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晖:愿更多人“白手起家”

时间:2022-06-04 08:19:14

站在京西苹果园交通枢纽的高处,刘东晖深情注视正在装修的喜隆多新国际购物中心,这幢历时三年面积十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为他的商业航母蓝图又添了浓墨重彩一笔。

36岁的刘东晖是全国青联委员、北京日东升集团董事长,也是喜隆多国际购物中心的投资人,之所以重新整修这个购物中心,他的想法是要开创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打造京西全新生活服务型购物中心。

乘坐地铁一号线一直西行,从八角游乐园站出来向北300米,远远就能看到楼顶和外立面“日东升”的招牌和LOGO。这是刘东晖的日东升集团的其中一处办公场所。

刘东晖看起来很年轻,短发、黑瘦显得很精神,没有名牌加身,非常低调,很难看出眼前的他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说,因为经历的坎坷、受过的苦难太多,所以一直都保持朴素的风格。

卖过服装、摆地摊卖菜、饭店打杂洗碗……刘东晖是一名乡镇青年依靠个人奋斗、百折不挠最后取得成功的励志典型。

从“白手起家”到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刘东晖说希望能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让社会上更多的人都能“白手起家”。

一波三折求生路

1977年,刘东晖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有一个哥哥,父亲是水泥厂的普通工人,母亲没有工作。因为家里没有田地,生活来源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来维持,幼时刘东晖的记忆是穷,条件非常艰苦。

初中毕业,15岁的刘东晖辍学。“我当时的梦想是尽快找份工作,挣钱补贴家用。”刘东晖说,很快他到了父亲的单位做学徒工,做一些艰苦的杂活,艰辛在历程从此开始。

偶然的机会,刘东晖的一个远亲到家做客,得知瘦弱的他正在水泥厂当学徒工,非常心疼,决定带刘东晖到吉林市去做服装生意。“水泥厂学徒工的生活非常单调,我也想换个环境。”

跟着亲戚,刘东晖带着家里给的三千元钱出来闯世界,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四平市以外的大城市,心里除了激动还有一些迷茫。

很快刘东晖在吉林市河南街租了一个卖服装的小摊位。他用一千多元本钱到服装批发市场进了货,新进的服装搬进刚租的小房,还没来得及运到摊位。

不料,麻烦来了。临近中午,他准备自己做饭,但趁他去农贸市场买米的一会功夫,再次回到出租屋发现一千多元的服装已经不翼而飞。

欲哭无泪。重新进货的本钱已没有了,摊位上没有货怎么办?为了生计,将老乡的货拿到自己的摊位代销赚点毛利。

就这样,刘东晖度过了最艰难的卖服装开端,但是这条街上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刘东晖的生意也是勉强维持。

刘东晖决定撤摊另谋生路。他从一个老乡处得知广东汕头有个打工的机会,他记了一个呼机号码,凑了几百元钱的路费踏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火车首先到达广州站,他乘坐长途汽车到了汕头。

到汕头后,他立即拨通了被自己视为救命稻草的呼机号码。一个小时后,老乡回复电话称“来晚了,已经没有工作推荐。”

刚燃起的希望瞬间破灭。身上的钱不多,刘东晖不敢住旅馆,在街头露宿了几天。他想过回吉林老家,但是又觉得心有不甘。在搭乘长途车回广州的路上,因为车费不够他被售票员无情地赶下了车,下车的地点为惠州市大湖溪镇,正好看见一家餐厅急招打杂工,工资200元/月。

“当时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都快饿晕了,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刘东晖说,他走进餐厅应聘杂工,结果女老板一看他身材矮小,且又黑又瘦,立马打发他离开。情急之下,刘东晖提出,他不要工资只要能管吃管住就可。餐厅女老板心生怜悯同意让他先干几天。

刘东晖在餐厅每天第一个起床,打扫卫生,择菜、洗菜,洗碗,中午还要帮顾客洗车,每天都会忙到深夜,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几天后,刘东晖的勤劳感动了餐厅女老板,不但录用了刘东晖而且还发了工资。

很快,一个多月过去,生计问题得到解决,但毕竟是临时落脚。刘东晖是东北人,广东话的语言障碍让他很头疼,而且临近春节,他的思乡情绪越来越重,他从电话中了解到母亲的身体状况不太好。

1994年春节前夕,刘东晖回到了吉林老家。刘东晖的此次广东之行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他发现广东那边做电器生意的人非常多,这也为他以后从事电器生意埋下了伏笔。

