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探析

时间:2022-06-04 09:57:20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探析

[摘 要] 由好莱坞导演巴兹-鲁曼执导的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将于2013年暑期重新翻拍上映。这部已经五次登上电影银幕的故事片根据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影片通过主人公的事业奋斗和爱情坎坷历程,感叹众多“美国梦”的覆灭。电影中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和技巧为观众津津乐道,摄影机下,内聚焦、全聚焦与外聚焦的多元化叙事模式巧妙结合、运用,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剖析人物内心世界,深化影片主题。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影片效果

一、影片简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好莱坞电影史上,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共有五个版本先后登上了电影银幕。1926年的默片电影问世最早,但如今只剩下两分钟的预告片,完整版本已难觅踪迹。1949年的电影版本票房收入不高,评论界也一片哗然。最为成功的改编电影是1974年版本,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最佳音乐和最佳女配角奖。

影片以20世纪的美国为背景,演绎了纸醉金迷、莺歌燕舞的浮夸生活以及这种大环境下主人公的爱情纠葛。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人面临空前的迷茫和失落,社会经济和政治陷入一片混乱,对文明崩塌的绝望与恐惧情绪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影片故事并没有突破东方爱情故事中典型的嫌贫爱富桥段,剧情设计上也无太多的特立独行之处。穷苦家庭出身的盖茨比在荣升少尉军官后,终于获得了漂亮姑娘黛西的芳心,但他到法国参战后,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寂寞难耐的黛西很快投向了汤姆的怀抱,一个低俗、粗鲁却富甲一方的男人。等盖茨比倒卖股票和私酒成为百万富翁后,他幻想着和女友重温旧梦,结果却遭到旧情人无比残酷的栽赃嫁祸,情人黛西开车故意撞死了汤姆的情人,却将所犯下的全部罪责推到盖茨比的身上。影片的最后,黛西和汤姆言归于好,开始新生活,而在盖茨比的葬礼上却一片冷清,讽刺又无奈。

电影中的盖茨比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他靠着艰苦创业的精神,白手起家,为人也慷慨无私,在生活中充满了创造性的热情,积极游走于事业和爱情之中,不断展开人生新的篇章,积极乐观地面对坎坷,用每一滴汗水装点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影片中多次提到“灰堆”,正是一种精神废墟的象征。影片真实表现了那个浮躁、焦急、迷惘的时代,理想和前途没有支撑,爱情没有保障。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深刻的:现实是梦想滋生的沃土,而美丽的幻想恰恰孕育于真实之中,夸张地说,世界的坚实基础有时仅仅建立在仙女的一双翅膀上之。

二、电影多元叙事聚焦的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一部故事片,剧情模式结构是建立在叙事框架之下的,而叙事的核心就是:由谁来讲故事。“聚焦”一词自法国学者热奈特提出以来,深受电影艺术界推崇,是观众欣赏影片赖以凭借的眼光,与叙事模式结合之后,衍生出三种主要的电影叙事方法。

影视作品是物质与精神的历史记忆,把事件与心理的过程结合在一起。如若叙事不当,影片的文本会带给影视传媒一种负荷,甚至成为沉重的压力。小说改编的电影注定无法脱离文本,叙事将带给影片新颖的阅读力量,成为银幕资产。影片以盖茨比为核心人物,围绕着描写他贫困、参军、奋斗、发迹的人生经历。豪华派对上的名流、花园里名媛的交谈、漂洋过海的童年好友、盖茨比和黛西的甜蜜爱情等都需要以一个或多个视角展示出来。特别是一些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场景,更需要独特的叙事手法,用画面包括风景、人物表情来叙事。例如影片最后,心中难言的孤独与焦虑使盖茨比倍感煎熬、无法化解,最后死在了威尔逊的枪口下,此时,另一主人公尼克伤痛不已,他一个人迷茫地坐在盖茨比经常漫步的海滩,静静地缅怀着那个逝去的人和那个遥远的世界,未来的某一天,在城市和利欲的喧哗中盖茨比终将被人们抛在脑后。

导演巴兹-鲁曼在叙事模式上采用了创新的多元化模式,他勇于突破传统电影情节讲述方式的单一视角,使叙述人称复杂多变、灵活多样,影片视角不断转换,跌宕起伏的维度贯穿于影片始终。总体而言,该片以内聚焦叙事模式为主,综合适量的外聚焦和全聚焦叙事手法,将形式与内容完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叙事模式更好地为主题表达和人物塑造服务。这种多元化叙事模式为1974年影片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种叙事模式的运用分析

(一)内聚焦模式

内聚焦模式又被称为“同视界式”或“人物视点式”,此片的大部分情节叙述就主要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内聚焦方式。叙事者仿佛寄居在了某个人物内心之中,他借助这个人物的力量和意识,特别是感官感受,通过视、听、想、感阐述和深入。影片中尼克・卡洛威作为关键人物成为共同的故事叙述者,既是讲述者又是关键人物。

影片开篇,尼克以一个见证人的身份引领观者认识影片的主人公,盖茨比、黛西、汤姆和他们的邻居及同学,使观者看到了“人物的真实活动”,倾听内心独白。如其中一个情节的描写中,时髦社会的男男女女在盖茨比家的草坪上寻欢作乐,那些一边欣赏鲜花一边喝着鸡尾酒的贵妇们,背后议论着“盖茨比是个酒贩子”。主人公尼克作为客观的叙事者,没有做出任何主观评价,只是默默地观察,真实地叙述,达到不偏不倚。通过尼克的眼睛和嘴巴,如盖茨比的真实身份、他的奋斗历程、他生前的浮华生活和死后的凄凉以及他与黛西的重逢、与汤姆的冲突等自然、客观地流露出来。

