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一例

时间:2022-06-05 07:54:4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8.022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

通信作者:杜施霖,Email: 患者男,58岁,因“咳嗽、痰血2周”于2012年4月2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2周前无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后出现发热、胸痛,当地医院胸部CT见“斑片、结节状高密度影”,按照“重症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转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入院时体温38.7℃,呼吸30次/min,两肺底可闻及湿音。血常规WBC 8.7×109 L-1、N 89.3%,肾功能正常,胸部CT平扫(图1)见“多发不规则片絮模糊影、支气管充气影”,考虑“肺炎”给予三代头孢抗感染治疗后,未见好转。入院第3天血常规WBC 10.82×109 L-1、N 83.1%,CRP 50.2(正常值

讨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等多个脏器,常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MPA多见于男性,多于50~60岁发病,国外发病率为(1~3)/10万人,我国发病率尚不清楚。MPA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及胸部CT表现缺乏特异性,较易误诊漏诊。文献报道,30%~50%的MPA患者以肺部受累为首发表现。胸部CT可表现为两肺多发或弥漫性高密度影,或呈弥漫性网格状改变。ANCA是诊断MPA及监测病情活动的重要指标,pANCA合并MPO抗体阳性可临床诊断MPA,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9%。MPA典型的肾脏病理改变是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

A:入院第1天胸部CT表现,两肺多发不规则片絮高密度模糊影;B: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CT表现,两肺散在片絮高密度影

图1胸部CT表现

A:见大细胞性新月体,及袢纤维素样坏死;B:节段性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肾小血管管壁增厚

图2肾脏穿刺组织病理HE染色图片(HE×400) 本病例初始考虑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给予抗炎治疗后,未见好转,病程中出现血尿,结合血清免疫学检查及肾穿刺病理结果,综合判断患者并非CAP,而是以肺部受累为首发表现,继之累及肾脏的MPA。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及肺部病灶明显好转。因MPA复发率较高,1年内复发率可达到30%左右,且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达50%以上,故应加以重视,需定期随访。

(收稿日期:2013-03-28)

上一篇:数字化农村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初探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饮食调节注重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