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

时间:2022-06-05 04:27:37

巧妙的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

我始终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把握全局,突出亮点,以点带面。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围绕重难点,巧妙设计关键问题,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门教学艺术。通过巧妙的设计问题和灵活有效的解决问题,既能活跃课堂氛围,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也能有效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动性,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记得四年前听一位老师讲《安塞腰鼓》,是在宁夏固原一中参加全市优质课大赛,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孩子,而且一连听了五节课,学生都昏昏沉沉的,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开讲了,他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安塞腰鼓是陕北人的骄傲,把枯燥的文字读出韵味,还原腰鼓的气势却是我们的自豪,同学们不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吗?”在老师的示范鼓励引导下,孩子们跃跃欲试,先后有十几位学生拿起话筒,声情并茂地展示了朗读能力,也说出了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处理朗读语调的理由,由于该老师的适时夸奖给予引导,以致出现学生争抢话筒,争相表现的热闹场面,课堂气氛一扫沉闷而变得很活跃,这节课于此时达到了高潮。事后回想,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而且以朗读促理解,从理解到体验,对安塞腰鼓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和感情诉求有了直观的体会,课文的重难点就这样得以突破,一堂示范课也因此取得很大的成功

无独有偶,这学期我又听另一位老师讲示范课,还是《安塞腰鼓》,正当我浮想于四年前那位老师的那堂课而欲比较今天这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技巧时,只见这位老师在一连串司空见惯的作者介绍字词梳理听读课文概述感受之后,不慌不忙的推出了压轴设计:“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句子,试着读一读,并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不用说,这个设计一下子吸引得学生如过江之鲫,争相踊跃,再加上老师春风拂面的笑容,妙语连珠的点评,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释放,教学气氛空前活跃,形成了高潮,教学效果出奇的好,也博得了听课老师由衷的赞叹。

实践证明,巧妙的问题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意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一个好的问题设计,不但有助于实现课本内容的串联和重难点的突破,而且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想上的波澜,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产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更能活跃课堂,引发激情,在教学中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鲫鱼过江竞踊跃”的效果。

两周前,我给学生讲《马》这一课,在导入环节,为了引起学生对马的知识联想,以便更快进入文本,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哪些与马有关的成语、俗语、谚语、诗词、故事,我们来比一比”,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把学生划分成两大组,搞“知识擂台赛”,并且规定每人只准说一个知识点。没想到后来的发展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发言过分积极,并且口若悬河,互不相让,总要压住对方才肯罢休,关于“马的知识”滔滔不绝,很多学生在工具书上查到一个知识点,立马站起来要胜过对方。“擂台赛”进行了十几分钟,同学们你争我抢,不胜对方决不罢休,场面几近失控。一个“导入”环节就用去了十几分钟,后面的教学过程有多紧张就不言而喻了。过后想想,原本这节课的内容是要讲驯马和野马的对比的,可是我的问题设计围绕着“马的知识”出题,尽管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却偏离了课文核心内容,变成了华而不实无法控制的噱头,这样的设计就不够巧妙。

可见,“问题设计”的确是一门值得思索的教学艺术。

上一篇:博客让作文评价更有实效 下一篇:让初一的学生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