早市卖菜维持生计

春节短暂的温馨家庭团聚后,刘东晖再一次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为了谋生需要,他决定学一门技能。正好家里有亲戚在县城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经过家人的推荐,他到亲戚家的摩托车修理店当学徒,干了几个月,他发现县城的摩托车并不普及,而且修理摩托车的技术含金量并不高,“我不想一辈子当个修理工,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几天后,刘东晖离开了修理店。

这时另外一个老乡传来消息,到辽宁沈阳大东区的小河沿早市卖菜比较赚钱。农历正月新年,刘东晖来到沈阳开始了菜贩子的生活。因为不懂规矩,贩菜第一天,他租了一辆“倒骑驴”三轮车,结果在回出租屋的路上,被数名执法人员拦下。他的“倒骑驴”三轮车没有牌照,白天不能上路行驶,执法人员提出扣车。

“当时下跪的心都有,如果这辆三轮车被没收,我根本赔不起。”刘东晖说,他把平生会说的好话都跟执法人员说了个遍,希望执法人员能高抬贵手,放他一马。也许执法人员确实看出他是初犯,最后将他放行。

随后的日子里,刘东晖每天凌晨蹬着“倒骑驴”出门,到蔬菜批发市场采购一千多斤新鲜的蔬菜,然后再骑回早市。凌晨三点左右蔬菜开始上摊,五点左右开始卖,早晨七点准时撤摊。如果碰到卖不完的,下午他还会挑着菜到附近的居民小区继续叫卖。一天下来除去本钱,卖菜的纯利润有几十元钱。

半个月下来,刘东晖通过卖菜攒了几百元钱。一天晚饭后,他将枕头底下的钱拿出来数,竟然有800元!兴奋过头的他,因为劳累过度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刚刚整理好的800元毛票不见了。

又一次被偷,刘东晖恨自己的粗心大意,他狠狠地扇了自己一耳光,提醒自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也使他养成了以后凡事细心的习惯。

一切又从零开始。刘东晖继续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当时他的梦想是能买一辆属于自己的电动三轮车,每天能拉更多的蔬菜,多卖菜多赚钱。

没想到麻烦又来了。早市的管理比较混乱,存在欺行霸市的行为。刘东晖身材瘦小看起来比较好欺负,一名社会闲散人员找到刘东晖的出租屋,“每天必须上缴20元钱的保护费,否则就从这个早市消失。”

他刚开始向这名闲散人员求情,提出可以每天交5元钱,但对方表示必须上缴20元。刘东晖虽然看起来瘦小,但也有东北男人的血性。而且这名闲散人员还准备强行拿走刘东晖卖菜的秤,眼看自己吃饭的家伙就要被抢走,刘东晖上前理论,最后两人厮打在一起。打完架后,刘东晖意识到早市卖菜的营生是干不下去了,他又得另谋生路。

电器生意风声水起

因为卖菜,刘东晖攒了几千元的辛苦钱。也是因为有这几千元钱,才改变了他的人生。

1995年底,他从一个朋友处得知,有个老乡在北京卖小电器的摊位可以转让,他顿时间激动起来。因为他想起一年前广东之行的经历,经营电器的灵感时常出现在脑子里。刘东晖马不停蹄地来到北京的万寿路天地批发市场,接手了这个小电器摊位。

现实并没有刘东晖设想的那么美好。因为经营的都是插座、耳机等小电料,利润空间很小,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几个月后,刘东晖得到消息,玉泉路的室内建材城要改为电器城。他非常看好这个机会,将原来的摊位转让后凑了9000元钱,到玉泉路电器城租了一个18平方米的摊位。店面需要装修,没有钱请施工队,他就自己动手干。

一切准备就绪,刘东晖开始设想大干一场时,麻烦再次降临。他和几个商户租了一辆大货车去石家庄采购电器,汽车满载货物回京。途中休息,数名不明身份的人强行抢夺货车车厢里的电器,负责看车的刘东晖大喊并上前制止,结果被手持铁棍的壮汉们打倒在地,闻讯赶来的货车司机也被打倒,这次刘东晖也受了伤。

回京伤愈后,刘东晖开始经营自己的电器摊位,既当老板又当销售员,电器生意开始风生水起。

那时北京的家庭开始流行组合音响,但消费者面对品牌繁多的产品时难以抉择,无所适从。聪明的刘东晖发现这个问题,提前将家庭音响进行组合,按照价格高低分成多少档次供选择。这个销售手段很受顾客的欢迎,刘东晖的电器销售量每月都能翻翻增长,而且服务的口碑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刘东晖的电器铺面由原来的18平方米扩大到90平方米,而后又发展到200平方米。

