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道路工程中水泥稳定层施工技术的探究

时间:2022-06-05 09:27:06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水泥稳定层施工技术的探究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水泥稳定层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底基层和路面基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稳定层施工的技术、方法、工艺以及水泥稳定层控制要点及试验检测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水泥稳定层;施工技术;基层

基层施工是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市政道路施工的进程。在市政道路中,通常情况下都将水泥稳定层作为底基层和路面基层, 水泥稳定层力学性能优良,具有稳定性、整体性、抗冻性、耐久性以及和路面面层有较好的结合性;在修筑过程中通过对施工各重要环节的控制,不仅能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而且又能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1 工程概况

本道路为某小区扩建附属工程,主要是为该小区修建通行道路,道路路面的结构层包括最大粒径小于15的塘渣、25cm厚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8cm厚的粗粒式沥青混泥土型号为AC25,4cm厚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型号为AC13。

2 施工方法及工艺

2.1 水泥稳定粒料

水泥稳定粒料简称为水泥粒料,也可以称作水泥稳定级配集料。这里所说的集料指的是是由砾石、粉料和沙粒组成的,而且以沙粒和砾石为主要矿物混合料;目前工程上所用的水泥稳定粒料的最大粒径一般超过20mm,配置时一般要加入适量的石粉,之后加入水和水泥经过适当的搅拌后再进行压实养生至强度符合要求。水泥稳定粒料质量影响因素有:①配制时所用的粒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所用级配对于强度的影响;②水泥延迟时间和性质对水泥稳定粒料的压实度以及强度的影响;③养生时的温度以及条件对于水泥稳定粒料的影响。

2.2 粒料的施工摊铺以及整型碾压

水泥稳定粒料搅拌时应当选择强制性的搅拌机,搅拌时要把握好水泥稳定粒料的水泥用量以及含水量,没搅拌一盘都要做好记录,如果配制过程中出现偏差,应当立即纠正以达到准确的配比,从搅拌站到施工现场应使用自卸汽车进行运送;对于水泥稳定粒料的摊铺,应当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根据设计要求达到的干密度,并结合现场试压实验来确定松铺的厚度以及压实系数;摊铺机进行摊铺时要利用水准仪来控制好高程,使用直尺来检查摊铺的平整度,高程以及平整度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摊铺;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摊铺时,可使用平地机来配合整型,在摊铺工序结束后就应马上在初平的路段进行1遍快速碾压,以便能将潜在的不平整处暴露出来。

在对整型后的水泥稳定粒料碾压时,要根据所用压路机的轮距以及路的宽度来制定合理的碾压方案,对于道路两侧的路面应至少碾压2次以上;在压路机工作过程中,要保证水泥稳定层的表面不出现损伤,应严格避免压路在完成的路段进行急刹车和调头;压路机碾压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水泥稳定层表面的湿润,如果因天气炎热而导致水分散失过快,则需要及时的洒水以便保持湿润状态;在碾压施工中,若出现“起皮”、“松散”、“弹簧”等情况时,应立即将摊平过的水泥稳定粒料翻开,加入适量的水泥后重新搅拌,确保碾压效果达到施工设计要求;对于完成整型的水泥稳定层,碾压过程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以及水泥初凝前完成,进而保证稳定层的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能确保稳定层表面不出现轮胎压过的痕迹。

2.3 水泥稳定粒料的接缝处理

对于水泥稳定粒料的摊铺应保持连续,若出现2h以上的中断,则应沿着路面横向设置接缝;通过人工手段将道路末段的水泥稳定粒料整平,紧靠末端出放置2根高度与压实后的水泥稳定粒料相同的方木,将紧靠方木的水泥稳定粒料整平,亦可以考虑使用钢模来代替方木;将方木的另一侧使用碎石等材料进行回填,回填的物应略高出方木,之后再用机械设备将水泥稳定粒料压密实;纵向接缝的处理应在前一步施工时就进行,使用方木在靠近中央的一侧进行支撑,所用方木的高度应于水泥稳定粒料碾压后的厚度一样;在水泥粒料完成养生后便可拆除纵横向的方木。

2.4 水泥稳定层的养生

在每一个路段的水泥稳定粒料完成碾压工序后,经监理人员检查合格后就可以进行养生;养生时应优先选择湿砂铺层养生,所铺砂层的厚度在8cm左右为宜,平铺完砂层后应立即向砂层均匀洒水,并在整个水泥稳定层养生过程中要保持砂层的湿润,严厉禁止使用粘土进行覆盖养生,在水泥稳定层完成养生后,应尽快将表面覆盖物清楚以便下一步的施工。

3 水泥稳定层控制要点及试验检测注意事项:

3.1 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达标

治理方法:加强进场水泥的验收和复检,无合格证的水泥不予验收,复检不合格的水泥禁止使用。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防止偷工减料。加强搅拌设备的计量检测,保证计量精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加强砂(石屑)、石原材料检验,但砂(石屑)、石原材料改变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

3.2 摊铺时粗细分离

现象:摊铺时粗细料离析,出现梅花(粗料集中)砂窝(细料集中)

危害:强度不均匀的基层,易从薄弱环节过早破坏。

治理方法: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保证搅拌过程的规范性;定期对搅拌机的计量装置进行检定,确保其计量精度;摊铺前对已离析的混合料人工重新搅拌;如果在碾压过程发现粗细集料集中现象,将其挖除,分别掺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3.3 压实度较差

治理方法:加强搅拌设备的计量检定,保证其计量精度;因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水份损失,搅拌时用水量原则上按大于最佳含水2%~3%进行控制;加强砂(石屑)、石原材料检测,当砂(石屑)、石原材料改变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确保碾压过程的规范性。

3.4 基层出现松散现象

治理方法: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混合料养生重要性的认识,严肃技术纪律,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混合料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状态下养生的规定。养生时间控制不少于7d或养护至铺筑上层面层时为止;如施工区域封闭交通,则严禁施工车辆在已形成的基层面上通行;如施工区域未封闭交通,则尽可能在结构层外修筑临时便道让车辆通行,如确无法避免,则至少保证限制重车通行;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教育,保证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严禁压路机在已碾压成活的基层面上转弯、掉头。

3.5 平整度差

治理方法:加强混合料拌制过程的规范性;混合料卸料后如发现均匀性差,则人工重新拌合;加强基层碾压的规范性,不允许出现轮迹现象;碾压结束后,严禁压路机停放在刚成活的基层面上;采用拉线控制虚铺高度,除纵向拉线控制外,强调横向拉流动线进行检测,发现有低洼处时,在碾压前及时填补;加强技术教育,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

3.6 标高控制差

治理方法:加强技术教育,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加强基层顶面高程控制点的测量复核工作,确保其准确性,对控点的密度则考虑为:有竖曲线段每10m放样一点;按照规范再根据施工经验确定基层的虚铺系数,基层碾压后及时检测高程并及时调整虚铺系数;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教育,强调拉线后的校对工作。

总之,在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水泥稳定层施工时,应当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以及操作流程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这样做不仅保证了水泥稳定层的工程质量,避免出现因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确保工程能按期完工。

参考文献:

[1]姚昱晨.市政道路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

[2]祝东圣.水泥稳定层施工中的离析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J].黄山学院学报,2007(5),109-110.

[3]张朝贵.施工中水泥稳定层的质量与控制[J].建筑施工,2009(9),192-192.

[4]雷达.浅议市政道路水泥稳定层施工[J].市政建设,2009(6),144-144.

上一篇:关于城市道桥的施工与养护技术探究 下一篇:试论市政道路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