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排球运动的柔韧性

时间:2022-06-04 08:03:22

浅议排球运动的柔韧性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1

摘 要 随着现代排球战术的发展,排球运动不但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全面性,而且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和排球运动中的协调性、灵敏性、球感、传球效果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提高排球技术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排球运动 柔韧性 身体素质

一、发展前景

商丘工学院是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文化和体育成绩都名列民办教育的前茅。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所传授的是排球课,在这几年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排球运动的柔韧性对提高运动成绩的影响很大。本文就柔韧性和排球运动相关的几个因素,进行论述。

排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的集体项目,它技术细腻,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全面性,大多数动作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的,它需要运动员掌握精细的技术,并能根据场上的突变情况迅速、准确、合理的在支撑或没有支撑的情况下,高速改变自己的动作结构和用力大小及运动方向,以适应多种变化。因此,要求运动员必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随着现代排球战术的发展,身体素质也向着更精细、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多年来,实践证明: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才能提高协调性灵敏性及控制球的能力。才能增加动作幅度,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并打下良好的基础日本著名排球教练斋腾胜在“身体训练法”中指出:“加强身体柔韧性对防止运动创伤和发展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还说“排球是非曲直全身的运动,因此要用膝、踝、腰、腕、肘及肩等部位所有的韧带、肌腱都能很好的伸展,并把伸展能力提高到最大限度。”

从斋腾胜的话和排球将来发展的需要中,我们可以引伸出一个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即排球运动中,除提高快速起动应变能力,掌握跃、滚、扑、移的动作技巧训练外,还应补上柔韧性这一课,把它放到身体素质当中去,并独占一定的比例,以“基础营养”来弥补过去“偏食”所造成的一些不足,为今后成才和“精雕”打下基础。

(一)柔韧性与排球运动相关的几个因素

1.柔韧性与协调性的关系

柔韧性决定神经系统支配骨骼的肌能状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对抗肌之间的协调性的改善,可使肌肉活动时,参与工作的肌群充分放松,从而降低了对主动性的阻碍,保证运动幅度加大,使运动技巧形成后,表现出动作非常协调。

例如:排球中的扣球技术动作,它的特点是:动作复杂,幅度大,参与工作的关节,肌群较多,这就需多方面的身体素质及全身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柔韧性的调节程度如何,决定着技术发挥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看,柔韧性强就能充分发挥腰、膝、踝、肘、肩各关节和肌群的最大作用,从而达以完成动作高度质量的目的。如果某一环节或某一肌群韧带僵硬,则不能发挥最大的动作幅度,协调一致完成扣球技术动作,这就证明了:柔韧性是协调性的基础。

2.柔韧性与灵敏性的关系

很多资料显示,排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变化条件下对于协调、准确地完成动作的高度操纵能力和迅速改变身体某一部位运动方向的能力。它是一项综合素质,灵敏的动作只能建立在一定水平的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的基础上。

例如:排球运动中的反身鱼跃动作,该动作难度大,在完成拦网动作后即转身鱼跃救球,从动用的肌肉关节特点上看,要求运动员腰、腿、肩具备较好的柔韧性,才能完成转身鱼跃救球动作。采用这一动作,一般是在距离球的落点较远的时候,而一般情况下,扣球者由触球到落地时间为:男0.3秒,女0.5—0.6秒,运动员在短暂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能作出相应高难度、大幅度的鱼跃动作,这就必须建立良好柔韧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灵敏素质,从而证明了:灵敏的动作只能建立在柔韧的基础上。

3.柔韧性与球感的关系

什么是球感?所谓球感就是:人身分析系统在排球运动中逐渐形成综合活动的集中表现,是一种复合的专门化知觉。

从柔韧性的生理基础上看,跨关节韧带、肌腱、皮肤的伸展性,是提高柔韧性的主要原因,有了良好的柔韧性,肌群各关节就能比较准确地感受球的重量、弹性、体积以及球的力量、速度、方向等。所以目前采用最好的提高柔韧性的方法是:结合球,根据运动员生理、心理等特点,按人体活动部分交替强度大小来变换训练。一个球感好的运动员,他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球,能根据赛场上的变化,合理的运用身体的各关节功能,也就是能精确地调节球的力量,其结果是能发挥良好的技术效果。而这一切都需要运动员具备高度的柔韧性。