卖电器赚了第一桶金,那种兴奋和自豪无以言表,可他并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而是抓住机遇连续开了好几家卖电器的分店。

上世纪90年代末,国美、大中等家电卖场迅速崛起并占领了北京电器的主要市场,刘东晖的电器生意受到很大的冲击。此时的刘东晖并没有慌,而是认真分析审时度势,利用手中的积蓄收购并了一些电器品牌,摇身一变成为这些家电卖场的供货方(也称乙方)。

稳定扩张多元战略

电器的生意做大后,刘东晖发现单纯进行电器销售,业务太单调,赢利模式也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也不强。

刘东晖开始琢磨转型,其实也是再次创业。那时候承接电子系统工程的公司刚刚兴起,“由于长年与电器打交道,电器与电子系统工程其实不分家”,刘东晖很快捕捉到了商机,迅速成立日东升系统集成公司,并招集专业人才承接电子系统工程业务。凭着一股刻苦钻研的韧劲,刘东晖的公司在技术上科技含量比较高,公司承接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大。

2008年奥运会时,刘东晖所在的日东升公司积极参与服务工程建设,确保服务奥运工程高质量地完工。因为参与服务工程的口碑效应,刘东晖的公司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等领域都有一席之地。

经过多年的积累有发展,刘东晖的日东升系统集成公司的经营范围已从单一的销售扩大到集设计、开发、安装、租赁为一体,形成了以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现代管理为核心,以安装施工为的运营格局。

在电器业顺利发展的同时,刘东晖开始进行多元化布局。2003年,刘东晖投资建设日东升文化创业产业园区,几十家文化科技产业公司入驻,产业园区被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列为文化创业产业基地。

随后又进军商业领域。2006年,刘东晖开始投资创建喜隆多购物广场,总面积3.2万平米,为众多失业创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现已成为地区极具特色的购物广场;2009年创建了喜隆多奥特莱斯购物中心,总面积10万平米,集聚国际国内一线品牌200余个,2012年升级调整完毕后成为京西标志性的大型休闲购物商业综合体。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只有初中学历的刘东晖没有放松自身文化素质的学习。1999年,刘东晖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管理系,取得学士学位;2004年,刘东晖在北京市委党校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系继续充电,获得硕士学位。

近年来,政府对文化产业开始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嗅到商机的刘东晖已进军文化产业。他投资创办标派科技有限公司,吸纳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主要从事手机网络游戏,网页游戏,特色动漫平台开发等。今年8月,刘东晖开发的大型手机网络游戏《大闹西游》正式上线。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标派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成功与美国苹果公司,百度、360、趣游等国际、国内知名公司合作。另外,刘东晖的标派公司树立了由传统行业进军高端科技产业成功典型范例。

热衷公益回馈社会

“我是一路苦过来的,我知道困难中的人需要帮助的滋味。”刘东晖说,企业发展壮大后,他也富了起来,每当国家遇到灾难、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会带领企业员工挺身而出。

1998年,长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当时日东升公司也刚刚成立,关键时刻,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刘东晖带领全体员工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支持灾区人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虽然公司的业绩受到影响,但他仍然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抗击“非典”工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捐款捐物;

2005年,刘东晖为北京市红十字会“为北京市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捐款,资助200名困难儿童加入少儿互助金;

2007年北京市慈善协会石景山区办事处为慈善事业捐款;2007年为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希望之星1+1”捐款;

2010年8月在“向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活动”中,向北京市慈善协会捐款;2010年8月在首都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中做出贡献;2010年10月为北京共青团100365首善行动捐款;2011年在“和谐北京,温暖之都”送温暖活动中被评为突出贡献奖;2012年在“博爱在京城7.21特大自然灾害募捐救助活动”中捐款;响应石景山区政府号召,为困难群众捐款……刘东晖及其所在的日东升集团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共计千万余元。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刘东晖的日东升集团公司连续多年被北京市评为“先进集体”、“守信企业”、“青年文明号”、“先进私营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文明单位、AAA诚信优秀企业。

刘东晖个人先后被评为第三届北京市优秀外来青年、先进个体劳动者、民建北京市委优秀会员、第二届北京市“十佳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大奖”、“首都文明服务明星”、“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称号、全国科技培训再就业贡献奖、北京市文明新市民、中国民主建国会全国优秀会员、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众多荣誉面前,刘东晖没有骄傲,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用他的话说:荣誉只属于过去,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才是一生的追求!

上一篇:冯菲 中西合璧的快乐延展 下一篇:天问 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