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时间:2022-06-05 03:06:38

摘要: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盐酸伊托必利,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治疗,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关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显著(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奥美拉唑:盐酸伊托必利: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上消化道功能异常与运动障碍造成胃酸、蛋白酶等物质反流所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内镜下显示食管糜烂或溃烂,若病情迁延,极易诱导癌变。临床研究显示,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c食管暴露时间具有直接的关系。目前,临床常选用抑酸与促动力药物联合治疗该病。奥美拉唑是反流性食管炎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具有强力的抑酸功能;伊托必利可有效增强消化道动力,有学者提出,两者联用可取得较佳疗效。本研究即深入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46.8±5.4)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7.2±4.9)岁。所有患者病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反流、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疼痛等。排除2个月内服用促质子泵抑制剂或动力药者、同类药物过敏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伊托必利与法莫替丁治疗。用法用量:餐后口服法莫替丁片(哈药集团三精千鹤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44),20mg/次2次/d;餐前服用盐酸伊托必利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20030195),5mg/次,3次/d。实验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用法用量:餐前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北京亚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096),20mg欣,2次/d;盐酸伊托必利片用法同对照组。两组均持续治疗8w。

1.3疗效评价 ①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程度对其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反流、反酸、胸后骨灼痛等。运用5级评分法。显效:胃镜检查黏膜炎症基本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80%;有效:局部黏膜炎症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积分减少>50%;无效:胃镜检查黏膜炎症未改善,临床症状积分未减少,甚至增加。②不良反应:腹痛、腹胀、轻微腹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不良反应 实验组出现腹痛与轻微腹泻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2/45);对照组出现轻微腹泻1例、腹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x2=0.000,P>0.05)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病变因素多样,其发病机制多与腐蚀性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消化道,进而对黏膜组织及抗反流阻碍力造成损伤有关。消化道黏膜的受损程度与胃酸的反流状况呈正相关。但多数患者不仅胃酸反流过多,还常常合并胃排空延缓、食管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应兼顾各种因素,以抑酸为主,促进胃动力为辅,以最大限度的增强疗效。

目前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主导方案为抑酸及促进胃动力,旨在减轻患者症状,控制反流,减低食管粘膜的受损程度,提高食管粘膜抗反流的防御功能,最终实现治愈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传统抑酸药物如法莫替丁可有效减少胃酸分量,尤其是抑制空腹及夜间胃酸的分泌量,从而显著缓解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奥美拉唑作为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药效持续时间更长,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显著(P0.05),表明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身体条件、饮食习惯、合并疾病等制订具体的治疗方案,充分评估各种影响因素,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疗,进而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消化系统运动,加速胃排空,进而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保障患者预后的意义。

上一篇: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特需病房的应用实践 下一篇: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