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中国重卡之梦

时间:2022-06-05 12:37:08

追赶中国重卡之梦

“从2007年起,利用三年时间,使中国重汽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把中国重汽建设成为民族重卡的旗帜,真正实现吴邦国委员长的期望,使中国重汽成为世界知名、国内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2007年中国重汽商务大会上,董事长马纯济的讲话掷地有声。

中国现在已成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但由于高端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不足,很少有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这成了“中国制造”的软肋。汽车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尤其作为生产装备的重型卡车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重型汽车行业的排头兵――中国重汽自觉加压、勇挑重担,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尊严联系起来,力争打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

“中国重卡之梦”让多少中国重汽人为之鞠躬尽瘁,奋斗不已!

1960年,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诞生在黄河岸边的济南汽车制造厂,委员长亲笔题词“黄河”!那一刻,整个中华民族都振奋了。

1980年,自主研发的第一辆10吨级重型汽车-黄河JN162,成为当时国内重型汽车的主导产品。

1983年,中国重汽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签订了技术合同,引进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这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至今也是唯一一个汽车整车技术引进项目,1989年开始实现国产化并投放市场,无论是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曾让中国重汽稳居行业老大的地位!

但是,在近二十年的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中,斯太尔技术已呈现颓势,中国需要更适合国情的新型重卡,中国也必须创立自主研发的民族重卡品牌。中国重型汽车已经开始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新世纪的中国重汽人理应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谱写民族品牌的新篇章。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大量的同质化产品,中国重汽认真分析形势,扬长避短,不断开拓。技术中心主任出身的总经理蔡东,针对市场的变化敏锐的指出:“产品要适应市场要求,否则再强大的网络、再完善的服务也没有用。如果现在的电视厂家还卖黑白电视,那结果可想而知。因此,产品首先要‘好’!”“好”,既是先进技术的体现,又要有先进工艺的保障。为了这个“好”字,多少技术人员夜不能寐!多少生产工人加班加点,为了能让用户从心底喊出这个“好”字!蔡总和技术人员定期到使用现场走访司机,到汽车修理厂和师傅们探讨技术方案,到合作单位实地考察车辆使用情况……大量、长期的试验和调查为产品的改进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大、地理环境迥异,而出口国外的车辆同样遇到地形复杂多变的问题,要想让用户说出这个“好”字,只有不断地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打破发达国家“胜者全得”的局面,必须走出去、“拿过来”,必须要在引进后学会消化、吸收、应用。中国重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一类汽车研究所,汇集了国内最优秀的重型汽车技术人才和一流的试验设备。为了提高创新能力,中国重汽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有选择、有重点地与重卡领域的巨头进行合作,把自主创新与必要引进有机结合起来。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以及后来曼公司的合作,让中国重汽始终保持了与国际先进企业对话的机会,在二十年持之以恒的学习、消化、吸收过程中,中国重汽已经迈上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设计一代”的新台阶。与沃尔沃公司的合资建厂,不仅让技术人员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而且与全球的零部件采购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祖国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牢牢掌握在手中。

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会爆发出一股不可遏止的能量。新重汽成立的第一年,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下,首先拿出了1000万元搞新车研制,这可是前几年科研投入的总和呀!科研人员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当年就研制出了“飞龙”汽车,虽然市场认可度不高,但却从此让中国重汽有了“飞”起来的信心。其后几年,科研投入的资金翻番增长:2003年,“斯太尔王”投放市场,中国重汽销量猛增;2004年,继续加大投入,上半年“黄河王子”投放市场后复苏了“黄河”品牌;2005年,“HOWO”投放市场,当年销量超过1万辆,创下了国内外新记录;2006年,“金王子”亮相后,在“黄河王子”的基础上销量增长了300%;2007年,中国重汽再次发力,一举将65项新技术用于全面改进和提升中国重汽产品品质,真正实现换代产品的“成熟、安全、可靠、节能”。

中国重汽,挥起自己的拳头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2004年10月18日,当蔡东总经理亲自驾驶的HOWO重卡驶下生产线时,中国重汽就为“国际化战略”准备下了破冰利刃。HOWO重卡以其全新的产品设计概念和已达到的技术水准,不仅引领国内重卡技术潮流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而且让SINOTRUK的品牌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很容易受到反倾销等技术性壁垒的制约。之前,中国重汽副总经理韦志海在国外开拓市场时,就接到了外国公司的法律意见书,告中国重汽侵权!这当头一棒,让中国重汽明白了: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当你利用引进技术生产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就威胁到了人家的利益,矛盾就产生了。依靠别人没有出路,只有丢掉别人的拐杖,走自己的路,才有前途!有了HOWO这样叫得响的产品,2006年中国重汽出口整车6000多辆,SINOTRUK的身影已经走向了世界。

2007年将是中国重汽不平凡的一年。HOWO产品的推出以及产品技术的全面提升,让多年以来的重型卡车超越了斯太尔技术平台,这是国内重卡一个划时代的重大突破。发动机的成功切换,让中国重汽非但没有在危机和流言中倒下,反而以破为立,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质变期。

2007年,中国重汽确立了整车节油新概念,将实现全车各改进、改良部位的同步降耗节油。不但发动机更加节油,而且通过改进制动系统以减少制动能耗和轮胎磨损,从而更有效的降低油耗。

重型汽车行业格局质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斯太尔”时代亦将成为历史,今朝引领的是以中国重汽生产的HOWO和金王子等为代表的高端技术水平的全新重卡!

随着中国重汽国内外销量的不断增加,随着“中国重汽造”的重型卡车技术的不断提升,当年让多少人魂牵梦绕的“中国重卡之梦”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幻。

“天地大矣,前途辽矣。”让东方的巨人,托起新的希望,托起明天的太阳!

上一篇:电子安全系统驱动汽车市场 下一篇:中国汽车市场战国形势分析――吉利汽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