内聚焦的最大优点在于使读者融入影片故事之中。除了第一人称主导之外,还可以采用第二或第三人称对具体情节进行叙述。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第二人称叙事屡见不鲜,典型镜头是当尼克初次见到盖茨比,近距离审视他的外表时,影片以一段第二人称的台词独白展开:“他就在那里,心领神会地一笑,不得不承认,这是极为罕见的那种笑容,笑容里蕴涵着善意的表达,或许这种表情你一辈子也无法遇见几次。它开始是面对全部的永恒世界做出的,然后就在一刹那之间,突然凝注在你的身上,对你表现出无法预计或难以抗拒的偏爱。做出这种表情的人仿佛很了解你,恰好就是你日夜期盼希望着被别人了解的那个程度;它同时也相信你,就如同你心甘情愿地相信自己一样,你可以完全放心,你给他留下的印象正是最完美、最得意的时刻,你绝对希望展现给别人的那一时刻。”这一情节着重刻画了盖茨比的一个微笑,这种微笑阐释和铭记了生命中象征着真爱、温暖、希望与梦想的所有善意的表情符号,也传达着盖茨比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为今后他获得周围众人的诚服和赞扬做了承上启下的铺垫。用第二人称展开叙述有时候就像在和影片中的人物对话,它给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我们和尼克一样为盖茨比的人格魅力折服,这对之后主人公的刻画至关重要。

正如徐岱在他的《小说叙事学》中论述的那样:“内聚焦的最大优势在于明确地控制程度,控制着叙事者的演讲权限和活动范围。”这样进行的叙事,在形式上与电影观众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能够很大程度限缩,作品的真实之感也将增强。同时,在情节塑造上也保留了一些空白,提供想象的空间。

(二)全聚焦模式

全聚焦模式即零聚焦叙事手法,它作为一种传统的全知叙述方式,是不固定视角的。由叙述者自己自由地选取时空和角度,来进一步推动情节发展,有时俯瞰全貌,有时平行进军,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视不同时空内不同人物的潜意识。这种以上帝的视角品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叙述模式,基于其特点又被形象地比喻为“上帝之眼”。

影片中有许多以第一人称叙述而无法解释的场景描述,特别是刻画内心变化的情景。例如在讲述盖茨比与黛西的重逢时,男主人公目不转睛地凝望着黛西生活的地方,像把房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按照他所钟爱的那样重新评,在不安、局促和不可名状的欣喜之后,不能自持。这是尼克作为局外人对盖茨比的内心情感的窥探,是由外向内的叙事方式。在另一个情景中,盖茨比离开时,表情彷徨,尼克又一次走进了盖茨比的内心,鞭辟入里地进行心理描写。这是一段灵活运用第三人称全聚焦叙事的典范,大量的近景镜头、丰富的旁白叙述极大地渲染了盖茨比此时此刻的感受,引导着观影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心理全景展现出来,情节更加饱满。

用同样的叙事模式,尼克带我们进入影片中另两个人物的心理。盖茨比与汤姆之间为争夺黛西展开了激烈的冲突,黛西的心理波澜是重点,她犹豫不定,眼光在乔丹和尼克之间盘旋,仿佛并未打算做出什么选择。另一个情节汤姆在看出他的妻子与盖茨比之间充满爱意时,画面晃动不安,他的头脑陷入了慌乱。

影片故事中,起关键作用的三个人物都是用全聚焦的模式描写刻画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外化了角色复杂的心理变化,使观者更加充分把握戏剧冲突,也使叙述与画面、音乐、服装、场景融为一体。

(三)外聚焦模式

这种叙事模式的特点是从外部呈现人物和场景,叙事者作为局外人或旁观者出现,他们所了解的情况少于剧中人物。

影片中,尼克这个人物的定位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上帝,他的所见所闻是受到自身活动范围的限制的,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而为了继续推动情节发展,叙事必须交给影片中的其他人物掌控,让他们完成某一情节内容的讲述。例如,在盖茨比与黛西这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中,导演为了让观众看到盖茨比期望重修旧好的美好愿望,采用外聚焦模式。爱情故事发生在尼克熟识盖茨比之前,那么他就无法成为叙述者,而只能作为听众,和普通观众一起倾听盖茨比和黛西怎样相识、相知、相恋:那是金秋十月里的一天,我正向早已模糊的某一个地方走去,此时黛西在和一个军官说话,那个军官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那是每一个姑娘都渴望的眼神,直到这个时刻,我才把当年坐在白色跑车里和黛西交谈的那个军官与盖茨比完全等同起来。

同样,在主人公盖茨比讲述他漫长的事业历程和人生经历时以及盖茨比的父亲讲述儿子的童年梦想时,都采用了外聚焦模式。影片的主线叙述者尼克在这些场景中,退居幕后充当起旁观者的角色,并且没有进行任何个人主观的评价,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实原貌。外聚焦模式使影片叙述营造出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之感,不但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性,凸显了艺术的感染力,还丰富了原版剧本的内涵,使情节自然、完整、流畅地铺展开来、引人入胜。

四、结 语

毫无疑问,每一种叙事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和局限性。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导演突破单一叙述模式的缺陷,采用多元的叙事聚焦模式,更好地铺垫和发展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帮助观众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影片从当下虚无缥缈的承诺入手,企图窥探历史的本来面目,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重重矛盾,当青山绿水、田园牧歌离我们渐行渐远时,物欲横流的时代下我们如何安置躁动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汪保忠.美国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文学解读[J].电影文学,2011(14).

[2] 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张琳.《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元叙事聚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

[4] 严启刚,任虎军.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视角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02).

[作者简介] 颜艺(1975― ),女,重庆人,硕士,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一篇:浅析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测度方法与管理原... 下一篇: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