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时间:2022-06-05 04:04:02

今年以来,多家报纸都在筹备重大的改版。有的已经推出,有的即将推出。那么,为什么要这样不断地推出改版举动和改革动作呢?

应该说,改版的社会文化背景非常深刻。作为新闻人。从事传媒产业的社会分工,新闻除了是谋生职业以外,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我们对待客观世界的一种处世的方法。应该说献身新闻和从事新闻是有区别的。如果仅仅作为一种职业、谋生的手段,那么你可以讲,我是从事新闻业的。但是你要是把它上升到人生态度,上升到哲学理念,应该讲“献身”二字更加深刻,也更加准确。

献身新闻事业,它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不断地进取,做新闻就要进取,没有进取,就不是新闻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从事新闻这项工作,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应有的基本态度里就包含了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规定性。

俗话讲,“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这个“望海之心”就是一泻千里,朝着事业的“蓝海”前进的内在动力。而不是“一库死水”,在静态的状态下固步自封。长江之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奔腾向前,在奔腾向前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净化、自我积蓄能量的动力。这是我们职业、岗位、社会分工所具有的规定性。应该具有的选择。

凡是优秀的报纸,改版的举动都是不断地推出的。远的像南方日报、上海的报纸以及北京一些优秀的报纸,最近几年改版的路数是一轮接一轮。包括像南方日报这样的机关报,已经是第七次改版了。其他一些优秀报纸都是每通过一次改版,就提升一次核心竞争力,把握市场的主动,更加广阔地获得读者的认可,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所以,我们要把改版看作我们事业发展链环中间非常重要的一环,缺少这一环,缺少不断改进改版的链环,我们就不可能组成一个事业的有力的长链。

从客观形势来讲,改版也是形势逼得我们不得不改:广大读者的内在要求迫使我们不能不改:市场竞争的格局也使得我们不得不改。这都是客观形势使然。作为一份报纸,首先它的社会功能是新闻,以新闻的方式来为社会发展服务。在服务的理念上来讲,最近几年蕴酿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有些变化,已经被敏感的报纸、传媒集团自觉地应用。因此,他们都走在了前面。目前除了党报更加注重提高主流的舆论引导力这个前提之下。全面改进报道方式和文风这个普遍现象之外,都市类的报纸、市民类的报纸、晚报类的报纸也都在走主流化转型之路。所谓主流化转型,并不是抛弃对一般群众的关心关怀而孤芳自赏,搞脱离群众的新闻宣传,而是在新闻竞争中主动去适应广大群众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努力在关键时刻,运用主流媒体提供认知世界的主流渠道,同时也通过主流媒体来反映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主流态度。

最近若干年。中国新闻界在理论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比如,关于公信力的认识,党中央特别是锦涛同志,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把公信力作为我们党新闻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式提出来。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这和我们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党在用人方面的公信度,司法审判方面的公信度的追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工作都要通过具有公信力的影响来获得逻辑的高度,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认同、信服、信赖。那么我们办报也不能离开对公信力的追求。再比如。在办报的指导思想上,提出的“陪伴草根”这样一个观点,它的出发点就是。新闻虽然并不掌握行政资源,新闻虽然不能给老百姓、给社会直接有形的援助。但是陪伴本就是一种援助,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上、行为上不可取代的援助。最近,吴邦国委员长到湖北代表团参加讨论时就提到,党的领导干部和我们做基层工作的人。要多跟广大的“草根”群众在一起,听一听他们讲什么。“听”可能不一定就解决了。但是人民群众信任感就会由然而生。如果你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群众没有一个讲述、宣泄的渠道,久而久之就会酿成一些深刻社会矛盾。新闻人也是一样,我们的记者和广大基层老百姓面对面接触。通过我们的媒体反映他们的生活。尽管这种反映不一定能直接解决什么问题,但这个反映本身是媒体的功能。是我们获得广大读者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的、无间隙的、时时的、准确的“陪伴草根”。就成为目前都市报在转型中间的一个重要取向。

一个举动的背后。都有一些理念的支撑。例如“新闻复盘”方法。在跟网络媒体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新闻并不只是以报道新发生的事实为唯一选择。新闻可以像下棋的复盘一样,事件进程之中,你可以利用文字对事件进行阶段性的回顾,使得读者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获得回顾新闻的这样一种服务,这就是一般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不容易做到的。“新闻复盘”这样一个理念,已成为《南方周末》一个自觉应用的武器。汶川地震虽然只发生了十天。南方周末在九天的时候就开始新闻复盘,他们发了《汶川九歌》,九天来发生的一些什么事情,哪些事情是读者不知道的,或者知道知之不深的,第十天就告诉给读者。当时还讨论了用“九歌”这个“歌”字准不准确。后来讨论了一下,觉得我们的屈老夫子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并不是一个欢乐的歌。而是一个“哀民生之多艰”的诗章,完全可借用。出了一个大一点的新闻事件,采用复盘的办法,是读者非常愿意接受的一种新闻策划。一种报纸的有效的工作方式。

新闻复盘也有多种方法,不见得就是按时间倒叙。也可以人物复盘。选择这个事件中间最有特点的一个人,以人代事。汶川地震中间抓住一个人。这一个人从地震的那一刻到某一处时段,他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以人带事,也是可以的。从指导思想上来讲,这也是以一个棋子的经历。反映满盘的风云。但是如果我们的决策者、我们的写作者没有这种意识,那你可能就像一个蚂蚱到处跳,跳得都是点状的东西,形不成有机的联系。中国古作法之一叫“草灰蛇线”法,什么叫“草灰蛇线”呢?就是草木灰点成的一条蛇,看起来不是一条蛇,实际上匠心独运,隐含的是有机的联系。我提到这些理念的变化,都是中国的报界已经出现、不是说说而已的变化。

改版,理念先行非常重要。过去老话讲,“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一时的胜负可以搞点超常的动作。或者搞点违规的行为。或者是搞点个人关系,可能得一时之利,但千秋的胜负在于理。这个“理”就是深深地植根于办报理念和读者对我们的口碑之中。不可能说一个市委书记订一份某报,回家去他的儿子就只看某报。他儿子即使家里没有某报,也会在报摊上去买,或者是在朋友家去看。我想这个道理一定要想清楚,不能两个眼睛只盯住行政的力量。

我们改版不是盲目改,而是因时而动,因理而循,使我们的改版站在逻辑的高点上,站在时代和群众需求的客观运动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改得有道理,改得有方向。同时改的动作才能动静得当,获得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期刊品牌建设之路 下一篇:改版思路与区域报纸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