧、嗜睡、拒食,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群日采食量下降1/3左右。

四、病理变化

前期突然发病死亡鸡只,体型和体重在同群中均较大,剖检可见胸肌苍白,肓肠内容物血样,肠壁增厚,浆膜出血。随病程延长,病死鸡逐渐消瘦、胸肌显著苍白,肓肠肿胀、增粗几倍、质地坚硬、内容物棕红色或暗红色凝血栓,偶见小肠病变,内含坏死剥脱的粘膜、血液、有气泡、气味恶臭,病变处肠粘膜出血、浆膜有密集小出血点或球虫增殖的白色小点。

五、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怀疑为本病时,须采取粪便(急性血便时往往找不到卵囊)或病变部的刮屑物少许,置载玻片上与甘油饱和盐水(等量混合液)1~2滴调和均匀,加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寻找卵囊。但也不能单纯粪检发现卵囊就确诊为球虫病,因为鸡群中隐性感染极为普通,必须结合症状得出诊断。

六、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球妥(妥曲珠利)饮水治疗量25㎎/L,每天1次,连饮3~5天或用三字球虫粉1%饮水,每天1次,连用3~5天,5天后可再重复用药1次。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在饮水中加0.5%海博莱胺基维他,以增强鸡只的机体免疫力,对促进病鸡的康复有较好的作用。治疗3~5天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七、预防

1、保持环境卫生:鸡舍要每天定时打扫,保持清洁干燥,受潮垫料也要及时更换,水槽、食槽、鸡笼等用具都应定期彻底清扫冲冼墙壁,地面要用20%生石灰水或2%来苏水儿进行消毒。饲养管理人员出入鸡舍应更换衣鞋,从而减少或杀灭鸡舍环境中的球虫卵囊防止其他孢子发育。

2、处理粪便:通常球虫卵囊随粪便排出后在一定条件下需1~3天,才能发育成有感染性的孢子卵囊。因此,鸡场中的粪便要在当天打扫清除,并运到远处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利用发酵产生的热和氨气杀死卵囊防止饲料和饮水被污染。

3、免疫预防:雏鸡在易感日龄2周后,就应该使用药物来预防球虫病,特别是在易感染阶段和流行季节更要注意预防用药,使用球虫疫苗进行球虫病的预防能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上一篇:一起雏鸡大肠杆菌病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稻鱼耳共育立体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