4.柔韧性与运动员弹跳力的关系

《运动生物力学》中指出:排球运动助跑踏跳的效果同样取决于人体功率的大小,而功率等于用力大小与肌肉收缩速度的乘积,即W=F?V。为了将助跑的水平速度较好地转化为垂直向上的速度,从腰、膝、踝各关节在角度的伸展情况,通过查资料获得一定技术数据从而可以分析一下排球运动中助跑起跳柔韧性的作用。

优秀运动员助跑起跳的各关节角度,进入踏跳的瞬间,上体前倾,腰的角度均为30度,踏跳的第五步,着地瞬间回到20度,接着上体再前倾,腰的角度大约超过30度,直到踏跳踏离地面,离地的瞬间,腰背反屈成弓状态,其角度大约在10度左右。

膝关节角度,在进入踏跳的瞬间,踏跳脚的第一步,膝关节为145度左右,第二步的角度为135度左右,踏跳落地时,第二步的膝角度较大,但是随着角度的加深,第一步的角度为175度,反而第二步的膝角度加大了,然而踏离地面时,两膝关节的角度,大约伸展到170度左右。踝关节,进入踏跳的瞬间,第二步的踝关节角度均为75度,第一步均为90度,与膝关节角度成相反,第一步的踝关节角度大于第二步,踝关节在大屈曲时,第一步均为60度,第二步均为75度,蹬离地面时,两腿的踝关节在蹬离地面的瞬间,好像盘地一样伸展。

以上是腰、膝、踝三关节在助跑踏跳单个动作中的变化伸展情况,通过公式(1)可以说明:

W=F?(S/t)=F?V (1)

当各关节的角度增大时,肌肉收缩的长度S也相应增大,从公式(1)中我们知道:功率W 肌肉收缩长度S是成正比的,即:S值大时,W的值也相应增大,从而可以增加弹跳。

(二)手指手腕柔韧性对传球效果的影响

二传传球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准确而又有弹性的传球,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手指、手腕的柔韧性,而手指手腕的柔韧性,是影响传球的效果的直接因素。

手指手腕柔韧性好的二传效果要比柔韧性差的要好,因为在传球时,手指手腕的活动幅度小,弹性差,从而减小了球在手中的缓冲,这样适应球的能力就差。背传就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手指手腕背伸度差的,球就传不出去。所以要提高二传传球的质量,改进传球效果,应加强二传手手指手腕柔韧性的素质训练。

(三)柔韧性有利于防止损伤

柔韧性素质差,往往造成运动创伤。排球运动中,肩关节运用最多,如在扣球、发球等动作中都需要肩关节运动,而且活动范围较大,如果柔韧性差,就会损伤肩关节韧带。从商丘工学院男排代表队的六名主力当中,据调查就有2人肩关节韧带受伤,占33.3%。因而造成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影响动作技术,所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能够有效的防止肩关节及其他部位的运动损伤。

(四)柔韧性有利于提高扣杀能力

排球运动员的扣杀能力取决于运动员的腰、膝、踝及下肢爆发力,加强各关节柔韧性的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弹跳力起着根本的作用,运动员良好的弹跳力及全身爆发力对提高进攻起着关键的作用。运动水平不同,其柔韧性好坏程度也有所不同。对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柔韧性就越好,训练对一个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起着决定作用,对柔韧性的提高也是同样的,运动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对其动作难度要求越高,这就需要更高的柔韧性。

参考文献:

[1] 体育画报[J].教育出版社.2009.

[2] 体育世界[J].2011.11.

上一篇:论中国乒乓球学院成立的价值与意义 下一篇:警惕记忆杀手